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时间通胀

就在艾米坐在虹桥火车站的咖啡馆中,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随手翻看着今天的报纸,以打发无聊的等人时光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66层的1号会议室内,一场决定了数字护盾公司未来五年发展走向的重要会议正在进行。

“海川,开泰还没有到吗?”

潘正道向下面的一个有些胖胖的眼镜中年男子问道。

“刚刚电话问过了,大概还要几分钟,已经在楼下了。”

海川看了看手机,面带笑意,平和地说道。

潘正道点了点头,继续看起手中的资料来。

“这个陈开泰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明知道公司今天有重要会议,结果还定了个这么赶的航班,也不说提前一点儿回来,害得大家都在等他。”

发出抱怨的是一个坐在海川身边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的妩媚女人,短发,黑裙,妆容精致,面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安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潘正道抬头看了一眼这个女人,淡淡地笑道。

“潘总,也就是您这样惯着陈开泰,要是我家路海川敢带个风骚的女秘书一出去就是一个星期,看我回家不打断他的第三条腿。”

安萍一边吐槽潘正道护着陈开泰,一边转头看向身边这个叫路海川的男子,满脸的威胁之意。

路海川无辜躺枪,腹诽起来:“本来说着陈开泰,怎么突然又说起自己了。”

他很是无奈,自己的这个叫“安萍”的老婆什么都好,就是对男女之间那点儿事情管得太死。

但她也不想一想,能坐到他们这个位置的男人,哪个会是省油灯,外面有些花花草草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逢场作戏嘛,许多时候这还是想融入某些圈子必要的门槛,像他们这个潘正道总裁,早就已经不避讳和身边的艾米“出双入对”了。

“老婆,我哪敢呀,我连个女秘书都没有,每次出差我都是带着丁皓的,他是男的,男的。”

路海川边抹额头边讨好似的向安萍解释。

“那个丁皓长得太年轻俊俏了,我要不是你老婆,看你经常和他在一起,我肯定怀疑你们两个男的有问题。”

安萍换了个角度,对路海川依旧不依不饶。

“老婆,我和小丁可是清清白白的,再说了,人家小丁,那换女朋友的速度可真不是吹的,基本上每个月都不一样。”

路海川一本正经的拿秘书丁皓换女朋友的事情当起了挡箭牌。

“那是人家丁皓长的英俊又年轻有为,换你试试,要不是我当年不知道被什么迷了心窍,嫁给了你,你现在能不能讨到老婆还两说呢!”

路海川在安萍的这番攻势之下彻底无语了,他不停的用手抹着额头的汗,心里默念着“沉默是金”的四字真言。

潘正道对这两口子斗嘴早已习以为常,呵呵的笑而不语。

这时,会议室的门开了,风尘仆仆的陈开泰到了。

……

“美熙……小点儿声。”

禾豆儿拉了拉美熙的衣服,轻声地提醒她。

“签名?以后再说吧,我现在手上没有笔。”

李幻诚恳答应了美熙的要求。

“唉!时间过的真快呀,感觉昨天才刚上高一,今天这就要上大一了。”

G200次列车上,才刚刚消停了一会儿的美熙,又发起了感慨,一副伤春悲秋的样子,感叹起时光飞逝来。

“你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李幻看到美熙这副明显与她性格不符的古怪样子,随口问了一句。

“是呀!高中三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所有的事情却都恍如昨日一般。”

美熙一边回忆着美好的高中生活,一边漫不经心地回复着李幻。

“我也有这种感觉,感觉时间变快了。”

窗边的禾豆儿也有同样的感慨。

“嗯,其实我也有类似的感觉,觉得时间不经用了。”

对这个情况,李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经用?”

美熙与禾豆儿异口同声地发出了疑问。

“对,就是不经用,时间可能还是那些时间,但用起来时感觉不够用。”

“这有点像经济学里的‘通货膨胀’,同样的100元钱,在通货膨胀的时候能买到的东西,就要比非通货膨胀时期少一些或者少很多。”

“我自己将这种情况定义了一个词,叫作‘时间通胀’。”

李幻向美熙与禾豆儿娓娓道来了他自己定义的“时间通胀”这一概念。

“时间通胀,时间通胀……”

“你说的这个词好形象啊!”

在美熙还在默默的念着“时间通胀”这个词的时候,窗边的禾豆儿已经对李幻定义的这个词称赞了起来。

“你说的是时间不经用,我说的是时间变快,咱俩说的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美熙有些疑惑地望着李幻,等着看他这个学霸怎么回答。

“小伙子,我们也有时间变快的感觉,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而且我的手表也没有走快呀,每天还是24小时,又没有变成25、26个小时。”

这时,李幻身边的老大爷也开口加入了关于时间变快这个问题的讨论。

……

“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

刚刚入座的陈开泰对于自己的迟到向会议室里的在座诸人表达了歉意。

“潘总,这次我去厦门与海星控股谈的那笔订单已经草签了意向书,对方会在下周派代表来上海与咱们公司签署正式的合同。”

陈开泰接着向潘正道简要汇报了此次去厦门的成果。

“干得好,开泰!”

“待签完了正式合约,公司自然会给你再记一大功。”

听到这个消息的潘正道明显是心情大好,当着会议室众人面就对陈开泰大声地赞许起来。

“这都是因为潘总领导有方,我作为公司一员,为公司出力自然是应该的。”

陈开泰不敢居功,不露声色地拍起了潘正道的马屁。

“你和海川就是我的左膀右臂,你们为公司做出了贡献,公司定然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潘正道有些欣慰地笑着说道。

“陈副总,这次这个亿元大单正式签了合同后,你可一定要请大家吃大餐哦?”

安萍笑眯眯地“趁火打劫”起了陈开泰来,刚刚她对此人的不满早已不见了丝毫踪影。

“一定,一定,哈哈。”

陈开泰笑着打起了哈哈。

“好啦,好啦!开泰来了,咱们就准备开会吧,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面前的文件,5分钟后,咱们今天的会议正式开始。”

潘正道压下了喜悦的心情,对身后的一个高瘦年轻人吩咐道:“姜忍,3分钟后开启视频会议线路,这次会议公司的几个重要股东因为无法短时间到上海,需要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参与。”

“是,潘总!”

高瘦年轻人听到潘正道的吩咐后,立马下去准备了。

“今天艾米休息吗?我记得基本上每次都是艾米来准备这些事情的。”

安萍看着姜忍离去的背影,疑惑地问道。

“艾米早上来过了,后来我准了她半天假,让她帮我去接一个人,一会儿她就应该回来了。”

潘正道笑呵呵地回答。

安萍疑惑非但没少,反而更多了:“什么人啊,这么重要,需要艾米亲自去接?”

“一会儿他到了,大家自然就知晓了。”

潘正道没有正面回应安萍的问题,只是微笑着轻轻地说道,同时目光向窗外的远方望去。

……

“其实咱们说的本质上就是同一个事情。”

G200次列车上,李幻看着美熙水灵灵的大眼睛,思考了一下缓缓地回答:“我说的‘时间通胀’就是比如在工作量与工作效率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原来需要一天的工作时间在时间通胀后却变成了需要两天的工作时间,这说明时间通胀后一天的真实时间实际上只相当于时间通胀之前半天的真实时间;而你说的感觉时间变快,其实是感觉时间的流速变快了,如果现在时间的流速是原来的两倍,那现在走完这一天所用的真实时间就会是原来走完一天所用的真实时间的一半,即现在一天的真实时间只相当于以前半天的真实时间。”

“感觉有点儿听不懂耶!”

美熙挠了挠头对李幻说的话有点儿发懵。

李幻身边的老大爷轻轻地点头:“小伙子说的确实有点儿绕,不过我应该还是明白了你的意思。”

禾豆儿则是一言不发,似是在咀嚼李幻说的这番话。

“大家其实不用纠结我说的话,咱们只是在闲聊,我也不是在给大家做科普,说的也只是自己的一些观点,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李幻面带微笑地活跃气氛。

“我在想,时间的流速真的比以前变快了吗?”

禾豆儿若有所思地问道。

“在同一个参照环境中,时间的流速基本上是不会变的,比如:在咱们这个地球上,你的手表走一秒,我的手表也是走一秒而不是走十秒,所以那种‘时间变快’的感觉应该都是人们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客观事实。”

“否则在同样的环境下,比如学校的课堂上,就应该不会有人觉得‘时光飞逝’,而有人却觉得‘度日如年’了,他们对时间的感觉应该完全一样才对。”

李幻想了想继续说道:“在不同的参照环境中,时间的流速就不一定了,这点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不过,关于时间变快,我到是想起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物理实验,可能可以‘佐证’时间变快这个观点,想不想听一听?”

李幻故作神秘地笑着补充了一句。

“快说,快说!不要吊人胃口。”

美熙看到李幻说竟然有人做实验“佐证”了时间变快,便忙不迭地催他赶快说。

“有意思,竟然还有这样的实验,说出来让我这个老头子也长长见识。”

李幻身边的老大爷同样好奇起来。

“是这样的,在1952年,有个叫‘舒曼’的德国物理学家,他将一种对地球频率度量的电磁共振现象命名为‘舒曼共振’,舒曼共振又被称为‘地球的脑波’。”

“在1952年首次测量时,地球的频率为7.8赫兹,而到了2015年,舒曼共振测出地球的频率为12赫兹,这意味着2015年的一天只有大概16个小时,但在人们的脑海中,一天可是有24个小时的,这说明一天的真实时间其实是变少了的,换句话说就是时间变快了。”

李幻将他了解的舒曼共振娓娓道来。

“我去,这世上还真有能人啊!”

美熙先是与禾豆儿面面相觑,然后有些咋舌地说道。

老大爷则默默不语,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其实,时间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与感受可能都会不同。”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说道:‘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是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李幻用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一段话,结束了这场关于时间的对话。

接下来,美熙没有再继续说话,她只是微笑着静静地看着李幻,眼眸中满是光彩。

……

“滴滴……滴滴……”

艾米手机的闹铃响了起来。

“终于到了!”

她自言自语了一句,接着点了一下手机将闹铃取消,然后理了理衣衫,便起身缓缓地向旅客出站口走去。

……

“前方到站,终点站,上海虹桥……”

G200次列车的车厢内响起了即将到达终点站的广播。

终于,到上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