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东方尔平拿着香火蜡烛来到父母合葬的墓碑前,锄去杂草,摆上香蜡,点了鞭炮……
一眼望去墓碑上父母的遗像,慈善安祥,这对养我生我的亲人,东方尔平内心有点荡漾,虽说上辈们勤劳务实,但东方尔平的母亲是个教小学的老师,在当地算是有文化的女性,母亲是高中毕业生,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对于知识的积累和以后的出路都是相互关联。
但就是处理家庭生活锁事中却遗忘了这一点,她含莘如苦地为父亲生下了二男二女的孩子,一生为家忙碌,直到终身。父亲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工作中只知道尽早完成任务,领导叫啥就干啥的那种本份乡土豆丝的庄稼汉子,没什么文化底蕴的人。
……
那时东方尔平六岁开始有点懂得人间烟火,他小小年纪就帮着母亲带着弟妹出江南煤都,随父亲来到了鄱阳湖边那个煤山矿,几个人坐火车,爬汽车,路途遥远地来到这陌生的地方……
“爸,我们为什么来这?”东方尔平问父亲,心里疑惑。
“调动。”父亲说。过了一会儿,父亲没有了下文,母亲则告诉东方尔平是因为企业里分为两派,挤出来的就发配到了这里。
岁月辗转一年,母亲带着东方尔平四个子女离开了鄱阳湖那个煤山,又回到了江南煤都……
至今东方尔平想起这段历程,不免在少年心灵上留下一点悲凉。
后来父亲也回来了,又回到了原工作单位,母亲也又进去了学校教书,一切回归自然有序。
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后父亲在井下爬飞车一下没抓住,颠倒在轨道上被车轮压断了左臂,终身残废……
生活由此带来据紧,全家六口收入有点低偏,全靠母亲一人把持。母亲一边教书,一边打理家务,十分辛劳。
过了几年,东方尔平长大成俊美的大男孩,能帮家里挑起一些重担时,母亲才有久违的笑容。
“妈,家里没煤球了,”
“哦,……”
“明天我去煤球厂挑一些回来。”东方尔平像初露的晨霞,天真可爱,
而一九七五年,正值上山下乡青年运动时,东方尔平的父母为了把孩子留在身边,尽管当时东方尔平未满十六岁,差半年就中学毕业……答应企业领导的要求,将大儿子东方尔平顶替父亲工作。
有一次东方尔平在井下工作身体被掏空,汗流夹背地累倒在工作地点上,班长问他:“还行不行?”
东方尔平当时只觉得挺挺就好,有个信念要评上劳动积极分子,要奖状,给家里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