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

1991年,我参与《中国医学通史》的编纂,承担近代西医传入部分的撰写,在阅读文献时,关于华美医院的一则史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V.18,1849)上报道了“浸礼医局”的传教士医生玛高温(Dr. D. J. Macgowan)在月湖书院给当地的医生和学生讲授解剖学。这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解剖学课程的记载。玛高温在教学中采用了人体解剖模型、一副人体骨骼以及一些挂图,引起听众的极大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玛高温认为用中文来教授西医知识效果更好,但中文里缺乏许多西医解剖学词汇的对应词汇,他提出创造出一些容易为当地有文化的人所能理解的名词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玛高温也是最早关注医学名词翻译的人。

2014年,为研究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兰安生(John Black Grant, 1890—1962),我带研究生专程前往华美医院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得到了吴华老师的热情接待。1930年落成的华美医院大楼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呈“冂”字形,拱形大门用条石砌筑,屋顶为中国传统的歇山式,庄重大气,大堂内方格藻井、柱头所嵌三块雀替均饰卷草纹,具西洋风格。参观了医院大楼后,吴华老师带我们来到档案室查看相关的档案资料。虽然历经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社会变迁以及人事变更,华美医院的历史档案保存相当完整,从年度医院报告到收支账册,从购买房屋的地契到慈善募捐的名册,从住院大楼设计的图纸到记载医院发展历程的珍贵照片。这些档案文献不仅是华美医院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见证,也为研究近代中国医学史和近代中国社会史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兰安生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公共卫生学家。兰安生的父亲兰雅谷(James Skiffington Grant,1861—1927)于1889年接任因病离职的白保罗(Stephen Paul Barchet,1843—1909),出任大美浸礼会医院院长。1890年8月31日,兰雅谷夫妇喜得贵子,取名为路易斯·麦伯里(Louis Milbery),后来兰雅谷为怀念自己早夭的兄弟,将儿子的名字改为John Black Grant,即兰安生。兰安生在宁波度过他愉快的童年,8岁时被送到芝罘的英文学校念书,18岁入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学习。1913年,兰安生进入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于1918年进入洛克菲勒基金会国际卫生部,1920年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公共卫生硕士。兰安生因出生中国,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情感,1921年被洛克菲勒基金会任命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学系副教授,兼任国际卫生部驻远东代表,担负开展公共卫生研究、开始公共卫生课程以及建立公共卫生系的任务。兰安生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如在北京建立了以第一卫生事务所为依托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在河北定县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等,他还将中国的经验推广到印度、波多黎各等国,为国际公共卫生和初级卫生保健学界所推崇。

兰雅谷从1889年至1927年执掌医院工作长达38年。任职期间,他殚精竭力,始终如一,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医院的发展和为病人服务的事业上,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尊敬与爱戴。如《兰雅谷先生六秩大寿来华卅周纪念会劝集医院经费启》一文所云:“先生精于医学,植品端方,居心慈善。三十年前来华,即任北门外华美医院院长,专以救世活人为急。约计自任事迄今,经其医治者不下数十万人,无不尽心竭力。” 华美医院之名也来自于医院大楼为兰雅谷及宁波地方人士共同捐资兴建,以示美与华合作之好。因此,华美医院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贡献。

华美医院是国内少数几所档案资料较完整的近代教会医院之一。医院现在将这些档案整理出来,陆续公开发表,不仅对研究近代医院的发展、研究疾病与社会的互动,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与人群健康状况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可为近代制度史、经济史、社会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张大庆

2018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