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穗—竹编

三穗:中国民间竹编艺术之乡。三穗鸭的泽源地。

黔省三穗竹编开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余年的编制历史,汇集竹编簸箕,竹编筛子,竹编椅子,竹编果盘,竹编收纳筐等竹编艺术品。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三穗竹器,产于三穗县瓦寨镇,是传统名牌产品。三穗瓦寨斗笠以细篾、棕丝、光油为原料,编成网格,圆形、斜檐、尖顶,美观耐用、轻巧方便,能遮雨避日。

每逢全县城乡赶集日,三穗县城便飘散出幽幽竹香,瓦寨镇的斗笠、八弓镇的竹簸、花筛,满街的竹制品成了三穗县城一道独特风景。但随着经济发展,传统竹制农具箩筐、竹簸等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与之相反,一些制作精美的竹制工艺品开始走俏市场。

有“竹器之乡”美誉的三穗县,拥有万亩竹海景区。早在明末清初时期,竹编工艺就已在三穗兴起,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美观耐看又经济实用的各类竹制品,曾走过一段辉煌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瓦寨斗笠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得到高度赞誉,之后名声远扬,产品远销泰国、法国、美国等地。1984年,瓦寨斗笠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访华美国总统里根。瓦寨镇也被誉为“斗笠之乡”。

三穗县土地肥沃,利于竹子生长,盛产楠竹、斑竹、水竹、金竹、毛竹、黑竹、白竹、绵竹、石竹等不同种类的竹子,距县城12公里的蜜蜂坡一带就被誉为“万亩竹海”。

三穗竹器的种类繁多。从形状上看,有方的、圆的、椭圆的、喇叭状的;从用法上看,有提的、背的、挑的、抬的;从功能上看,有盛饭的、装蔬菜粮食的、筛米晒粮的、放笔的、捉鱼的、遮雨的、关鸟的,根据竹器各种样式的特点,竹篾的破法上各有不同。斗笠的篾破得细且要过匀刀;凉背篼的篾要去青、刮光滑,还要染色;撮箕的篾破得粗且硬,编织也较随便;晒席的篾要破得宽而薄,总之,凡盛细东西、作装饰的,篾破得细而光滑,做工很讲究;凡盛粗东西的,篾破得粗而硬,做工比较随便。

编制竹器所用的材料比较讲究 。斗笠精巧,要选指头大小的水竹制作;凉席柔软,用篾较宽,必用小酒杯口粗的水竹编织;晒席平坦,用篾要宽而平,故选用枝干较大、质地坚硬的楠竹;箩口滚圆,必用绵竹绲边;米箩篾细且硬,得选用白竹或金竹;撮箕需硬实,选斑竹编织。

对于竹,阿布不是很了解,虽然自家有一片竹林,平时也就是挖挖竹笋。

中国人劳动人民的创造力还是具有可塑性的。

家里自用的背篼,筛子,斗笠都是外公自己编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