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瓷溯源

第一节 概 述

青瓷,以清丽的釉色、典雅的造型,备受人们称颂和喜爱。青瓷美丽的釉色,素有“千峰翠色”“雨过天青”之美誉。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从天然矿土中发现和配制如此绚丽的釉浆,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骄傲。时至今日,我国的青瓷制品,犹如春天的百花,万紫千红。青瓷敦厚玉立的造型体态、晶莹剔透的釉色、拙朴自然的釉色纹片以及高雅清醇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朴实无华、谦逊含蓄的精神。浙江是青瓷器的发源地,有越窑、瓯窑、德清窑、婺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著名窑口。

一、越窑

越窑青瓷有着温润如玉的釉质,青绿略带闪黄的色彩,备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名扬四海、影响深远。越窑青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经考古调查,越窑的主要产地在浙江省的宁绍地区。越窑瓷器始于汉盛于唐,其烧造技艺在唐朝的中后期达到了纯熟精湛的程度。之所以称著于世,是因为越窑青瓷釉色类玉似冰,装饰精美且造型千姿百态,深受国内外青瓷爱好人士的喜爱和珍视。

二、瓯窑

瓯窑地处浙江省南部地区,现今的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因瓯江而得名,故称瓯窑。瓯窑瓷器始于东汉,终于宋。瓯窑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风格鲜明的青瓷窑系,在浙江境内是仅次于越窑的制瓷业集中地,也是浙江主要瓷窑之一。瓯窑瓷胎色泽浅灰白,釉色清淡有玻璃质感。早期的瓯窑青瓷多为淡青色,其透明度高,釉面开冰裂纹。中晚期的瓯窑青瓷,釉色多为青色、青黄色和淡黄色,其胎釉结合紧密。此时期的瓯窑青瓷在造型上大多与越窑相同,但也有瓯窑自己的特色产品,如早期的牛形灯、褐彩碟和五联罐等,以及中期花果形碗和盘之类的器物。其装饰简单朴实,所呈现的刻、划纹饰有弦纹、莲瓣纹等,装饰大量使用褐色装饰,在早期时为点彩,在中期为彩斑,到晚期为条形彩绘。

三、德清窑

位于现今浙江省德清县的德清窑,是以德清县为中心沿东苕溪两岸的瓷窑。德清窑是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瓷窑。德清窑青瓷的造型与婺窑、越窑大体相似,德清窑烧造历史较长,可上溯至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烧,影响很大,是我国又一自成体系、历史悠久的瓷窑体系。德清窑产品的造型风格与越窑相似,青瓷胎一般呈深浅不一的灰色或紫红色,釉色有青绿、青黄和豆青色,釉色较深,有较好的光泽。黑瓷胎中铁、钛含量较高,普遍呈砖红、紫色或浅褐色。德清窑青瓷装饰简单,青瓷一般只做几点褐彩装饰,黑瓷仅在器物口沿部位或肩腹部划几道弦纹等作为装饰。德清窑从商代到战国时期,长达1000多年时间内一直在持续不断地生产原始青瓷。此时期生产的原始青瓷造型庄严稳重,有青铜器的强劲有力,有泥土的细腻温和,器物外形去繁求简,釉面疏朗自然,釉色流畅,器物造型更近礼器的大方得体,德清窑原始青瓷的创烧在瓷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婺窑

婺窑即婺州窑,位于现今浙江金华、衢州地区,唐代属婺州,故名婺州窑或婺窑。婺窑是金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婺窑是继越窑之后,又一崛起的烧制青瓷器的窑系。婺窑始于汉,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宋到元,盛于唐宋,终于元代。婺窑的窑场分布在今浙江中部金华地区,窑场分布范围广。婺窑青瓷有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双重价值,以其朴素淡雅的风格独树一帜。在品种上和造型上和瓯窑、越窑相似,其造型多以动物和植物作为器物形态,在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想象进行创造,塑造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赋予了青瓷器以生命的活力与张力。婺窑的堆塑工艺具有独特艺术之美,在吸纳越窑青瓷的同时,婺窑将技艺与艺术融合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娴熟的技艺,呈现此地域的居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精神内涵,给人以沉着、坚实、稳定而又柔美的展现。婺窑青瓷展示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古人对事物的临摹与提取,更体现出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情感,体现出婺窑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五、龙泉窑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境内,这里山川秀丽,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山岭连绵,林木茂盛,雨量充沛,瓷土矿藏资源丰富,在群山中蕴藏着丰富的优质青瓷原料,从制胎到制釉,各种原料齐备,制瓷所需的原料和燃料充足优良。这里是瓯江的发源地,丰富的水资源保证了青瓷业用水的供应。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泉人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慧才智,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孕育和滋润着青瓷业的生产,烧制出了闻名世界的龙泉青瓷。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龙泉青瓷以独特的釉色吸引着世人的眼球,无论是出自哥窑还是弟窑,均以晶莹润泽的釉色、端庄典雅的造型著称于世。龙泉窑创烧于三国两晋,至南宋时进入鼎盛,结束于清代,是我国制瓷历史较长、影响较深远的一个瓷窑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龙泉窑有着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龙泉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吸取越窑、婺窑和瓯窑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器。五代末至北宋,龙泉制瓷业受瓯窑、婺窑影响,窑业不断发展。宋代龙泉青瓷是青瓷技艺的历史高峰,此时期青瓷釉色和质地之美,巧夺天工。从北宋开始,龙泉窑逐渐取代越窑,一跃成为“江南第一名窑”。到南宋,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瓷窑遍布县境南区和东区沿溪一带,几乎有村落处皆有窑场,产品质量有了突破性的提高,产品远销国外,同时也为宫廷烧制专用瓷。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突破了历代的工艺水平,此时的龙泉窑融合南技北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稳重大方、浑厚淳朴而又不失秀媚。装饰多采用刻花与堆塑,颇具匠心,器形丰富多样,釉色纯正,釉层丰厚。凭借纯熟的胎釉配方和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精湛的烧造工艺,在南宋晚期成功烧制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最重大的突破是将厚胎薄釉改为薄胎厚釉的型制,为青瓷开辟了重大发展的新局面,薄胎厚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和南方青瓷精巧秀致的风格。此时的器形转向精致端巧、简练大方,讲究各部分的比例、结构和线条的变化,向小而精的方面发展。随着瓷业的蓬勃发展,制瓷工艺的不断提高,产品的销售范围越来越广,龙泉窑青瓷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包括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

龙泉窑青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开创、发展、鼎盛、衰落、恢复五个时期。魏晋和五代是开创时期,此时期瓷窑少,生产时断时续,产品处于就地销售和断断续续生产阶段。北宋至南宋前期属发展期,此时期瓷窑发展快,在快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南宋后期至元代是鼎盛期,此时期瓷窑迅速发展,青瓷器质量大大提高,青瓷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明清是衰落期,此时期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龙泉窑处境艰难,瓷窑不断倒闭减少,至清代逐渐衰落,于清代晚期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开始了大规模的恢复生产,经过六十余年的恢复发展龙泉青瓷重振雄风、再度辉煌。现今的龙泉青瓷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龙泉青瓷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繁荣期,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泉青瓷蜚声海内外,在不断的创新中不断地发展。

青瓷,作为我国几千年文明的代表,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被视为不同时期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几乎与世界文明的进程同步并行,拥有不可估量的未来。作为青瓷古国的后人,我们难免对青瓷文明存有种种感情,如对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好奇与探索。毫无疑问,现阶段的任务是传承与创新并举,传承与创新应是所有从事青瓷设计与生产的人们的共同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