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周公世家
【导读】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他帮助武王灭商,由此开创了周朝八百多年的基业。周朝建立伊始,周公被封在鲁国。这时,正好赶上成王刚刚即位,四周还未平定,周公为稳定局面,故而辅佐年幼的成王处理朝政。在辅佐成王期间,他平定叛乱,教育成王大兴礼治,使西周形成了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尚。周公之子伯禽代父立国,后来历经隐桓之事、庆父之乱、襄仲杀嫡立庶、三桓攻伐公室等事件,鲁国势力逐渐衰微,成了诸侯争夺的对象,最终在战国后期被楚国灭掉。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历三十六位国君,享国八百年。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原文】
周公旦者[1],周武王弟也[2]。自文王在时[3],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4],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5],至牧野[6],周公佐武王,作《牧誓》g。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8],召公把小钺[9],以夹武王,衅社[10],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11]。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12],以续殷祀[13]。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14],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注释】
【译文】
【引文1】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文王健在的时候,旦身为人子很孝顺,忠厚仁爱,不同于其他的儿子。等到武王即位,周公旦时常辅佐武王,许多政事都需要靠他来处理。武王九年,向东征伐到达孟津,周公辅佐跟随。十一年,讨伐商纣,到达牧野,周公辅佐武王,一起作了一篇《牧誓》。攻破殷都,进入商宫。杀了商纣之后,周公拿着大钺,召公拿着小钺,在左右两旁夹辅武王,并以牲畜的鲜血祭祀土神,把纣王的罪行报告给上天,及殷商的百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分封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派管叔、蔡叔从旁辅佐监督,以延续殷商的祭祀。普遍封赏有功之臣以及同姓的亲族。把周公旦分封在少昊的故墟曲阜,留在京城辅佐武王。
【原文】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1],武王有疾,不豫[2],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3]。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4]。”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5],周公北面立[6],戴璧秉圭[7],告于太王、王季、文王[8]。史策祝曰[9]:“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10],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11],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1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13],信吉。周公喜,开籥[14],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15]。”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16],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17]。
【注释】
【译文】
【引文1】武王灭掉商朝后两年,天下还未安定,武王患病,不舒服,群臣担心,太公、召公问卜。周公说:“不可以使我们的先王忧虑。”周公就以自身为人质,设置三个祭坛,周公朝着北面站立,头上顶着璧,手里拿着圭,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史官将祷告的辞令记了下来,上面记载:“你们的长孙姬发,积劳成疾。如果你们三位对上天有保护子孙的责任,那就请以我姬旦的生命代替姬发吧。旦灵巧而且有能力,还多才多艺,能侍奉鬼神。而姬发却没有我那么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但是他受命于上天,坐拥天下,能让你们的子孙都能平平安安地生活于世上,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敬畏他的。不要坠毁上天赐予他的宝贵生命,我们的先王也将永远地依托于他。现在我就要通过元龟听从你们的命令。如果你们答应我,我就把璧和圭拿给你们,来听候你们的命令;如果你们不答应我,我就把璧和圭藏起来。”周公让史官向太王、王季和文王说明自己的想法,打算代替武王姬发,便在三王面前问卜。占卜的人都说吉利,把占卜书打开一看,果然是大吉大利。周公很高兴,打开收藏占兆之书的柜子,见到的卜辞也是吉利的。周公入宫向武王贺喜道:“大王不会有事的。旦刚刚接受了三王的命令,你将要为周作长远打算。这样你就可以好好地考虑自己的职责了。”周公把策书藏在用绳索缠绕、用金属缄封的匣子里,并告诫看管者不要乱说话。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原文】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1]。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2],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3]。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4],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5],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6]。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7],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8]。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i。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10],封微子于宋[11],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12]。
【注释】
【译文】
【引文1】后来武王驾崩,成王年少,仍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天下人听说武王驾崩而叛乱,便代成王行摄政之职,主持国事。管叔和其他的兄弟在国中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会对成王不利。”周公告诉太公望和召公奭说:“我之所以不加避讳而行摄政之职,那是因为害怕天下背叛周朝,无法告慰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和文王。三王为天下已经忧劳很久了,现在才取得成功。武王早死,成王年少,为了成就周朝未来的大业,我才这样做的。”最后辅佐了成王,又派自己的儿子伯禽代他受封于鲁国。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我在天下的身份已经不算卑贱了。然而,往往我洗一次头要抓起三次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食物,匆忙地起身接待士人,这样是怕失去天下的贤能之士。你到鲁国,千万不要以国君的身份骄纵轻视他人。”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引文1】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奉成王之命,兴师东伐,作了一篇《大诰》。诛灭管叔,杀死武庚,流放蔡叔。降伏殷商的遗民,又封康叔于卫国,封微子于宋国,以延续殷商的祭祀。安抚东边的淮夷地区,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平定。诸侯都臣服于周朝。
【原文】
天降祉福[1],唐叔得禾[2],异母同颖[3],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4],作《馈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乃为诗贻王,命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训周公[5]。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6],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7]。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注释】
【译文】
【引文1】上天降下福祉,唐叔得到了特异的禾穗,献给了成王,成王命令唐叔到东方把它献给周公,写了一篇《馈禾》。周公接受禾穗后,赞赏天子的赏赐,作了一篇《嘉禾》作为答谢。东土平定之后,周公回朝禀报成王,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诗的名字叫《鸱鸮》。成王也没敢责问周公。
【引文1】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成王从镐京步行至武王庙,到达丰京,派太保召公到洛邑考察环境。这年三月,周公前往营建成周洛邑,占卜择定建都之地,卜辞上说大吉,便在那里建都。
【原文】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1]。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2],匔匔如畏然[3]。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4],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5]。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6],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注释】
【译文】
【引文1】成王长大之后,能够处理政事。周公便将国家政事交给成王,成王临朝执政。周公代替成王治理国家,面向南背靠着屏风朝见诸侯。七年之后,把政事交还给成王,面朝北回到臣子的位置,态度谨慎恭敬,像是畏惧的样子。
【引文1】当初,成王年少的时候,生病,周公剪断自己的指甲,使之沉入河中,向鬼神祈祷说:“帝王年少不懂事,违犯神命的是我周公旦。”祷告完毕后也把策书收藏到内府之中。结果成王病愈。后来成王处理政事的时候,有人进谗言污蔑周公,周公逃到楚国。
【引文1】成王打开内府,看到周公为他祈祷的策书,感动得哭泣,便迎接周公回朝。
【原文】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a,作《毋逸》b。《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3],严恭敬畏天命,自度治民[4],震惧不敢荒宁,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5]。其在高宗[6],久劳于外,为与小人[7],作其即位,乃有亮[8],三年不言[9],言乃欢,不敢荒宁,密靖殷国[10],至于小大无怨,故高宗飨国五十五年。其在祖甲[11],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于外,知小人之依,能保施小民,不侮鳏寡[12],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13],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14]。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15]。其民皆可诛。”“文王日中昃不暇食[16],飨国五十年。”作此以诫成王。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q,官别其宜。作《立政》r,以便百姓[19]。百姓说。
【注释】
【译文】
【引文1】周公回到朝中,担心成王年轻气盛,治国时会放纵荒淫,就写了《多士》和《毋逸》两篇(以作告诫)。《毋逸》中说:“为人父母的,创业的时间都很长久,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创业的艰难,因而使家业败亡,身为人子的难道不应该谨慎吗!所以当初殷王中宗,严谨谦恭,敬畏天命,治理百姓时也严守法度,戒慎恐惧,不敢荒废自安,所以中宗当政长达七十五年。到了高宗,长时间居住在民间,与百姓一起生活,到他即位的时候,认真为先王守丧,三年之间不曾说话,他一说话,百姓都很欢喜,不敢荒淫安逸,全心全意治理殷商,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不会招人怨恨,所以高宗当政五十五年。到祖甲的时候,他觉得代替兄长为王是不合理的,所以长时间逃到外边做平民百姓,深知百姓的需求,能够施惠于民。不欺侮鳏寡之人,所以祖甲当政三十三年。”《多士》中说:“从商汤一直到帝乙,没有一个不恭敬地祭祀鬼神,帝王的德行没有与天意悖违。到今天他们的后代纣王继位,荒淫纵欲,不顾上天和百姓的意愿。百姓都认为应当诛杀他。”“文王从早晨到中午,抽不出时间吃饭,当政五十年。”周公做这两首诗目的是告诫成王。
【引文1】成王在丰京,天下已经安定,周朝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固定下来,周公便写了一篇《周官》,分别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责。又作了一篇《立政》,以说明方便百姓的道理,百姓都很高兴。
【原文】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1],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2]。
【注释】
【译文】
【引文1】周公在丰京,生病,将要死去,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到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去世以后,成王也心怀谦让,埋葬周公于毕原,挨着文王,以表明自己不敢把周公看作臣子。
庆父之难
【原文】
八年,齐公子纠来奔[1]。九年,鲁欲内子纠于齐,后桓公,桓公发兵击鲁,鲁急,杀子纠。召忽死。齐告鲁生致管仲[2]。鲁人施伯曰:“齐欲得管仲,非杀之也,将用之,用之则为鲁患。不如杀,以其尸与之。”庄公不听,遂囚管仲与齐[3]。齐人相管仲。
十三年,鲁庄公与曹沫会齐桓公于柯,曹沫劫齐桓公[4],求鲁侵地,已盟而释桓公。桓公欲背约,管仲谏,卒归鲁侵地。十五年,齐桓公始霸。二十三年,庄公如齐观社[5]。
【注释】
【译文】
【引文1】(鲁庄公)八年冬,齐国公子纠逃到鲁国。九年,鲁国想送公子纠返回齐国继承王位,但是落在齐桓公的后面,桓公发兵攻打鲁国,鲁国危急,杀死公子纠,召忽也跟随死了。齐人告诉鲁国要把管仲活着送回齐国。鲁人施伯说:“齐想得到管仲,不是想杀他,而是要重用他,管仲被重用一定会成为鲁国的心腹大患。不如杀死管仲,把他尸体交给齐国。”庄公不听,把管仲押解交给齐国。齐人任命管仲做了齐相。
【引文1】十三年,鲁庄公与大夫曹沫与齐桓公盟会于柯地,曹沫劫持齐桓公,索要鲁国被侵占的土地,盟誓后释放桓公。桓公想毁约,管仲劝谏他,终究归还鲁国被侵的土地。十五年,齐桓公开始称霸。二十三年,庄公到齐国去参加祭祀社神的活动。
【原文】
三十二年,初,庄公筑台临党氏[1],见孟女[2],说而爱之,许立为夫人,割臂以盟。孟女生子斑[3]。斑长,说梁氏女[4],往观。圉人犖自墙外与梁氏女戏[5]。斑怒,鞭犖。庄公闻之,曰:“犖有力焉,遂杀之,是未可鞭而置也。”斑未得杀。会庄公有疾。庄公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哀姜无子。哀姜娣曰叔姜[6],生子开[7]。庄公无适嗣,爱孟女,欲立其子斑。庄公病,而问嗣于弟叔牙。叔牙曰:“一继一及[8],鲁之常也。庆父在,可为嗣,君何忧?”庄公患叔牙欲立庆父,退而问季友。季友曰:“请以死立斑也。”庄公曰:“曩者叔牙欲立庆父[9],奈何?”季友以庄公命命牙待于巫氏[10],使季劫饮叔牙以鸩[11],曰:“饮此则有后奉祀;不然,死且无后。”牙遂饮鸩而死,鲁立其子为叔孙氏[12]。八月癸亥,庄公卒,季友竟立子斑为君,如庄公命。侍丧,舍于党氏。
【注释】
【译文】
【引文1】三十二年,最初,庄公修筑一座高台正好俯视党氏之家,看到孟女,十分喜欢,答应立她为夫人,割破手臂订下誓约。孟女生了姬斑。姬斑长大后,喜爱梁氏之女,前往她家探视。名叫犖的养马人从墙外与梁氏女嬉戏。姬斑大怒,用鞭子抽打犖。庄公听说此事,说:“犖很有力气,应该杀掉他,这人不能鞭打几下就给放掉。”姬斑没来得及杀掉犖。正好赶上庄公有病。庄公有三个弟弟,长名庆父,次名叔牙,幼名季友。庄公娶齐女为夫人名叫哀姜。哀姜没有生儿子。哀姜的妹妹名叫叔姜,所生的儿子名叫开。庄公的正夫人没有儿子,所以宠爱孟女,想立她的儿子姬斑。庄公病,向他弟弟叔牙询问谁可以继承君位。叔牙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是鲁国恒常不变的规矩。现在有庆父,可以立为嗣君,您担忧什么呢?”庄公担心叔牙要立庆父为君,叔牙退下后庄公又询问季友。季友说:“请让我拼死立姬斑为君。”庄公曰:“刚才叔牙想立庆父,那该如何是好?”季友以庄公的名义命令叔牙待命于巫氏家中,让季强迫叔牙喝毒酒,说:“你喝了这个,还有后人祭祀;不然的话,你死了也没有后代。”叔牙就喝毒酒而死,鲁国立叔牙之子为叔孙氏。八月癸亥,庄公去世,季友终于立姬斑为君,正合了庄公的心意。姬斑守丧时,住在党氏的家中。
【原文】
先时庆父与哀姜私通,欲立哀姜娣子开。及庄公卒而季友立斑,十月己未,庆父使圉人犖杀鲁公子斑于党氏。季友奔陈[1]。庆父竟立庄公子开,是为湣公。
湣公二年,庆父与哀姜通益甚。哀姜与庆父谋杀湣公而立庆父。庆父使卜袭杀湣公于武闱[2]。季友闻之,自陈与湣公弟申如邾[3],请鲁求内之。鲁人欲诛庆父。庆父恐,奔莒[4]。于是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为釐公[5]。釐公亦庄公少子。哀姜恐,奔邾。季友以赂如莒求庆父,庆父归,使人杀庆父,庆父请奔,弗听,乃使大夫傒斯行哭而往[6]。庆父闻傒斯音,乃自杀。齐桓公闻哀姜与庆父乱以危鲁,乃召之邾而杀之,以其尸归,戮之鲁[7]。鲁釐公请而葬之。
【注释】
【译文】
【引文1】当初庆父与哀姜私通,庆父想立哀姜妹妹的儿子开为君主。到庄公去世,季友立了姬斑,十月己未,庆父派养马人犖在党氏家中杀死了姬斑。季友逃到陈国。庆父终究立了庄公的儿子开,就是鲁湣公。

庆父自杀
【引文1】湣公二年,庆父与哀姜私通更加放纵。哀姜与庆父商量杀死湣公而立庆父为国君。庆父派卜在武闱杀死湣公。季友听说后,和湣公的弟弟申从陈国到达邾国,请求鲁人接纳公子申。鲁人想杀庆父,庆父害怕,逃到莒地。于是季友拥戴公子申回到鲁国,立为国君,就是釐公。釐公也是庄公的少子。哀姜害怕,逃到邾国。季友贿赂莒人索要庆父,庆父回到鲁国,季友派人杀庆父,庆父请求流亡国外,季友不同意,派大夫傒斯一路哭着去通知庆父。庆父听到傒斯的哭声,就自杀了。齐桓公听说哀姜与庆父淫乱危害鲁国,就把哀姜从邾国召回,杀死了她,把她尸体送归鲁国示众。鲁釐公请求埋葬了哀姜。
【原文】
季友母陈女,故亡在陈,陈故佐送季友及子申[1]。季友之将生也,父鲁桓公使人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间于两社[2],为公室辅[3]。季友亡,则鲁不昌。”及生,有文在掌曰“友”,遂以名之,号为成季。其后为季氏,庆父后为孟氏也。
【注释】
【译文】
【引文1】季友母亲是陈国女子,所以先前逃亡到了陈国,陈国帮助护送季友和子申。季友将要出生时,父亲鲁桓公让人给他占卜,占卜的人说:“这是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叫‘友’,将来会站在两社之间,成为国君家族的辅弼之臣。季友死后,鲁国就不能昌盛了。”出生以后,手掌心有个“友”字,就以友为名,取号为成季。他的后人就是季氏,庆父的后人就是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