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当代艺术市场的特点

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特点

我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兴起,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真正规范的当代艺术市场的起步,则要下推至20世纪90年代。1992年,深圳动产拍卖行进行首次艺术品拍卖,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首次举行,同年10月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开幕,以及1994年文化部《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正在与世界艺术品市场接轨,从而走向日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基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一,发端期,时间段为1980年至1990年,此时期艺术市场的特点是规模较小,经营方式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其性质属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其二,膨胀期,时间段为1990年至1996年,此时期艺术市场的特点是规模迅速增大、市场带有很大的泡沫性,主要表现为艺术品投资者的狂热购买、艺术家对市场的过高期待和市场操作的极度不规范;其三,低迷期,时间段为1996年至2003年,此时期艺术市场的特点是市场规模大幅缩小、艺术品大幅贬值;其四,回暖期,时间段为2003年至2006年,此时期艺术市场的特点是民间资本逐渐涌入市场,使得市场逐渐得到恢复、艺术品价格逐渐回升;其五,建构期,时间段为2006年至今,此时期艺术市场的特点是围绕艺术市场的各种规则得以建构,如制度建构、信誉建构、发展战略建构、服务机制建构等,艺术品的交易逐步进入到有规则可循的高价时代。

回顾上述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艺术市场最大的特点便是社会转型期所必然具有的新旧交替性。传统艺术市场的不少特点依然维持,如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随行就市,自生自灭;直销仍占很大比重;伪品市场的管理缺失;分工不明确;等等。16此外,中国艺术市场也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资本运作的渗入

中国艺术市场资本运作的发展历程有三阶段:一是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农业经济占主导的情况下,艺术市场自律运行阶段。该阶段的艺术市场中不存在资本运作。二是在商品经济的主导下,传统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市场交替的阶段。此阶段艺术市场的机制不够健全,各项市场规则还在建立,法律意识较为薄弱。此阶段资本运作开始出现,逐渐成为艺术市场的流动血液,但还未起主导作用。目前的中国艺术市场就处于第二阶段。三是赖于健全的市场机制和规则机制自律发展的阶段,此阶段是由资本操纵艺术市场,并成为艺术市场运行的主要手段,是中国艺术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是一个资本运作从无至有的重要过程。正是由于资本运作的渗入,才导致了中国的艺术市场从传统逐步走向现代。资本运作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种观念一旦渗入到艺术品市场,很快便刺激画廊、拍卖行等艺术机构在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从事经营活动。当然,这样就会促使以交易规则随意、运作机制单一的传统艺术市场逐渐遭到淘汰,而资金运行高度优化、交易规则固定有序的现代艺术市场得以逐渐成形。

2.经营主体的变化

中国的艺术市场在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原有的以古玩商店、画铺摊点为主要形式的市场经营主体,很难满足现代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需求。于是,它们很快便被具有现代意义的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等经营主体所取代,从而使得现代艺术市场变得分工更加明确、管理更加高效、交易更加流畅。这些新的经营主体均是由西方引进的。

市场经营主体的重大转变,促使了人们欣赏方式的改变,由传统的把玩欣赏方式,转变为旁观审度的欣赏方式,比较显著的例子是艺术品的装裱从卷轴向屏障变化。同时,市场竞争激化,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并不特别强调市场竞争,所以艺术市场参与者大多市场竞争意识薄弱。而当中国的艺术市场引入西方的经营中介后,西方社会的利润竞争理念也随之进入中国市场,激发了中国艺术市场参与者的竞争意识。

此外,经营主体的变化,使得传统艺术市场条件下的以艺自娱的观念逐渐边缘化,从而使得艺术市场的主体分工更加明确,并进一步促进艺术市场主体的高度职业化。影响较大的是艺术家群体,他们逐渐向全面职业化转变,并按市场的实际需求而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身份。

3.市场监管的增强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艺术市场的管理者就开始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以适应中国艺术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借鉴经验的深入,这些艺术市场的监管者便着手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和法律法规,从而保障了中国现代艺术市场运营的外部环境。如1990年7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4年11月颁布实施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1995年10月颁布实施的《经纪人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条例的制定和施行,使得艺术市场的监管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法制环境逐渐完善,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艺术市场在高效有序的监管体系下运行。

4.出现集团性经营者和集团性购买者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国的艺术市场出现了集团性的经营者和购买者,主要表现为画廊和拍卖机构纷纷设立分支机构,以实施跨区域的连锁经营模式;公司间兼并联合,壮大实力;博物馆和规模大的经营企业是高端艺术品的购买者,交易纪录创新高。

这些集团性经营者和购买者,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具有高效的经营管理经验,他们的介入使传统艺术市场的经营和消费生态得以优化,并由此导致了艺术市场在相互竞争中走上高效、规范的运行轨道。

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当代的艺术市场越来越成熟,但仍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下面将具体分析。

1.一级市场尚不健全

在尚未达到高度健全形态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之中,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在市场中所占的交易分量,尚远远落后于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机构,这是很不正常的市场现象。

如今,中国的画廊大多面临着双重风险,画家与买主的私下交易与拍卖行挤压画廊的正常发展空间。与西方较为成熟的艺术市场相比,国内的艺术家似乎更倾向于直接出售自己的艺术品,而不大愿意通过画廊的介入来进行作品的销售。他们普遍认为,这样可以回避中间环节,从而避免中间商的经济盘剥,还可以不纳税,从而使得自己的利益得以最大化。实际上,这样做有诸多弊端,如不利于画家社会知名度的有效提升,也不利于其艺术品价格持续的增长,当然,更不利于画廊业的健康发展。艺术家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处理自己的艺术作品与社会的关系,作品在何处展览、被哪些收藏家或收藏机构收藏,这些可以更好地体现艺术家的重要性和社会地位,而不是仅靠价格来定艺术家的好坏或成就高低。因此,在西方,艺术家和画廊对于艺术作品的买家实际上是经过一定筛选的,而不会由艺术家私人随意交易售卖。此外,中国艺术市场上的拍卖行数量过多,影响了一级市场的画廊的正常发展空间。艺术消费者纷纷涌入拍卖行去高价竞买,而忽略了直接去画廊购买艺术品,这是中国市场上出现的非常规现象。

一级市场的不健全,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艺术市场的高度发展,从而伤及了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所有艺术市场的从业者。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应该是艺术家与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之间建立长久稳固的相互信任关系,并与之相应建立起合理稳定的交易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各方的长远利益以及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2.艺术精品稀缺

毫无疑问,艺术市场若要长期高效地运转,就必须要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的参与。艺术市场需要的艺术品,要求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可以引导艺术受众的欣赏水平,促进良性的交易,带动艺术市场的有效运转。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的交易额之所以呈现出较高的水平,主要是依靠艺术品量的增加,而非艺术品质的提高。

艺术市场之所以会出现精品稀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受利益的驱使,艺术家们大多急功近利,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品精品创造性的劳动之中,随便用粗制滥造的作品投入市场,以换取经济上的报酬。这样的作品节省时间,产出量高,短期内可能获得收益回报,但长期来看,此类粗鄙的作品很难在市场上获得长久的认可,艺术家的学术地位反而会因其作品质量的下降而降低。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真正的收藏主体对市场上的精品之作进行垄断收购,并随之拒绝再次投放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艺术精品在市场上进一步稀缺。如博物馆一旦购入艺术精品,则永久保管收藏起来,该艺术品将不再进入市场流通。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家和收藏家,根据个人喜好购入艺术精品后,也多用于自己收藏,一般不再出卖。这些都是艺术精品稀缺的原因。

因此,艺术家、收藏家、艺术品经营机构或组织、艺术批评家等应该联合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市场氛围,为艺术精品的发展提供空间,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艺术精品在保证价值的同时也能保持其价格。

3.赝品伪作泛滥成灾

经营艺术品的高额经济回报,使得一些从业者制作大量赝品以牟取暴利。艺术品的赝品伪作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凡是在市场中价格高、流通快的名家作品,几乎都有赝品伪作的存在。当今,在中国艺术市场上随处可见名师大家的赝品伪作。拍卖会上赝品的数量较多,但也未见拍卖行采取相应的措施,征集时不多加鉴定,但凡容易卖出的作品都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赝品伪作泛滥的不正之风。

毫无疑问,赝品伪作的盛行,不仅会侵犯艺术品供给者的利益,侵犯收藏家的权益,也会增加艺术品消费者的风险,从而造成艺术市场的混乱,损害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整个中国艺术市场在国际上的声誉,造成信誉降低,不利于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对于制造赝品伪作者自身,无疑也只会获得眼前的短期利益,长期必定会涸泽而渔。

4.交易秩序尚显混乱

由于规则的不够健全,再加上许多投机者的道德缺失,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交易秩序混乱。较为明显的实例,如在艺术品拍卖会的交易过程中,送拍人与拍卖机构的从业人员暗中勾结,雇人做托以抬高成交售价;更有甚者,拍卖机构为了占有市场份额和打造知名度,使用非法手段故意制造虚假的成交率及成交额;对中青年画家的过度包装和炒作;等等。

交易秩序的混乱有时会造成艺术市场各参与者的利益受损,不利于中国艺术市场的规范运行,因此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各种行为。

5.投资实体缺乏稳定性

投资实体是指既具有较高的艺术品鉴赏能力,又具有购买能力的个人、机构或组织。应该说,如今的中国艺术市场,尚未形成一个稳定的买方市场。多数的艺术品交易尚呈现随意性的特点,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更多的时候是冲着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来的,既具有鉴赏水准又不以经济回报为首要考虑对象的理性投资,尚未真正占据艺术市场的主流。

如果艺术市场中长期缺乏艺术收藏家或机构的购买行为,那么该艺术市场则没有活力,难以运转。无可否认,当今中国艺术市场所呈现出的“收藏热”,很大程度上是带有较强的投机成分,而少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欣赏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广大受众的艺术修养不够,也缺乏购买或投资艺术精品的经济实力,而兼具欣赏水平和财力的艺术投资者或收藏家群体数量较少。投机行为过多也会给市场带来经济泡沫,影响市场秩序。

6.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艺术市场从建立到完善再到高效运转,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营者具有高素质与高能力。合格的艺术品经营者,不仅需要较强的经济实力与较高的社会信誉,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与较高的管理能力。而当下的中国艺术市场,正缺乏足够的专家学者和能力突出的专业化的高级从业者来负责管理、运作和建设工作。

只有最大限度地吸收高能力、高素质、高修养的专业人才,加强艺术市场的管理工作和力度,建设科学且健全的法规和政策,中国艺术市场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