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政策研究报告(2013—2014)
- 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
- 7428字
- 2021-09-10 16:54:49
努力建设全国开放型经济枢纽区域——关于提高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报告
摘要:开放型经济是广东的突出优势。我们认为,提高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总的目标是要把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建设成为全国开放型经济枢纽区域。要按照产业核心、功能辐射、内外联动、梯度发展的原则,抓住六个重点问题,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跃上新水平。
广东是开放型经济大省,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提高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个总的目标就是把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建设成为全国开放型经济枢纽区域,这是统领今后一个时期开放型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新世纪以来,在加入WTO的有力推动下,广东以外经贸为主体的开放型经济实现大发展,呈现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变化
一是对外贸易总体规模跃上标志性大台阶。200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701亿美元,2012年达到9838.2亿美元,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连续27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出口5741.4亿美元,占全国的28.0%;进口4096.8亿美元,占全国的22.5%。预计2013年将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相当于世界第九大贸易国意大利的水平。12年间,全省进出口额增长了5.8倍,年均增幅达15.8%,高于同期GDP增幅3.6个百分点。
二是贸易结构明显优化升级。服务贸易快速增长。2005年全省服务贸易仅188.6亿美元,2012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64.8亿美元,七年间年均增长28.1%,占全国的22.6%,排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与此同时,货物贸易结构明显改善。2000年至2012年,一般贸易占比从22.5%提高到33.4%,增加了10.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进出口占比从0.7%提高到27.1%,增加26.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从20.8%提高到41.4%,增加20.2个百分点。
三是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实现大提高。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000年为122亿美元,2010年超过200亿美元,2012年达到236亿美元,12年间增长1.9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5.2%,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1/5。利用外资结构扭转了制造业独大的局面,制造业外资占比从2000年的75%下降到2012年的58.7%,同期服务业外资比重从24%提高到40.6%,增加了16.6个百分点。外资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占重要份额,2012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2%,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9.3%。
四是“走出去”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从1999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全省累计境外投资企业429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82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一。2008年以来“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五年累计境外投资企业248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32亿美元,分别占企业总数的57.9%和投资总额的72.5%。其中,2012年新设境外企业83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43.4亿美元,占全国的15.4%。
二、近年来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趋缓,尤其是结构性问题进一步凸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趋缓,有的领域被江苏赶超,失去了全国的领先地位。2008—2012年我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5%,低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2.1个百分点,进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作用有所削弱。利用外资被江苏全面赶超,继2003年合同利用外资被江苏超过后,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再被江苏超过,近五年差距不断拉大,从2008年落后50多亿多美元扩大到2012年落后122亿美元。为什么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速度会降下来,一些标志性指标被兄弟省市赶超?从根本上说,是我省开放型经济存在深刻的结构性问题。如果不及时扭转,将危及我们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难以保持开放型经济大省的地位。
产业结构上,我省外资经济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足。近五年,我省第二、三产业吸收外资的比重保持在60%和40%左右,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增长乏力。制造业利用外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四成,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比重偏低。2012年,全省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约130亿美元,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电子设备等占24.5%,比江苏低10个百分点。服务业利用外资中,房地产业占比超过30%,金融业和信息软件产业合计占比仅5%左右。
市场结构上,以港澳为主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善,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开拓不力。出口方面,对港澳出口长期占我省出口总额的1/3,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25.7%、13.7%、8.4%,滑落至2012年的15.8%、11.9%、4.7%。利用外资方面,我省实际利用外资的六成来自港澳,来自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外资比重仅10%。其中欧美国家对我省投资占比从2000年的9.2%下降至2012年的5.8%,欧盟、美国分别占3.2%和2.6%。2011年底,世界500强企业有200多家在我省投资,同期在江苏投资的有300多家。“走出去”方面,港澳地区占我省对外投资额的八成。
实施“走出去”战略上,我省对外投资增长速度、资源开发合作规模,以及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均落后于兄弟省市。截至2012年底,广东、浙江、山东累计对外投资额分别为182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13亿美元,我省居于前列,但近年来增长乏力,2006—2011年年均增长36.9%,分别比浙江低26个、比山东低9.6个百分点。境外资源开发合作方面,到2010年底浙江和山东累计核准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分别为97个和160个,而我省仅31个。我省现有尼日利亚和越南海防两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但至今没有企业进驻。而浙江和山东分别拥有3个国家级合作园区项目,其中浙江的俄罗斯乌苏里克斯经贸合作区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32亿美元,成为我国在俄建设的最大工业园。
区域结构上,东西北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外经贸规模不及珠三角零头。2000年至今,粤东西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徘徊在10%和5%左右,对外贸易份额还有减小的趋势。2012年,粤东西北地区出口合计264.1亿美元,还不到珠三角出口额5477.3亿美元的零头。珠三角九市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是粤东西北12市的10.6倍和23.2倍,而江苏的苏南四市分别是苏中苏北九市的1.8倍和6.7倍。粤东粤西7个市属于沿海地区,既有经济特区也有国家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但发展长期滞后,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仅11.3亿美元,与地处内陆、人口总数相近的贵州大体相当;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略低于广西。
载体建设上,我省开发区总体水平不高,对地方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与江苏相比,我省开发区建设有明显差距。截至2012年底,我省拥有经国家审核的各类经济开发区84个(不含高新区,下同),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1个。而江苏2011年共有国家级开发区27个(含7个高新区,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下同),省级经济开发区104个,县县都设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并形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一批明星园区。2012年,我省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13.2%、21.8%和20.1%,而江苏开发区这三项比重都超过七成。
更重要的是对开放型经济的认知和思路上,偏重对外开放,忽视对内合作,国内经济腹地不大,回旋空间小。我省由外向带动起步,长期依赖国际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早最严重。2008年以来外需市场萎缩,我省外贸依存度从133.3%降低到2012年的108.8%,但仍然高于江苏的63.8%。同时,我省对内开放合作重视不够,与周边省区经济联系不紧密。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市通过股份合作、建设生产基地、输出管理与品牌等方式开展园区共建,通过税收分成共享发展收益,目前参与共建的园区超过200个,大大密切了区域间经济联系,而我省与广西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今年刚刚起步。又如上海大力吸引内资,截至2012年底国内其他地区在上海设立控股和相对控股企业累计约50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近2万亿元,各地在沪企业占当年上海私营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纳税百强的一半。
三、深化对广东开放型经济的认识,努力建设服务全国、对接世界的开放型经济枢纽区域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35年,加入世贸组织已12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并引起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也已5年。当前,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开放型经济也呈现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我们必须结合形势深化对开放型经济的省情认识,从而确定新时期的发展目标。
第一,开放型经济仍然是广东重要的独特优势。这种独特优势的突出表现就是毗邻港澳。虽然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广东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已经弱化乃至消失,但毗邻港澳这个特殊的地缘人缘优势仍然存在,并且随着粤港澳合作的不断深化,可利用的空间和潜力更加广阔。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在未来可预见的5到10年内,其特殊地位和作用不可动摇,将继续有力带动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特别是香港拥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和自由港制度,这一优势是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短期内难以赶超的。进一步深化粤港两地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对满足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开放型经济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广东开放型经济必须转型升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型经济最显著的转变就是从单向开放变为双向开放。内地省份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市场的意愿十分强烈,而广东迫切需要扩大对内开放、拓展经济腹地,我们应顺应这种转变,重新谋划开放型经济。广东地处华南沿海,历来是中南、西南地区最快捷的出海通道,并具备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丰富经验。只要充分发挥优势,吸引内地省份借广东出海,使我省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主要通道,就能吸引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广东聚合,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广东有条件建设成为全国开放型经济的枢纽区域。广东对外开放早,在产业基础、市场机制、基础设施、开放环境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产业集群和配套条件好,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经济管理和服务水平较高,法治环境和诚信体系日臻健全。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口岸通关快捷便利,投资营商环境优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软硬件设施条件,我省就完全具备建设成为开放型经济枢纽区域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广东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通过制度、通道和载体建设,完善区域性双向开放带动功能,把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建设成为服务全国、对接世界的开放型经济枢纽区域。为此,需要把握“产业核心、功能辐射、内外联动、梯度发展”的总体要求。
——产业核心。紧紧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这个核心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着力引进我省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去。注重引进和培育主导产业,提高上下游带动能力,努力增强溢出效应,形成产业集群。营造有利于高端产业发展的环境,加强以各类园区为主体的载体建设,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使我省成为开放型经济产业发展的高地。
——功能辐射。通过制度、通道、载体建设,增强珠三角特别是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对周边省份的辐射带动功能。制度建设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道建设重点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打造电子口岸,提高服务效率,吸引国内外货物通过广东进出口。载体建设重点是建设一批功能区和新区,特别是要加快自由贸易园区申报。
——内外联动。以建设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结合点、两种资源的集聚地为目标,把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等量齐观,形成全方位开放的综合优势。对外要大力推动投资来源地和目标市场的多元化,不断加大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力度。对内要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与协调发展,注重优势互补,拓展经济腹地,吸引内地优势企业和人才向广东集聚。
——梯度发展。珠三角要加快优化集聚和转型升级,东西北地区要加快开放和发展步伐,形成珠三角向东西北和省外发单、周边地区向珠三角配套、全省开放型经济梯度发展的良性格局。特别是东西北地区,要加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抓好产业承接,增强根植性,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以建设全国开放型经济枢纽区域为目标,抓住重点问题,带动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跃上新水平
(一)坚持内外贸“两手抓”,提升贸易质量和水平。对内贸易要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利时机,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继续实施“广货全国行”和“广货网上行”,依托物流通道和电子商务,提高广货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内销,在资金结算、品牌建设、流通渠道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加快我省出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注重发挥我省进口优势,充分利用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进口商品集散基地,服务全国市场。
对外贸易要突出重点,货物贸易重在提高效益,服务贸易重在扩大规模。要强化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加快培育优势产品出口集群,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要抓住2014年底粤港澳率先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大机遇,把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举措,抢占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这个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引进研发、信息、金融、物流、供应链、专业服务等我省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我省具有优势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商业服务、海运、建筑、中医等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积极进军金融、分销等高端服务贸易市场。着力推动广州、深圳“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带动全省服务外包大发展。争取用五年时间把服务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
(二)坚持内外资并重,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提高引资层次和质量。要把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对内招商引资力度,既要加强与央企对接合作,争取央企的优势资源、优质项目落地广东,又要重视加强与国内民营大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吸引内地资金和人才到广东投资创业。
对外要在稳定港澳资金的同时,把吸收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作为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抓手,逐步扭转我省利用外资产业层次低的局面。要加强对发达国家与地区先进产业和技术的研究,找准合作对象和领域。比如美国加州在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清洁能源,德国巴伐利亚州在信息通讯、汽车、金融、物流等领域有较强实力,就是我们需要加强合作的重点对象和领域。同时,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行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大力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现代管理和高层次人才,提高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探索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贸代表处,有针对性地布局招商网络和招商队伍,与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直接联系和对接,实行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力争通过一段时间使来自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资比重有明显提高。
(三)坚持两条腿“走出去”,加大对内对外投资力度,打造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对内投资方面,要在引导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东西北地区有序转移的同时,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和投资者用好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投资鼓励政策,抓住内地加快发展的机遇,利用国内市场发展壮大自己。
对外投资方面,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优质资产交易门槛降低、新兴国家引资欲望强烈、人民币升值等有利时机,加快推动我省企业“走出去”。要充分发挥省属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两支主力军的作用,加大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海外宣传力度,以东盟、东欧、拉美、金砖国家等作为重点市场,把家电、服装等国内市场接近饱和的传统产业转移出去,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建立境外能源供应基地。争取用五年时间培育出8~10家年销售额超200亿美元的本土跨国公司。
要重视利用香港优势和华侨优势,帮助我省企业克服“走出去”过程中水土不服的问题。“走出去”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对目标国政治经济、法律法规、文化习俗不熟悉,我们要充分发挥香港在财务管理、法律服务、跨文化管理方面的优势,利用我省海外留学生、华侨华人众多的优势,引进培养相关人才,鼓励粤港联合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完善“走出去”的政策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
(四)抓好一批重大开放载体建设,更好地配置和聚集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一是加快申请粤港澳自由贸易区。这种区域一旦形成,将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新一轮大发展的发动机。目标设置上,要远近结合分步推进,近期目标是整合南沙、前海、横琴这几个点打造自由贸易园区,中期目标是扩大到珠三角,远期目标是覆盖整个广东。二是抓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平台。珠三角要突出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地位,推动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广州中新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园、东莞松山湖产业园、中山翠亨新区等的建设,撬动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东西北地区既要加快产业园区和城镇新区等自有平台的建设,又要深化与邻省地市的区域合作,大力共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跨省区合作平台。在重大平台和载体建设上,要注重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吸引更多资金资源进入。要按照定位明、配套齐、环境好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选准主攻方向,打造主导产业,实行错位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三是打造一批跨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要依托我省产业优势和各类商贸、物流等大型交易市场,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努力形成以广东价格为标杆、影响华南乃至全国的商贸、物流、科技中心。
(五)加强基础条件建设,为开放型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广东要成为开放型经济枢纽,既要有优质完善的基础设施硬件做支撑,也要有高效便利的投资软环境做保障。要加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枢纽、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大力推广湛江—湖南永州和盐田—湖南郴州等“无水港”建设的成功经验,开通绿色通道,优化通关环境,着力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和效率,使我省的港口功能延伸辐射到内地省区。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借鉴香港经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着力推进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努力打造国内营商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最具吸引力的环境高地。
(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助推开放型经济发展。以设立商务厅为新的起点,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开放型经济管理效能和水平。要重视发挥政策的积极效应,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结合形势发展不断突破和创新开放型经济政策。特别是要以建设开放型经济枢纽区域为导向,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当前重点抓好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三大平台政策的配套和落地工作,以及加快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的申报工作。要注重加强与内地省份特别是泛珠三角省区的政府间合作,做好发展战略和规划的衔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与周边省份实现互联互通。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主导,鼓励引导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支持企业相互投资合作。
统筹和定稿:张劲松
执笔:李璐 孙春明 袁子能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