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氏:魏文帝曹丕皇后
甄洛,中山无极人,魏文帝曹丕夫人,因美貌与非凡的才情著称。甄洛出身显贵,祖上曾官至东汉宰相,富甲一方。她本为袁绍的儿媳,但袁绍父子兵败之后,曹丕垂涎其美貌,遂娶她为妻。后因曹丕移情他人,感情日渐生疏,甄洛作《塘上行》表达自己对曹丕的爱意和失宠的哀怨之情,被曹丕怒而赐死。
甄氏
少而不凡,美名远扬
甄洛也出生在战乱年代,但和其他女孩不同的是甄洛有一个十分幸福的童年,她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上曾做到宰相之位,家境十分殷实。甄洛兄弟姐妹人数也不少,上面有三个哥哥,还有四个姐姐,作为全家最小的一个小女儿,甄洛得到全家人的宠爱,被父母当作掌上明珠一样捧在手心里。如果说有唯一的不幸,那就是父亲在她刚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可是因为当时年幼,而且还有兄长,父爱的缺失也还是有一定的弥补。
就像许多后来成为皇上宠妃的女子一样,甄洛小时候就有一些非凡之兆。据说在甄洛还是婴儿的时候,家里就有一种奇观,每当甄洛小婴儿要入睡的时候,家人总能看到一种奇怪的景象,半空中有一件玉衣自动地盖在小小甄洛的身上,保护她不受寒冷和梦魇的侵袭。家人对这种景象实在太吃惊了,不由得去请来相士为甄洛看相。没想到相士一看,顿时惊呆了,认定这小女孩的命相贵不可言。所以也许是宿命注定甄洛这一生,将与其他的女子不一样。
命运非凡的女人,一般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的特征,喜好读书,或者喜好治国论道之事。甄洛从小就十分喜爱读书,并且聪慧异常,记忆力非常好,几乎能够过目不忘。可是古时候并不是十分鼓励女子读书,甄洛没有自己的书房,也没有笔墨纸砚。不过没关系,她可以偷偷到哥哥们的书房去学习。所以九岁的甄洛,已经学会了用哥哥们的纸和砚写字了。哥哥们发现之后,对甄洛的这种“奇特爱好”大为不解,小小女孩子,当然应该是学绣花,哪有跑来写字的呢?哥哥们就取笑她,没想到这个九岁的小丫头一本正经地说,自古以来,凡是比较贤能的女子,没有一个不是从前人成功和失败的事例里吸取经验教训,我不读书,从哪里学习这些呢?这下惊得哥哥们目瞪口呆,为妹妹的大智所折服。
其实早在甄洛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和姐姐们不一样了。那时候的女孩子,只要能做一些女红,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找到一个如意郎君,然后好好侍奉夫君和婆婆,一辈子也就很好了,哪还顾虑其他。所以姐姐们日常只想着戏耍玩闹,见到屋外有耍马戏的就纷纷挤到阁楼上去看热闹。唯独这最小的妹妹甄洛不去,还说这种东西怎么是女孩子应该看的呀!姐姐们听过之后反倒都觉得自己不如妹妹。
十岁那一年,众人讨伐董卓,董卓在雒阳待不下去了就挟持献帝迁都到长安,一把火将雒阳的宫殿全部烧掉,导致很多的人流离失所,缺衣少粮。这个时候的甄家却是家财万贯,不愁吃穿,还囤积了大量的财物和粮食。发国难财是一些奸商巨贾所热爱的,甄家也趁机提高粮食价格,想要从中大捞一把。十岁的孩子应该还什么都不懂,然而甄洛却已经懂得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况且灾荒年份,这样做势必会遭到盗贼抢匪们的注意,所以建议母亲不如将粮食发给邻里,赈灾济民。好在母亲还很认同甄洛,所以就听了姑娘的话,多做善事。
然而,家里总会遇到不幸。几年以后,甄洛的二哥去世,留下侄儿和嫂嫂孤儿寡母在家。这个时候家里已经没剩下几个男人了,对这样一个战乱时候的家庭打击非常大。而她的母亲在二哥去世之后,对二嫂就刻薄了起来,婆婆和媳妇儿之间本来也就容易产生矛盾,再加上此时儿子也没了,婆婆心里也许有更多的难受,很容易发泄到媳妇身上来。甄洛见母亲这样,就很同情嫂嫂,也觉得母亲这样做是不对的,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还得照顾一家子人,多不容易啊,所以母亲一定要对她好一些才行。这一次,母亲又听从了小女儿的劝,嫂嫂对甄洛也很感激。
就这样,年纪小小的甄洛已经名扬乡里,这名声也传到了袁绍的耳里。那个时候,袁绍威震一方,在东汉末年是很有势力的了,似乎天下就要被他收入囊中。袁绍听说甄家有这么一个好女儿,就想讨来做儿媳妇儿。求过亲下过聘礼之后,甄洛就嫁给了袁绍的二儿子袁熙。
袁家兵败,嫁与曹丕
也许这就是天有不测风云,嫁到袁家还没多久,袁家军就被曹操父子打败,曹丕直接率军冲入了袁绍的府邸。男人们都征战在外,此时也无法顾及家眷们。惊慌失措的甄洛紧紧依偎在婆婆刘夫人身旁,等待着命运的判决。曹丕进入袁府,看到这两个女人,并没有格杀勿论,而是与袁绍夫人对话之后,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袁家二公子的新媳妇儿。就在抬起头四眼相望的那一刹那,曹丕被这美人给惊呆了,那美比不上惊心动魄但也足以让曹丕震撼,从此愿意将魂魄附在甄美人的身上。于是就这样一个定睛之神,注定了甄洛的命运此后就与曹丕分不开了。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此后袁绍府上的家眷都由曹操父子接管,但甄洛的命运反而更好了。曹操也被甄洛的美所吸引,他一代枭雄,享美色无数,怎可对眼前这大美人不动心呢?可是他知道这是儿子所好,于是就将甄洛许配给了曹丕。
夫恩妻爱,婆媳相敬
成亲之后,甄洛同曹丕感情非常好,曹丕对甄洛很是宠爱,他爱她的美貌,爱她的贤淑,也爱她的才气。不久,甄氏就为他生下一儿一女,家庭生活非常美满。有了甄洛之后,曹丕对其他女人的感情就全部转移到了甄洛身上,这时候必然引起其他姬妾的嫉妒,尤其是任氏。曹丕就觉得这任氏太不大度,想要将她废掉,赶回娘家去。甄洛知道以后就替她求情,说曹丕宠爱她已经足够,再不需要将别人赶回家。然而甄洛虽然大度,曹丕却已经心意已决。这个时候,应该是甄洛同曹丕感情最好的时候。
甄洛不仅同曹丕夫妻恩爱感情很好,婆媳关系也处得非常好。曹丕的母亲卞氏对曹操的各妃子也都不错,甄洛之前为任氏求情这件事就已经很受卞氏赞赏,在日常,甄洛对卞氏也非常孝顺。
据说有一次婆婆卞氏生病,甄洛非常着急,坐卧不安。曹丕为了让甄洛放心,假传母亲卞氏身体已无大碍,早已痊愈。可是甄洛始终不相信,还是要亲自去侍奉婆婆才放心。战乱年代,谁会放心让自己貌美如花的妻子独自上路去往别处呢?那是随时都有可能被抢走的危险。无奈之下,曹丕只好让母亲亲笔写了手谕,甄洛这才放心。
绿釉陶灯 东汉
公元216年,曹操出兵东征,婆婆卞氏随行,甄洛的小家庭也理应全部一起跟随,但是甄洛却不小心染上病疾,只好自己独留,丈夫和儿女们随同公公婆婆一起,一年多之后才回来。在这一年里,虽然儿女都跟婆婆一起,但是甄洛一点也没有担心,她知道婆婆能比自己将孩子教育得更好,所以自己在家就安安心心养病和调养身体,等婆婆们回来的时候她精气神更好了。婆婆卞氏知道甄洛对自己如此信任,不由得心头大喜,婆媳感情就更加融洽了。
塘上行诗,恩绝赐死
感情虽好,却不是永恒的,每一段感情都有致命伤。曹丕虽宠爱甄洛,但他宫里美人无数,尤其是后来更加宠爱一个叫郭照的妃子,她聪明伶俐,总能替他出谋划策,这种女人能对他的事业有更为直接的帮助,所以以后常留在的身边的就变成了这位郭氏。
郭氏妃子出身低微,但是在曹丕与众兄弟争夺嫡位的时候策划了很多计谋,以至于曹操立曹丕为嗣子,这些郭氏都功不可没。甄洛虽然是温柔娴淑通情达理的好妻子,但相对来讲,郭氏就更加与曹丕志同道合了。所以后来,甚至有整整两年的时间曹丕都是同郭氏在一起,与甄洛连面都没见过。
被冷落的甄洛心里非常苦闷,她多渴望再得到丈夫的爱,被丈夫冷落又有几多哀怨和闲愁呢?这种种情愫的交织,让她不禁想拿起笔,将感情宣泄出来。于是,甄洛写下了《塘上行》,将自己对曹丕的爱与恨,都写进了诗里。她想,曹丕一定是懂她的,看完这首诗以后,也许还会回心转意。
然而,她错了。她不知道这时间的潮水和地域的距离早就将感情击得粉碎,再加上背后还有郭氏的闲言。这首诗到曹丕眼中,全部变成了怒火,在这怒火熊熊燃烧的时候,郭氏再继续加点料,最终就引来了赐毒酒的结局。
她多希望平日里宠爱她的婆婆站出来说句话,只谋一条生路也好。可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一步不慎,都会将自己陷进去。当初两个亲儿子闹得要互相残杀都没站出来说句话的卞氏,这时候怎会为一个儿媳妇儿出头?
绝望的甄洛只好拿起毒酒,一饮而尽。落葬时还被弄得披头散发,头发掩面,口里塞满米糠,连去阴间说理申冤的权利都被剥夺。
直到儿子曹叡即位,才追封甄洛为“文昭皇后”,给了她应有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