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父亲亚瑟·凯勒上尉是当地军队的最高长官,为人极热情、豪爽。凯勒出生时原是健康的婴儿,但却在19个月大的时候患了急性脑炎,从此失去了听觉和视觉。然而,她仍然努力保持着和外界的联系,运用自己的手语和家庭成员交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交流不再能满足她,她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全家人对她的状况都很担忧。6岁时,在其家庭医生的协助下,她的父母邀请柏金斯盲人学校的约翰娜(安妮)·曼斯菲尔德·苏利文·梅西老师作为海伦·凯勒的启蒙导师。

苏利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去了解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海伦的脾气之所以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苏利文老师必须要纠正海伦父母的这些错误行为,并且与海伦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地教海伦手语,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第一个学懂的字是水。其后再教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在经过一番训练后,10岁时,海伦的父母聘请了霍勒斯曼学校的莎拉·傅乐瓦老师教其说话,而海伦最终学会了说话,她把中指放在老师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来说,这是十分艰巨的事情。在父母和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海伦对世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她开始努力学习,认真做人,并开始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围的事物。

1898年,海伦·凯勒进入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海伦申请进入哈佛大学雷帝克里夫学院读书,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这简直难以置信。1904年,海伦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这么多年来,苏利文老师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时的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以说是对海伦不离不弃,因此海伦一生都十分感激她。

1924年,海伦创立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成为协会的全国和国际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海伦担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了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给予他们生存的意志。她同时也为贫民以及黑人争取权益,倡导世界和平。

海伦·凯勒在人间度过了87年。她死后,因其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而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有人曾如此评价她:“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相信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1971年,国际红十字会的国际理事为了纪念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宣布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海伦·凯勒纪念日”。在这一天,全球的红十字会均举办与视力相关的服务性的活动。

海伦·凯勒的作品有《热泪心声》《奇迹缔造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黑暗之光——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