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发展研究
- 卞利花 殷颂葵 郑永琴 丁生喜
- 2264字
- 2020-12-01 14:26:15
前言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正在绿色经济的引领下逐步转型。发达国家普遍由传统经济转向绿色经济,并从这一结构性转型中实现经济增长。而一些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过渡的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青海时指出:青海省作为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中华水塔”和三江源的重任。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保护优先,坚持以节能减排和环境整治为导向,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美丽城乡建设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沙漠化防治和退牧退耕还林还草,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确保“一江春水向东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青海省更好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明了新方向。
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推出的《2015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全面分析评估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100个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在参与测算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青海省绿色发展指数为0.195,排名第五。但是,青海省区域面积广阔,区内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条件迥异,经济技术水平差距显著,因此绿色发展呈现区域差异性。同时,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实施了一系列基于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举措,特别需要掌握随之而来的青海省绿色发展水平的变动态势。
通过学习和了解绿色经济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政策,结合青海省实际发展情况,对青海省绿色经济发展进行动态评价,对省内不同区域绿色发展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对绿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作系统分析,进而为青海省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对策措施,同时也为西部地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参考,这是本书选题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与分工:丁生喜,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完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郑永琴,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完成第六章;卞利花,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完成第七章;殷颂葵,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完成第八章。全书由丁生喜教授统稿。
各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主要介绍产业分类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内涵、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区域产业结构分析方法、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相关理论。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理论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梳理绿色经济与绿色产业的特征以及绿色经济与绿色产业的关系;阐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分析发展绿色产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分别对国内外进行绿色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第三章青海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评价选取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青海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2000—2016年数据,对青海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对青海省各州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青海省绿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四章柴达木盆地绿色经济发展研究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绿色产业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系,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发展绿色产业与青海省绿色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海东市绿色经济发展研究分析供给侧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以海东市为例,建立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海东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深入分析海东市绿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青海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研究归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数学规划模型,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评价标准,对青海省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化和高度化评价。揭示青海省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并从三次产业生产效率角度分析青海省产业结构优化存在的问题,提出青海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第七章绿色发展视角下青海省GDP产业贡献率动态研究是基于青海省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对青海省GDP产业贡献率趋势实证分析。首先利用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青海省GDP产业贡献率的动态趋势进行分析并预测,然后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对青海省产业结构贡献效应进行研究,最后分析提出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基于产业发展的格尔木市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2006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格尔木市就业、居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状况的变化为分析起点,探究就业、收入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研究与对比分析判断格尔木市就业与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十三五”时期格尔木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为格尔木市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书系统阐述了产业结构与绿色经济相关理论,并以青海省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有较为翔实的数据和分析。可用于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案例资料,以及作为相关经济管理、经济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参考书。
本书是青海大学区域经济学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教—学—研”互动的教学理念的实践成果之一,也是青海省高校第二轮“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的主要建设成果。本书的研究内容分别得到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和青海省格尔木市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的资助,本书的出版得到青海省高校第二轮“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和青海大学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在此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8年10月18日于青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