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会表达的能力,决定你的职场潜力

第一节 说中听的话,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你真的会说话吗?

只要是嘴巴健全的人都会说话,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只有能判断局势、分明别类,把话说得简洁明了却又恰到好处,方为漂亮的表达。

言简意赅,先做会表达的人

有时你是不是觉得特别不公平?明明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同学更强,工作比同事更努力,策划的产品比对手更有优势,但别人就是比你混得好,工作不比你努力的人反而升职加薪了,产品优势不比你强的人反而拿到了更多订单。你愤愤不平:“他们有什么?不过是比我会说话而已!”

对,就是这个“会说话”让他们与你拉开了距离。关键是,这还没有引起你的足够重视,所以,这就是你存在的最大问题。

你从前根本就没意识到学会表达有多重要,在你的概念里,觉得“会表达”不过是一种投机取巧,根本算不上个人的真正实力,所以你很不屑去表达自己。

华为主要创始人、总裁任正非说:“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就不算饺子。”你的能力再强,总要有方法去展示它,如果你表达不出来,那么你的能力还算是能力吗?人们又通过什么去了解你、认识你呢?

因此,会表达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那些会表达的人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目前,社会上就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你的表达能力,决定你未来的潜力。所以,从现在开始,请重视你表达能力的修炼及提升,不要再轻视这个重要的能力了,以免再错失本该属于你的机遇。

我们要学会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

像乔布斯,他在介绍苹果产品时,除了自信的语气,还有生动形象的面部表情和夸张到位的肢体动作。通过这样的表达,他更好地诠释了苹果产品的特性。

像马云,他通常从一件小事谈起,然后开始天马行空的想象,再扯到产品主线,最后情绪激昂、激情四射。虽然他身材不算魁梧高大,但是善于利用声音与情绪,营造出强大的气场。通过他铿锵有力的语言和一些肢体动作,完全能感受到他那强大的自信。

1999年,马云还是一个无名之辈,他凭借自己自信的表达,在6分钟内赢得了孙正义团队2000万美元的投资。事后,孙正义说,是马云的“疯狂”打动了他,让他决定投资阿里巴巴。2002年后,中国互联网迎来了寒冬时期,马云用他的自信感染团队的每一个人,激发起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带领员工挺过了那段低潮期,继而迎来阿里巴巴的辉煌。

会表达自己,等于掌握了最直击人心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为什么有的人总能获得机会,有的人却总是感叹时运不济,没有伯乐发现自己?要么你根本不是千里马,要么你是一个不会表达的千里马。

如果你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就可以在众人面轻松愉快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这样你才能轻松获得领导的青睐,为自己的未来加分不少。

在公司会议上,别人的发言言简意赅、清晰流畅,分析得头头是道,甚至一开口就能把自己的观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听众面前,让听众身心愉悦,很快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并根据他提供的材料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你的发言生硬呆板,说得颠三倒四、杂乱无章,不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听众听了半天也没明白你到底要说什么,又怎么去判断你的结论到底是对还是错呢?对于你的提案,你觉得能通过吗?

同样是向领导汇报工作,同事在有限的时间里与领导侃侃而谈,还带着激情澎湃的心情,很快让领导明白了他的价值所在。对他的成绩,领导当然赞赏不已。“小王啊,你付出这么多,取得这么多成绩,公司当然不能亏待你,今年就给你加薪!”而你的汇报,半天也没让领导明白你的付出与成果,他或许会想:“这个什么成绩都没有的员工,我是不是应该辞退呢?”

同样去说服客户,别人的表达让客户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让客户感觉是在跟一位老朋友聊天,不知不觉中就签下订单;而你总是词不达意,谈了很久都没能调动起客户的兴趣与激情,也没能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客户当然不会放心把单交给你做。

同样是招商引资,如果你不能在刚开始的一分钟就吸引别人的注意,后面就更加没有人愿意去听。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谁会有耐心听下去?在商业洽谈会上,一开始的不凡谈吐,往往会为你的企业加分不少,你优秀的表达能力,能让你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毕竟大多数的投资看重的是未来,只有你的表达深深打动了他,他们才会相信你,并愿意为你掏钱包。

如果你是领导,那么你优秀的表达能力则能让你散发出强大的自信及气场,不仅风采迷人,还能彰显你的个人魅力;在短时间内,感染更多的员工崇拜你、追随你,进而跟你一起去实现梦想。

会表达的人,拥有更广阔的事业前景、更精彩的人生。想要成为企业精英,一定要先学会表达自己,尤其是一分钟职场表达术。只有让别人在一分钟内快速了解你、理解你,并get到你的意思,他们才会愿意与你合作。

想要做人生赢家,就先学会表达。一语中的,让你的话语更有威力!

除了语言,你还可以这样巧妙表达

在央视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中,主持人董卿有一次采访我国翻译大师许渊冲老先生,许先生当时已年过九十,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节目组特意为许老先生准备了椅子,让他坐在椅子上接受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董卿向孩子们介绍许老先生小时候的英语水平。当时,董卿跪在老人身边,用崇拜又尊敬的眼神看着老人并提问,这一幕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中间,董卿又问了关于老人工作的问题。当老人正准备仰头回答时,董卿马上又单膝跪下,与老人保持平视。

后面,老人说自己每晚睡前都要读一篇莎士比亚的作品,这时董卿又跪在老人旁边,用关切又心疼的语气询问老人晚上几点睡觉。

在这个采访中,董卿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对许老先生进行称赞,但是我们从董卿这从站姿到跪姿的行动上,能够看出董卿对许老先生的尊敬、对许老先生知识才学的崇拜。尤其是当许老先生准备仰头回答问题时,董卿立刻就跪了下来,始终与之保持平视,没有让许老先生仰视着回答问题,这让我们看到了董卿的个人素质和职业修养。

作为主持人中的佼佼者,董卿明白只有让对方觉得公平,采访才能顺利进行,而说话时,与对方平视是尊重对方的基础。

董卿正是通过这些小的细节,让被采访者觉得和她聊天很舒服,如此,被采访者才会愿意将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告诉她。这也是董卿访谈节目做得成功的地方。有时,无须太多语言,通过一些肢体动作就能表达出你的想法。

当下属遇到困难时,不用说太多鼓励的话语,你只需要拍拍他的肩膀,并用坚定的语气告诉他“肯定行”,就能让他信心满满;当同事在外受到委屈回到公司时,无须说太多,只需给他端来一杯热咖啡,就会让他倍感温暖;当同组成员准备去洽谈一个大项目时,不用再交代什么,只需在出发前帮他整理整理衣服和头发,就能让他底气十足。

表达不一定要高谈阔论,有时,一个肯定的眼神和一个动作,就能传递很多信息。

有人说:“我不会说话,该怎么准确表达?”其实不会说话不一定就代表你不会表达,语言虽然是表达的核心部分,我们也确实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但除了语言,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巧妙表达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差,而且一时还提升不了,那么就先看看自己擅长什么,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往往更有信心。

就像有的人口才不好,但是文笔好,那么就尽量用文字,或者用PPT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开会前先把自己的观点用图文形式呈现出来,开会时用PPT给大家讲述,这样同事也能轻松理解你的意思。

有人说自己的文字功夫也不行,那就少说话、多做事,直接用结果向别人展示你的能力。例如,领导给你安排一个项目,你只需要表示会用心完成就行。等到把事情办好,把取得的结果展示出来,别人一样会佩服你的能力,领导也一样看得到你的努力。

其实除了语言外,我们还可以发挥非语言表达技巧来展现自己。非语言表达是指通过某些媒介,而不是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这些媒介通常包括身体语言、副语言和对物体的操纵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眉目传情,其实不只是眼睛,我们还可以借助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来传达诸如高兴、愤怒、痛苦、难过、恐惧、焦急等情绪。假设有一天你正忙着工作,有位同事前来请教你一个问题。你解答完他的问题后,他还没有离开,还在跟你说一些琐事。这时你的内心很焦急,希望他快点离开,你好开展自己的工作,但是出于礼貌,你还得继续听。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可以把椅子往前挪一下,并坐直身子开始整理办公桌上面的文件。如果那位同事稍微有点眼力见,就会聪明地赶紧结束话题而离开。因为你已经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同事传达了你要开始工作的意思。

有时服装也能帮你传达一些信息。就像一些职场精英很重视自己的服饰穿着,在不同的场合会穿上不同的服装。例如,在工作时会穿上职业套装,给人以专业稳重的感觉;在私下与同事聚会时,则会换上一些休闲服饰,显示出自己随和、轻松、有亲和力的一面。

非语言表达中的副词表达,就是通过非词语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或者停顿等来表达自己。有时一句话真正的意思,不是字面的意思,而是其弦外之音。语音、语调的变化,有时会让同样一句话有着完全相反的意义。当老板说你真行时,不要觉得那是对你的夸奖,也可能是对你的讽刺。

对物体的操纵,就是利用周围的物体和环境来进行非语言表达。在职场中,有时你去拜访他人时,看到对方端起了茶杯却并不喝茶,这时就不要再赖在那里了,那是在暗示你该走了。

在工作中,你可能还会遇到领导下来视察时,看起来很随意地从地上捡起一个垃圾,但是并没有说什么,等领导离开后,就赶紧组织员工来个卫生大扫除吧。这是领导用非语言表达技巧传递出来的意思。

因此,当有的话不好直接说出来时,可以试试非语言表达。有时,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短时间内,说别人最能听得懂的

脸书的创始人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曾经痛心疾首地感叹道:“脸书中有很多拥有优秀思想的人才,因为不善表达而被埋没。”是啊,古往今来,那些留下丰功伟绩的名人,没有一个不是会正确表达自己的。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因为不会表达而被历史、被众人所遗忘。

罗振宇说过,最重要的职场能力就是表达能力。如果学习是职场的原力,那么表达能力就是职场的基础力。原力决定基础力,基础力又影响着其他能力。如果表达能力不好,那么往往会影响其他能力的进步。

虽然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在职场中,对表达能力的要求一直没变,所有的工作还是需要精准、有逻辑的表达,才能推进得更快。

某科技公司准备向海外扩大市场,于是召集市场部的员工开会讨论,探讨公司产品的推广计划。会上,大家踊跃发言,最后选出了两个最具可行性的计划——王欣的A计划和刘雅的B计划。

公司决定,让王欣和刘雅分别在公司内部高层会议上分别阐述自己的计划,然后大家进行投票,得票数多的获得批准。会议上,王欣生动详细地向公司领导介绍了自己的计划,在介绍时还穿插了一些实际数据。介绍完,王欣总结道:“根据目前国内外的形势发展,我认为A计划更加合适。我们可以先实行A计划,如果不行再实行B计划。”

刘雅在讲述自己的计划时,因为紧张而说得有点简单,不少关键地方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她在最后总结时说道:“如果实行B计划可能会成功,但是我不能保证。”

最后投票时,王欣的A计划获得了大多数领导的肯定。刘雅在讲述自己的计划时因为表达能力的问题,没能引起领导对其计划的兴趣,并且让领导觉察到了她的不自信。而王欣通过对计划的详细剖析以及精准的表达能力,获得了领导对其计划的认可,并且她的从容自信也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但是苍白无力的表达的确很难引起他人的兴趣,并且表达中的不自信、不确定,也会让听众对你的提议充满怀疑,这无疑会影响到你工作的开展。

在职场中,尤其是需要获得他人认同的提议、提案、计划等,在表达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对方的兴趣,对方感兴趣后才会愿意听你的讲解,才可能赞同你的提议。所以在表达时,要注意摒弃那些不确定的、非建设性的、没有任何益处的“有害言辞”。那些“有害言辞”往往给人一种比较软弱的感觉,让别人觉得你能力不够,且底气不足,对于你的提议和观点更不会有所重视。

在职场中还有一些有害的、消极的言辞,通常表达出来的是你不想要的、不起作用的信息,这样的言辞在职场中不受欢迎,应尽量避免使用。如果实在要使用,可以换一种巧妙的说法。

比如,快下班时有同事问你某个文件做好了没,你想说“还没做完,今天不能给你”,不如换成“我明天就可以把它交给你了”,效果更好些。比如,告诫下属“明天不要迟到”,不如换成“你明天八点必须准时到”要更好些。

会表达,不一定就是能说会道,而是让你的想法和观点具有说服力,能说服别人愉快地接受你的观点和看法。有时虽然说了很多,但是没有说服别人,也是无效的表达。

陈立所在的团队为客户设计了一个新的处理系统,他凭借强大的想象力给大家描述了这个方案的整个过程,并且明确指出这样的系统肯定会失败。同事不相信,让陈立拿出有效的证据,证明这个方案不可行。但是陈立根本没法向团队成员表达清楚自己心底的想法,更没有证据支撑自己的说法。不过陈立发挥自己从小就练就的吵架技能,一个人对十几个也毫无压力,最后,他不仅没有让大家接受自己的意见,还被团队开除了。

后来陈立得知,那个系统在运行的第一天就崩坏了。虽然陈立之前预测到了这个结果,却无法用精准有效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不能和同事好好沟通,以至于被团队排挤出去。

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卡珊德拉公主,她有出色的预言能力,但是因为被剥夺了表达能力,以至于她的预言不被世人认同。

话不在多,精简表达自己才是关键。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会精简表达自己呢?可能存在以下三个原因。

1.表达不得要领

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你的知识储备太少了,就像别人在江边的亭子上看到风景时,能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的名句,而你只能感叹道:“好多鸟,好大的太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抑或是思路不清晰,连你自己都没想明白,又怎么能跟别人说明白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的思维太跳跃,让人抓不住思绪。

2.缺乏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是表达中最关键的部分,如果表达中没有一些关键信息,很容易让听众的思维“开小差”。如果听众的思绪都不在了,还怎么会关注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

3.让人难以理解

这个可能是因为听众缺乏相关经验或者基础知识,这时你就得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换成他们能听得懂和接受的语言去说,这样他们才能听得明白,才有兴趣听下去。

上面的几种表达问题,很多职场人士都会遇到。究其根源,多数在于表达思维不对,而不是没有掌握好的表达技巧。对于表达思维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们可以尝试掌握以下三个提升表达能力的基本法则。

1.一句话法则

经常有意识地把自己要讲述的中心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大家听到这句话后就明白你想说的是什么。做到这一点,可以更近一步,并努力达到用一句话去打动目标客户群,获得他们的认同。这个法则能帮你发现问题的关键,赢得客户的认可。

2.白居易法则

白居易的诗广为流传,就是因为它通俗易懂。相传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就会念给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听。如果他们没有听懂,那白居易就会修改,直到他们完全听懂为止。

面对一些职场人士,尤其是技术型人士,如果你表达的观点别人总是听不懂,就学学白居易,换一种大家都能听得明白的说法。不要觉得自己说一些大家都听不明白的理论,就能凸显出你的厉害和高深,那样只会让别人认为你的表达有问题。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道理,大家越容易接受。

3.举事例法则

学会用身边的事例去把难懂的东西形象化。在职场中,经常能看到一些人在讲自己的观点时表述得晦涩难懂,让听的人直打瞌睡,最后的效果好不到哪里去。有的人则不然,他们会利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例,把那些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不仅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还能让大家瞬间明白他要说的是什么。

要做到一分钟精准表达并没有那么难,只要在表达前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用对方能听懂的方式去表达,就能瞬间击中对方的心坎,让对方秒懂。

清扫表达中的障碍,一语中的

一家健身房的老板吴左为了生动地向职员说明喝酒对身体的危害,特意做了一个演示实验。他在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中分别装了清水和白酒,先把蚯蚓放到装有清水的杯子中,蚯蚓快活地游来游去;然后他又将这条蚯蚓放到了装有白酒的杯子中,结果蚯蚓没游几下就瘫软不动了。

吴左问大家对这个实验有什么看法,有人说酒能杀虫,也能伤害人的身体,所以要少喝酒。但是有的职员却认为酒能杀虫,所以要多喝酒,这样胃里才不容易长寄生虫,人体才更健康。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我们在表达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同样的话,对方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职场中,我们也会常常遇到这样的障碍,本来想帮助同事,给他一些建议,结果却让同事误会你在挑他的毛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会?主要是你在表达中存在以下障碍。

1.语言差异造成的障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表达自己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借助语言,可以传递文明的成果。就语言本身来说,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但是社会群体会影响语言的发展,从而造成语言在群体使用中的差异,这些差异会造成一定的语言障碍,形成人们表达中的障碍。

公司新来了一个员工,他在第一天上班做自我介绍时没能注意语言的差异,以致大家都没能听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因为他的方言口音太重了。最后,另一名员工找来纸和笔让他写下来,大家才清楚他要表达的意思。

我国幅员辽阔,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其地方语言。职场是一个大舞台,大家可能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在表达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尤其是新进入某个环境,应尽量选择普通话,这样别人更容易知道你表达的是什么。

2.偏见造成的障碍

在社会中,每个人既是群体的一员,又是独立的个体。由于每个人的语言、记忆、思想、接受事物的能力、生长环境和接受教育的水平等不同,导致认知也不同。人们的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相对的,所以很多人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偏见。这种偏见,有时会成为表达中的障碍。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2018年学习力大会”论坛上说:“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巨大的争议。当晚,俞老师赶紧在微博上道歉,说自己没有表达好才引起广大网友的误会,他想表达的是另外的意思。

其实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表达障碍,主要是出于俞老师心中男权思维的偏见。

只要有偏见,即便如俞敏洪老师这样会表达的人都会说错话。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我们都要尽量摒弃偏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跟别人沟通时要多点耐心去倾听,表达前要想想自己这个观点是否全面、是否带有自己的偏见。如果自己的观点不够全面,就应抛开自己固有的偏见,多从几个角度去考虑。

3.地位造成的障碍

你有没有发现,跟同级的人沟通起来很轻松,但是每次跟上级沟通时都倍感压力,这主要是地位不同造成的心理障碍。在职场中,表达的方向有三个——向下、向上和平行。

通常情况下,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常常会担心没有表达好而受到惩罚或领导的白眼,所以有焦虑等心理,无形中增加了表达障碍;向下沟通时,有时因为地位的不同,会给下属带去紧张感和压迫感,也会造成下属表达的障碍;平行沟通时,虽然地位看起来差距不大,但是因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员认可度等因素,也会引发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表达障碍。

为了减少这种因为地位不同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在表达前可以有意识地模仿对方的肢体动作,如看老板双手抱肩,你可以双腿交叉;如果老板双臂向后靠在椅子上,你可以把双手支在桌子上来化解老板气势上造成的威压,从而增加自己的信心,让表达更加流畅。

4.准备不足造成的障碍

在开会中,突然被领导点名让发表意见,而你自己根本就没有事前准备,并且前面大家把你能想到的意见都提过了,怎么办?这时又不能简单地说某某说得挺对,你赞同他的意见,于是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所以如果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那么在每次表达前最好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减少表达中的障碍。

5.表达不清楚造成的障碍

在职场中,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厉害,卖弄自己的学识,总是说一些让人不明所以的话。可能你会觉得自己知道别人都不知道的东西,能彰显你的学识,但是你想过吗?你说的东西别人都没能听明白,谁又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了不起的知识呢?要让别人觉得你厉害,你完全可以用大家都能听明白的语言去解说大家都不知道的东西,这样大家才能知道你的过人之处。6.缺乏尊重造成的障碍

有些人在别人说话时不专心、不耐烦,态度也很差,常常以高人一等自居,这样对他人缺乏尊重的做法常常会引起对方的对抗情绪,增加沟通的难度。所以在表达中,要坚持真诚的原则,保持友好、礼貌的态度,专心认真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即便观点不同,也不要马上反驳,先听别人把话说完,以避免做出错误的结论。

7.个人表达能力不好造成的障碍

有人因为知识匮乏和思维能力欠缺,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人因为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有人因为缺乏必要的说话技巧,而无法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很好地表达自己。想要克服这种障碍,表达好自己,就要针对自己的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通过学习来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表达能力的提升增加素材;同时不要害怕,要大胆表达,挑一些大的场合来锻炼一下自己,这次出错了下次改正就好。

如果不敢尝试,就永远不敢迈出第一步。尽可能多地去刻意练习,只有大量刻意地练习,才能让那些技巧“长”到自己身上,在以后的表达中信手拈来。

没有谁天生就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在表达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但是只要多加注意,就能避免很多问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精准表达前,先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吧!多储备、多练习、多说话,让自己的表达更有广度、深度和高度。

“三点论”逻辑表达,短时间内击中人心

刚从名校毕业的张强,因为专业能力特别强而被某公司总经理安排到制造部门任经理。上任后,张强就发现制造部门的很多管理制度都很落后,一些重要的现场数据都不能及时反馈上来,于是张强决定先从生产报表开始改造部门。

张强是个行动派,很快就设计了一套完美的生产报表。可以从这套报表中看出生产环节的每一个细节。为了让工人好好填写这套表格,张强专门开会动员大家,告诉他们好好填写这些表格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及时发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工人也很听话,每天早上,前一天的所有生产数据都会准时送到张强的办公桌上。看着这些漂亮的数据,张强很高兴,觉得这个改革措施不错。正当张强酝酿下一个改革措施时,生产间出现了一次很大的质量事故,但是张强并没有从报表上看出来。后来经过了解,张强才知道那些报表上的数据都是工人随意填上去的。

虽然张强又开了几次会强调认真填写生产报表的重要性,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总经理了解到这件事后,告诉张强:不同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大多生产工人只知道好好干活,按时领工资,他们对于填写报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没有什么想法,认为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就不会认真填写。如果把认真填报表与其业绩奖金挂钩,他们就能理解了。

张强听了总经理的意见,把认真填写报表与工人的业绩考核挂钩,并强调如果业绩提高,大家还能多拿奖金,效果果然好了很多。

在职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不要以为所有人都和你的认识、看法是一致的,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模式,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语言”去表达。只有这样,你的表达才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说话的多少不成正比。有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看起来好像表达能力很强的样子,不过所表达的点根本就没有说到对方心里去,也没能起到什么效果,这样的无效表达也是表达能力低的一种。就像上面例子中的张强,虽然强调了很多认真填写生产报表的重要性,但是工人根本就没听进去,这样的表达就是无效的。

在职场中,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没有谁愿意听你的长篇大论。如果你的观点冗长、没有逻辑,不能在短时间内击中人心,那么你很快就会被领导和同事嫌弃。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用简洁、有逻辑的话语,在短时间甚至在一分钟内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呢?

1.找准切入点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表达,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如果找到这个点,你会发现自己也能表达得很好。可以根据表达的主题内容去寻找,即便是同一个内容,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阐述。有一些主题,除了正反两面,还可以从侧面去阐述。

就像滥竽充数的故事,除了批评别人没有真才实学,还可以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会有滥竽充数的现象存在。换一个角度,还可以从励志方面去说,可能刚开始靠管理的漏洞进入的人,后来经过努力练习,也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再换一个角度,还可以从胆识的角度去分析。再换一个角度,还可以从那人对时机的把握上分析。

同样一个老套的故事,换一个角度思考,就能讲出新意。所以,请选择一个自己最擅长的角度去表达吧。

2.三点论

那些会表达的人通常会说:“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三点看法。”“三”有什么魔力,竟然会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英国经济学家、逻辑学家威廉·杰沃斯说:如果往盘子里扔豆子,扫一眼就报出数字,扔三个时你肯定能数对;当扔五个时,你就会开始出错;到扔十个时,出错的概率达到一半;扔到十五个时,几乎每次都会数错。

同样,当你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如果是三点,大家都容易记住。如果超过三点,大家记住的概率就会降低。观点越多,大家能记住的可能性就越低。所以,下次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不要说得太多,超过三个也就没人能记住了。即使你有很多独特的观点,也尽可能把它浓缩到三点吧,这是很多人经过长期实践得出来的、非常实用的提高表达能力的方法。

不过要做到三点论,也不是那么简单,这里通常有一定的逻辑性。一般三点论的逻辑框架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过去,现在,未来;

高层,中层,基层;

行业,公司,竞争对手。

当然,三点论的逻辑框架还有其他,在应用时可以多加总结。虽然三点论能让人迅速抓到你表达的要点,但是三点论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大家运用的时候要注意辨别。

3.结论优先

在职场中,尤其那些公司高层,因为事务繁忙,时间有限,想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应尽量先说出你的结论。如果对于你的结论,他很感兴趣,那么他才愿意花时间听你的讲解。在那些以成果为目的的商务汇报、研究汇报及成果汇报中,需要先把强有力的结论告知对方。对方对你的结论感兴趣时,就会仔细聆听;如果他们不感兴趣,你说再多也没有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尝试先把自己的话总结成一个个的要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达出来。这个顺序可以参考前面的三点论,用倒金字塔的表达方式,先说结论,然后按照正常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

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表达无处不在。在表达的过程中,下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