第21章 李恭简

二十一章

关于郑府大院诡异的新闻,在大明镇范围传得沸沸扬扬,再加上朱道长回到道观,又一番添枝加叶,整个兴化城都知道了景明村。第二天寅时初刻,朱道长就起来了,先在中殿外围打起了太极,直到脸上渐渐沁出细汗,方才收拳。朱道长收拳的同时,又收纳丹田之气,叩齿三十六,舌抵上腭生津;紧接着口里汩汩有声,一股真气由上启下,周游五藏六腑。朱道长练罢道家先天炁功;再遥望东方,一缕淡蓝色的雾气现出了鱼肚白,此刻的天空,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棋盘,几颗星星,分布得稀稀疏疏,极像布阵的棋子,正东的启明星,恰似坐在上首的主帅,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不一会儿,道观里的灯火洞明,几个道士各负其职,打扫的打扫,上香的上香,早课马上开始了,正常的早课结束后,才可以“过堂”(道士的下课仪式)用斋。关于“过堂”的仪式,不过是道士的繁文缛节,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朱道长用过斋后,已经辰时二刻,他吩咐了一个真人,把观里的大小杂事交待清楚后,又换了一身道袍,径自走出道观,直奔伪县政府而来。东岳道观离伪县政府的距离,也不过一里多路,朱道长走到半路上,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平常难得走这条街,不想到街上的早市如此活跃。

“来来来,刚出水的沼虾——”

“麻团——油条——”

“磨剪子,戗菜刀——”

各种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以及各式各样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东西大街的两侧,商铺林立,彩旗飘飘,行人熙熙攘攘,尤其是“梁园茶馆”,出入之间的社会名流偏多,还有一些商行老板,钱庄的掌柜。他们几乎每天早上就聚在一起喝茶议事,传递五湖四海的新闻,以及三教九流之间交易行情。要说喝茶,这些人不是叫喝,而是叫品茶,品的全是上等的茶叶,还有点心蔬果,可谓花样百出,什么红枣蜜枣狗头枣,什么米糕豆糕桂花糕;干丝的品种也是层出不穷,就不一一举例了。这些人生的赢家,一顿早茶下来,就是贫民一个月的伙食开支。真是人不能比人,缸不能比盆,比来比去气煞人。

兴化县伪政府的办公室,李恭简正在整理公文,忽然听到轻微的敲门声,“进来吧”。李恭简说着合上文件。“报告李县长,东岳观的朱道长在大门口求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团丁,挺着胸口说道。

朱道长中规中矩地站在县衙门口,一个背枪的团丁,嘴里叼着纸烟,两只大小不一的眼睛,朝朱道长的身上扫来扫去。

兴化县伪政府位于长安路西侧,紧邻中外闻名的八字桥。说起这座八字桥,可谓历史悠久,经过明,清朝代的大修,成为名副其实的廊桥。尤其桥下东西两边的商铺林立,游人如织;这里也是老城区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四十年代初期,李恭简做伪县长时,虽然帮日本鬼子残害百姓,但也做了不少利民之事,就拿兴化城区的几座石桥来说,当时每逢雨雪天气,不少人力车夫在上下桥时,经常滑倒。李恭简为了照顾人力车夫,特地请来几个石匠,先在八字桥上下坡的花岗岩上,凿出几道凹槽,再用河水浇湿了石板,让一个黄包车夫拉车试了几个来回,果然起了防滑的作用。后来分别在附近的几座石桥,逐步推广。

见到肥头胖脑李县长时,朱道长因为身材修长,说话时只好哈着腰。俩人客套了一番,分了主客之位,依次落座。

听了朱道长絮絮叨叨的汇报及来意,李恭简不禁来了兴致,有关僵尸的传说,章回小说里早有描述,与民间的传闻也是大同小异,作为本县的父母官,当然是为了维护一方平安,方能在老百姓的心中树立威信,至于朱道长是否添油加醋已无关紧要,反正所有的开销,跟老郑家报,嘿嘿嘿,反正老同学财大气粗,不薅他薅谁。

“朱道长,依您之见,什么时候去处理?”李恭简慢条斯理地说道。

“贫道已看过黄历,后天是二月二十八丙申日,适合破土驱邪”。

“好,后天我多带些人,开小汽艇去,朱道长你早点过来集中。”

“那好,李县长,一言为定!”

就在李县长和朱道长商量的同时,景明村老郑家的议事厅内,也在七嘴八舌地商量着。虽然已经日上三竿了,可屋里面的光线仍然昏暗。郑得金咕噜咕噜地抽着水烟,烟斗的颜色,确似郑得金的一双枯手。

“今个儿约本家来,就是为了念弟她妈妈………大伙儿可以畅所欲言嘛”

郑得金说完几句,又开始抽起水烟。郑氏一脉在景明村也属中等家族,几个本家代表,今天被族长请来商量要事,但个个都不敢先出头,名义上是商量,其实所提出的建议等于没说。大家也知道,朱道长临走时曾扬言,这次准备请李县长出面,将郑严氏的坟墓彻底摧毁,以绝后患。现在族长都束手无策,我们这些没脚蟹,又有什么能耐,来阻止这场暴风雨。何况斩草除根未尝不是好事,毕竟真闹起僵尸,怎么对不起老郑家的列祖列宗。但扒坟开棺,同样让郑氏家族不能接受,这么大的家族,竟然要出这么大的洋相,以后还怎么在庄上混了,拿裩子套格头上算了。郑得金作为一族之长,难堪又发生在自家身上,现在又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唉,喊这些本家来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饭桶,全他妈蹭吃蹭喝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