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借助情绪力量,打造成功人生

认识情绪的巨大作用

生活中我们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要用不同的情绪力量做出不同的行为来“对付”不同的人。与其说经常和我们打交道的是人,不如说是我们自己的情绪。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却不愿承认。这时,如果你情绪失控,对对方进行不留情面的指责,只会令对方的态度更加强硬。相反,如果你能稳住情绪,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有意为对方找个借口、搭个台阶,使其按要求行事,就不至于太尴尬。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情绪的作用做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情绪的作用,对我们的整个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人都知道情绪,但是对人类情绪的变化原因却不甚了解。情绪变化指的是辨别自己和他人各种情绪,并有意表达这些情绪的能力。通过表达你所有的情绪变化,你能够获得有关自己和外在世界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同情和移情要求你认同他人的情绪。如果你对某些特定的情绪感到不适,就往往会在内心回避或否认它们。如此一来,你就无法获得有关导致这些情绪的特定事件、情形或人的重要信息。此外,你就会不认同或刻意回避那些会引起你内心不适的他人的情绪。

如果你无法“看到”某些情绪,就很难做到富有同情心,或者会缺少移情能力。

情绪也是有强度的。情绪强度指的是“调高”或“调低”某种情绪的能力,以及你在特定场合的情绪匹配程度。想想在播放某首歌曲时调节音量的重要性吧。正如伟大的作曲家使用声音强度来传达不同的音乐意义一样,你的情绪强度有助于他人了解你的内心世界。

也许你曾经与这样的人共过事,就是他突然“打开”或“关闭”情绪,或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就从轻度恼怒转变成极度愤怒。如此快速的情绪转变令周围的人感到十分不安。缺乏情绪强度调节能力的领导者可能令人难以预测,因此也难以获得他人的信任。

如果你的声音总是很低,但某个人调节情绪强度的能力很强,你可能会将对方的适度情绪表达误解为极端的表达。这就会造成信息传递失准。你在准确理解其他人的情绪表达方面的敏感度,以及你在某种场合的情绪强度匹配度,表明了你的情绪稳定度,并使你在下属面前获得自信。

你之所以会受到情绪强度的限制,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在特定的场合“登记”你的内心情绪状态,或羞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有时候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而在其他场合却不适当地限制或延迟了自己的情绪表达。记录你在特定场合所具有的情绪反应,注意自己阻止情绪表达和在没有任何征兆时就爆发出某种情绪的时间和场合。

当你认识到他人或自己的某种情绪状态时,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行动反应。通过实践来培养监测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在每种场合表达匹配情绪的能力。从值得信赖的人那里获得他们对你的情绪强度的反馈。

除了了解情绪强度之外,我们还需要认识情绪的流动性。

情绪流动性指的是在特定场合下不受阻碍地、以适当的速度切换情绪状态的能力。仍以钢琴演奏为例,流畅的演奏者能够自如地根据乐谱,以较快或悠闲的速度演奏。这类演奏者不会受困于特定的音符或段落。

在某种情绪场合,具有情绪流动性的人能够超越特定时刻的情绪。相反,缺乏情绪流动性的人往往会受困于某种情绪,或者无法快速地对特定的场合做出适当的情绪反应。这种情形更容易出现在负面或未确定的情绪状态。特定的情绪状态可能令人亲近,且感到舒心。

培养情绪流动性具有多种含义。如果你拓展了自己的决策空间,就能游刃有余地处理特定的形势,甚至改变形势的发展。缺乏流动性容易削弱体验周围环境中其他事物的能力。例如,如果领导者受到某个失败项目的困扰,就有可能无法产生激励下属寻找新机会所需要的激情。如果领导者受困于某种情绪,即使这种情绪是正面的,比如希望或乐观主义,其他人也有可能感到沮丧。如果某种场合需要领导者做出抑郁的情绪反应,过于正面的情绪反应就会显得极不协调。

情绪融合力指的是理解情绪与思想、身体状态以及创造性表达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演奏一段乐曲需要将所涉及的乐器加以结合,如果缺少一段弦乐或铜管乐,听众就无法完全理解该乐曲的艺术价值。同样,领导者如果没有抓住机会看清自己的情绪如何影响到自己的思想、触感和创造力,则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实际上,当脑外伤伤害到一个人的情绪中心时,他甚至连做出最简单的决策的能力都没有。

同样,你对特定情形的思考会影响到你的情绪状态。你能够根据思想来制造情绪。只要想想你一天中经历的情绪变化,你关注的情绪就有可能出现。

你的语言也反映了“情绪与身体触觉密切联系”这一观点,如“我内心相当紧张”“她让人头疼”“我感到压力越来越重”“我觉得非常轻松”。这些常见的表达将焦虑、挫折、恐惧、无忧无虑与身体触觉联系起来。许多人在通过身体触觉体验到情绪之后,才在智力层面意识到这些情绪。同样,你的情绪状态影响到你的身体状态,也影响到你遭遇身体外伤和疾病时的康复能力。

当然,如果我们深入地去观察自己包括他人的情绪时,我们就会发现,情绪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情绪是很微妙的情感体现,而它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可大可小、无法计算的,如何将这些有利作用最大化地为自己所用,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人生课题。

情绪可以改变命运

不要忽视自己的情绪,因为每一种情绪背后都蕴藏着一种强大的力量。情绪可以改变命运,绝不是危言耸听。好情绪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坏情绪则会打击一个人的进取心,选择哪种情绪,就预示着我们将成为怎样的人。

真正极富天资、得天独厚的人是极为少见的,许多的成功人士都是很普通的人,他们的成就往往要归功于他们良好的情绪。

罗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酷爱画画,但他目不识丁的父亲却一心想让他成为一个能干活养家的男人,并不指望他成为什么画家。当他得知罗丹背着他偷偷学画后,竟高举着皮鞭逼着罗丹把他画的画和姨妈送的画笔扔进火炉里。

进了校园的罗丹因为把时间都用在了画画上,学习成绩很不好,于是,老师只好禁止他画画。一次,罗丹画了一幅罗马帝国的地图,被教师用戒尺狠狠揍了一顿,小手被打得通红,以致一个星期不能拿笔。

后来,在大姐的帮助下,罗丹终于进了一所免费的美术学校学画。其中的一名教师勒考克是巴黎最杰出的教师之一,他厌恶美术学院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他的这种行为引起很多绘画大家的不满,也让罗丹以后的艺术道路受到了影响。当然,这是后话。

由于没有钱买颜料,罗丹不得不放弃自己钟爱的绘画。勒考克觉得罗丹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学生,觉得他因为买不起颜料而终止学习非常可惜,于是就动员罗丹到雕塑室进行训练。灰心丧气的罗丹被勒考克严厉地数落一通后,跟随老师进了雕塑室。面对雕刻室满地湿乎乎的黏泥、橡皮的胶泥、赤褐色的陶土和一块块的大理石,以及那些梯子、支架和刀具,罗丹一下子被这个新鲜的世界吸引住了。

有了梦想的罗丹暗自告诫自己:这次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半途而废。他每天从巴黎的这一头赶到另一头,对这座城市的街道、广场、花园、大桥和古代建筑,还有著名的塞纳河两岸的大道,都满怀深情,了如指掌。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画了成千上万幅写生。他没有休息日,星期六晚上在家里根据记忆画想要雕塑的人物草图,星期天则整天待在家里用黏土进行创作。

一晃三年过去了,罗丹请求勒考克推荐他考美术学院。在得到老师的同意并得到另一位雕塑家的推荐后,罗丹信心十足地去参加美术学院的考试。考试要求每天用两个小时、总共在六天内完成整个人像,罗丹觉得这是做不到的事情,但还是抓紧时间干了起来,两天过去了,他才在纸上画好了草图,而多数考生已塑完了一半,但他们的作品都显得光滑而没有生气。在最后一天,罗丹的作品虽然没有完全塑成,但他感到已是所有考生中最好的。

但是,罗丹的报考表上写着“落选”。第二年、第三年,罗丹的报考表上依然写着“落选”这两个字。

罗丹泪眼模糊。当他踉踉跄跄地走出考场时,一位学画的朋友告诉他:“你是个天才的雕塑家,但因为你是勒考克的得意门生,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录取你,否则就等于他们赞成勒考克的艺术主张了。”

尽管罗丹此时几乎痛不欲生,但是他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继续投入自己的工作中。直到一年后,勒考克把自己视若生命的工作室交给了罗丹。

罗丹终于用他的智慧和刀具,在世界雕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一尊不朽的雕像!

可以想象,如果面对父亲的责骂、经济的拮据、生活的艰苦以及美术学院的排斥,罗丹退缩了、消沉了,甚至是放弃了,那么世界会永远失去一位伟大的雕塑家。

歌德曾说过:“只有两条路可以通往远大的目标,得以完成伟大的事业,那就是力量与坚忍。”正因为我们有了良好的情绪控制力才得以坚持自我、永不放弃,才能与糟糕的际遇不懈而顽强地斗争。因为它那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最终,我们总会取得胜利。

重新认识自己的情绪,找到情绪中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发掘出它所暗藏的能量,然后用它来改变我们的命运。

好情绪造就人生

牛顿说:“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愉快的思想又是由乐观的个性产生的。”的确,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快乐还是痛苦都由你决定。要想赢得人生,就不能总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消极的东西上,那只会使你沮丧、自卑,徒增烦恼。

苏珊娜是由心态非常积极而且又非常善于解决问题的母亲抚养成人的。母亲给人鼓舞的教育给苏珊娜的成长带来了莫大的帮助。

苏珊娜刚刚4岁的时候,父亲就因心脏病去世了。当时,她的母亲只有27岁,带着两个孩子,又没有钱。突如其来的厄运给她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使她一度陷入绝望。但她终于重新振作起来,鼓足勇气活下去。

在苏珊娜的父亲死后的好几年里,她们家非常穷,怎样勉强填饱肚子是母亲最担心的事。可是,她的母亲没有为家境贫穷而烦恼,而是想办法去挣钱,在家里为一个当律师而雇不起全职秘书的邻居做打字工作。苏珊娜也找到一个贴补家用的门路,她8岁的时候,就教邻居一些还没上学的孩子识字。那些孩子的父母亲很感激,便供给她食宿费用。

苏珊娜最敬佩的,就是母亲那种乐观的情绪。

她记得,如果遇到五个难题,母亲就会说:“没遇到六个难题,这不是走运吗?”当时买不起汽车,母亲就说:“咱们住得离公共汽车站这么近,难道还不满意吗?”过节的时候没钱给她买新衣服,母亲就用家里的旧衣服拼拼凑凑地做一件,然后就夸自己的手艺好。她高高兴兴地处理这些问题。苏珊娜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有一次没被选上班干部。母亲说:“好呀,现在有时间来筹划一次比较成功的竞选运动了,下次选举你一定能够当选。”

多年耳闻目睹母亲这样乐观积极地处理问题,苏珊娜也有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就以乐观情绪去对待,战胜困难。母亲微笑的脸和充满鼓励的话,总是给她力量,给她勇气。每当她情绪消沉、抱怨不满或者在学校里碰到难办的事情时,母亲的精神就会帮她坚持下去,然后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不管是对待工作的问题、人际交往的问题,还是对待她自己的问题,都是这样。

研究发现,乐观或是悲观的生活态度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研究对象先是在20世纪60年代做了性格测试。30年之后,他们又参与了一次后续健康状况评估。研究人员发现,30年后,研究对象中,乐观主义者不但身心健康状况要好于悲观主义者,而且乐观主义者的平均寿命要比后者长。

人处在逆境中,要学会保持心理平衡,切记不要被坏情绪控制。要认识到,事情已经发生,任何忧愁哀伤都不能改变事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们应该学着从多种角度来看待问题,逆境未必就一定是坏事,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信心。

生活中,有许多人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或心情不佳时,常常闷不作声,不肯把自己的不快乐告诉别人,即便是最亲近的人,这样很不好。情绪就像洪水,只有疏导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想要压抑或阻止都是糟糕的做法,其结果往往是于他人无益,于自己有害。主动向亲近的人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常是宣泄情绪的好办法,情绪好转了,许多事也就解决了。

消极情绪就像污染源,它会把你的人生弄得乌烟瘴气,既然我们认识到了消极情绪的危害,就应当有意识地避开消极情绪,当它出现时,可以多想一些高兴的事,自觉地用乐观情绪来代替悲观情绪。乐观情绪调动起来就会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可以逐渐淡化消极情绪。

乐观是无形的,但它是有力量的,而且乐观的力量又是超乎想象的。乐观的人就是这样变通地看待生活和问题的,他们总能在困难和不幸中发现美好的事物。他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主宰一切,正如哈佛教授亨利·霍夫曼所说:“你是否快乐或痛苦,不完全取决于你得到什么,更多地在于你用心去感受到了什么。”

1%的坏心情导致100%的失败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人因情绪失控而乱发脾气,也经常看到有人因为发了脾气而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其中的原因不是这个人的工作能力不高,更不是这个人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而是因为这个人1%的坏心情,导致了最后100%的失败。

或许你不信这个结论,也或许你认为这么说有点夸张。其实不然,一个人的心情和一个人手头所做的事情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心情好,手头的事情也相对完成得好,或者说是完成的质量较高,相反,心绪不稳,总是左顾右盼,胡思乱想,根本就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一个能正确对待自己坏心情的阳光人士,而他的对手恰恰是因为不能控制这1%的坏心情,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在法庭询问上,对手律师的态度明显怀有恶意,甚至有羞辱之意,可以想象,当时洛克菲勒的心情有多么糟糕,如果这个时候他也发怒,必将掉入对方设计的陷阱之中,不过洛克菲勒很聪明,他明白这个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多么重要,自己一定不能和对方的律师一样鲁莽,更不能让自己这种气愤的心情有所流露。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拿出来。”对方律师很粗暴地对他说。洛克菲勒知道,这封信里面有很多关于美孚石油公司的内幕,而这个律师根本就没有资格来问这件事情,不过洛克菲勒先生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反驳,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任何表示。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接收的吗?”法官开始发问。

“我想是的,法官先生。”

“那么你对那封信回复了吗?”

“我想没有。”

这时法官又拿出许多其他的信件来,当场宣读:

“洛克菲勒先生,你能确定这些信都是你接收的吗?”

“我想是的,法官。”

“那你说你有没有回复那些信件呢?”

“我想我没有,法官。”

“你为何不回复那些信,你认识我,不是吗?”对方律师开始插嘴。

“是的,当然,我想我从前是认识你的。”

至此,看到洛克菲勒丝毫不动怒,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对方律师心情已经坏到极点,甚至有点开始暴跳如雷了,而洛克菲勒还是坐在那里丝毫不动,似乎眼前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全庭寂静无声,除了对方律师的咆哮声。

最后对方律师因为情绪失控,在法庭上把真相说漏了嘴,最终结果可想而知,洛克菲勒不仅赢得了官司,还在美国人眼中留下了一个很优雅的形象。

这位律师因为自己的暴怒情绪,而将自己弄得方寸大乱,很多言行都被情绪控制,而不是头脑控制,这时的他就像一个掉线木偶,情绪受对手也就是洛克菲勒影响着,坏心情一点点扩大,最后输了这场官司。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由于自己不懂得控制坏情绪,最后酿成难以挽回的错误。情绪的力量可见一斑。

当然一个人也不能像一根木头一样,没有情绪,没有思想,不可能永远都不发怒,不可能永远都能心情很好地走进每天的生活。可是当你真正发怒的时候,你试想这样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到底会不会损害你的利益,会不会动摇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你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真正明白发怒只能把事情搞砸,而绝对不能把事情完美解决的话,你肯定就会好好地约束自己的情感,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也就能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一样,轻而易举地打败对方。

恐惧来自情绪的幻觉

我们恐惧什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来源于自我意象的提示。就像我们做了一个不好的梦,心里就会想一定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有了这种心理暗示,我们的紧张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进而让我们产生恐惧心理。

其实,我们最害怕的事物往往并不存在,那只是想象中的影子罢了。

卫斯里为了领略山间的野趣,一个人来到一片陌生的山林,左转右转,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挑山货的美丽少女。

少女嫣然一笑,问道:“先生是从景点那边迷失的吧?请跟我来吧,我带你抄小路往山下赶,那里有旅游公司的汽车。”

卫斯里跟着少女穿越丛林,阳光在林间映出千万道漂亮的光柱,晶莹的水汽在光柱里飘飘忽忽。正当他陶醉于这美妙的景致时,少女开口说话了:“先生,前面就是我们这儿的鬼谷,是这片山林中最危险的路段,一不小心就会摔下万丈深渊。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路过此地,一定要挑点或者扛点什么东西。”

卫斯里惊问:“这么危险的地方,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

少女笑了,解释道:“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才会更加集中精力,那样反而会更安全。这儿发生过好几起坠谷事件,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摔下去的。我们每天都挑着东西来来去去,却从来没人出事。”

卫斯里冒出一身冷汗,对少女的解释十分怀疑。他让少女先走,自己去寻找别的路,企图绕过鬼谷。

少女无奈,只好一个人走了。卫斯里在山间来回绕了两圈,也没有找到下山的路。眼看天色将晚,卫斯里还在犹豫不决。夜里,山间极不安全,在山里过夜,他恐惧;过鬼谷下山,他也恐惧。况且,此时只有他一个人。

后来,山间又走来一个挑山货的少女。极度恐惧的卫斯里拦住少女,让她帮自己拿主意。少女沉默着将两根沉沉的木条递到卫斯里的手上。卫斯里胆战心惊地跟在少女身后,小心翼翼地走过了这段“鬼谷”。

过了一段时间,卫斯里故意挑着东西又走了一次“鬼谷”。这时,他才发现“鬼谷”没有想象中那么“深”,最“深”的是自己的恐惧。

有些人对一些本来并不可怕的事情却产生了紧张恐怖的情绪。他们自己也能意识到这种恐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甚至能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表现,但却不能控制自己,即使尽了很大努力也依然无法摆脱和消除,因而感到极为不安。

许多人对一切都怀着恐惧之心:他们怕风,怕受寒;他们吃东西时怕有毒,经商时怕赔钱;他们怕人言,怕舆论;他们怕困苦,怕贫穷,怕失败,怕收获不佳,怕雷电,怕暴风……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恐惧。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提供了一份非常优厚的奖金,希望有人能画出最平静的画,以便自己在心情烦躁时能拿来缓解情绪。许多画家都来尝试,国王看完所有的画,只有两幅他最喜欢。

一幅画上是一个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映出周围的群山,上面点缀着如絮的白云。大凡看到此画的人都同意这是描绘平静的最佳图画。

另一幅画上也有山,但都是崎岖和光秃的山,上面是愤怒的天空,下着大雨,雷电交加。山边翻腾着一道涌起泡沫的瀑布,看来一点都不平静。但当国王靠近一看时,他看见瀑布后面有一个小树丛,其中有一雌鸟筑成的巢。在奔流的水流中间,雌鸟卧在它的巢里——平静安详。

国王选择了后者,把奖金给了画这幅画的作者。

平静并不等于完全没有困难和辛劳,而是在一切纷乱中心中仍然宁静。

一幅画就能带给一个人内心的安宁,这说来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把情绪和幻觉重叠,无法辨认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哪些是虚幻的。因为情绪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它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

对自我进行深刻的剖析,认清自己的情绪,才是主宰自我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