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概念定义

后印象派并不是印象派的后期,而是对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期的众多艺术家的统称,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三位艺术家分别是保罗·塞尚、保罗·高更和文森特·威廉·梵高,而“后印象派 ”这一概念则是英国评论家罗杰·弗莱在一次由他所策划的展览中第一次使用的。这次展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寻与马奈同一时期、但作品风格迥异的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这些作品又会在现实中产生何种影响,由于无法完全界定这些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因此罗杰·弗莱使用了“马奈与后印象主义者 ”作为展览的标题,因而产生了“后印象主义”这一术语,进而衍生出“后印象派”的概念。

与印象派的关系

后印象派与印象派的关系就像是力求突破创新的学生与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之间的关系一样,后印象派的艺术家大都是在印象主义的鼓舞下走上艺术道路的,但随着个人风格的萌芽和发展,他们的艺术追求逐渐偏离了印象主义的框架,转向了不同的方向。

首先从思想层面来看,印象派追求自然的光色和瞬间的印象,主张描绘客观的自然和世界,但后印象派则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对于物体表面色彩的描绘和事物外在的表现,而是希望在打破常规、追求个人视角这一目标上走得更远,要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融入创作之中,允许艺术家从忠实个人体验的角度出发,去改造物体的客观形象,去表现带有主观意向的客观事实。

其次从绘画技法来看,虽然印象派描绘的是瞬间性的事物,形体轮廓也较为自由,可是他们的本质是要追求真实客观的内容,因此在绘画技法上的改变更多的是表现在色彩上,但这种改变也是基于眼睛所看到的印象和对色彩的科学认知,并非是出于主观,后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则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不同艺术家的追求表现出不同的绘画特点,如塞尚以色彩关系代替明暗关系,甚至用色彩去表现体积、空间、透视和造型;高更惯于使用纯色来简化关系、安排布局,画面风格也侧重于幻想性和装饰性;梵高作画笔触如波浪般具有运动性,色彩也鲜艳明朗,画面中喷薄而出的激情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渴望。

艺术特点

后印象派只是一个宽泛而笼统的派系名称,并不代表后印象派的画家都有着一致的艺术追求,其艺术特点也呈现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的特征。

第一,后印象派艺术特点的共性。这一派系的艺术家都是从印象派中走出来的,不再拘泥于真实自然的光影和瞬间的印象,开始重视对结构和造型的设计。他们笔下的自然光色、静物等并不是对事物客观的观察和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家的设计,并赋予其不同的形态或含义后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品。他们反对中产阶级对于艺术的禁锢,渴望追求富有象征意义、精神内涵和情感抒发的创作经历,正如塞尚所提倡的:“绘画不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感受;绘画不仅是表现眼睛所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表现内心所感受到的。”

第二,后印象派艺术特点的区别。由于后印象派并没有举办过联合画展,也没有团体宣言,只是因为都源于印象主义且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才被评论家归为一个画派,这就意味着后印象派的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作都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对于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塞尚所主张的发挥绘画语言的能力,摆脱艺术品重视内容的形式,赋予艺术以哲学的命题,促进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的萌芽,他也因此被誉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 ”;高更的作品充满了对原始艺术的向往和对神秘事件的探索,他试图追寻绘画对象的精神世界,使用平涂的方法和装饰效果对抗传统、模仿、透视、明暗等一系列先入为主的观念,将对画面的设计放在第一位,这对近代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梵高则以超越时代的姿态,独立于任何传统之外,凭借他个人对于美的想象、对于自由的向往、对于绘画的热爱、对于艺术的追求成为后印象派中最为重要的一员,尽管生活苦难令人无奈、现实残酷令人愤怒,但梵高在他悲剧而短暂的一生中却创造了无比辉煌的艺术奇迹,并成为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