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临证心悟:徐小云中医外科临证验案精华
- 徐小云
- 11字
- 2021-03-29 06:28:25
第二节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一、手癣、足癣
案1:张某,女,30岁。
初诊:2017年8月5日。
主诉:双手足痒反复发作1年。
现病史:患者近1年来双手足出现皮肤瘙痒,初起从足部开始出现丘疹、小水疱,伴瘙痒、脱屑、皮肤增厚,逐渐发展至右手,也出现皮疹,伴瘙痒、脱屑。
既往史:否认有其他疾病史。
过敏史:否认有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
刻下:患者双手足部瘙痒,伴丘疹、小水疱,脱屑,皮肤增厚,胃纳可,夜寐安好,大小便正常。
查体:右手食指两侧红斑,脱屑,双足部见红斑、丘疹,伴脱屑,表面毛糙增厚。
舌脉:舌红,苔厚腻,脉浮数。
中医诊断:鹅掌风、脚湿气,湿热蕴结证。
西医诊断:手癣;足癣。
治法:清热燥湿。
内治
方药:三妙汤加味。
黄柏6g 苍术6g 荆芥6g 白鲜皮10g 地肤子10g 茯苓10g 陈皮6g 炒白芍10g 炒白术10g 炒薏苡仁15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
外治
(1)炉甘石洗剂100ml+复方人工牛黄散6g,摇匀后外涂红斑处,每日3次。
(2)硫黄霜+樟脑霜(1∶1比例调匀),外涂脱屑处,每日2次。
按语:手足癣均为皮肤浅层真菌病,中医古籍中称手癣为“鹅掌风”,足癣为“脚湿气”“臭田螺”“田螺疱”等,都因外感湿热之邪,蕴积于皮肤而成;或因相互接触,传染引起。手癣也可由足癣传染所致。
本案患者除有手足癣外,还伴有皮肤湿疹,治疗需从清利下焦湿热开始。故用清利下焦湿热之名方三妙汤(黄柏、苍术、炒薏苡仁)清热利湿;白鲜皮、地肤子清热燥湿;中焦脾虚,易致湿热滋生,故在清利下焦湿热的同时,不忘健脾利湿以治本,故用茯苓、陈皮、炒白芍、炒白术健脾利湿;荆芥为引经药,引湿热之邪从皮肤透出以排毒。
外用炉甘石洗剂加复方人工牛黄散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硫黄霜加樟脑霜(1∶1比例调匀)可以杀虫止痒,滋润肌肤。
案2:王某,女,42岁。
初诊:2015年2月15日。
主诉:双足底部及足趾间水疱伴瘙痒2周。
现病史:原有足癣史2年,反复发作。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患者双足底及足趾间又发水疱,局部皮肤干燥、粗糙、脱屑,伴瘙痒明显。
既往史:否认有其他疾病史。
过敏史:否认有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
刻下:患者双足底部及足趾间密集小水疱,伴见皮屑,局部皮肤增厚、干燥,无红肿、疼痛,瘙痒明显。
查体:双足底部及足趾间密集小水疱,疱液浑浊,伴皮屑、皮肤增厚、干燥等混杂出现,局部皮肤无红肿、疼痛。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数。
中医诊断:脚湿气,湿热蕴结证。
西医诊断:足癣。
治法:清热利湿,养血止痒。
外治
方药:除湿浸泡方。
黄柏15g 苍术15g 苦参15g 土槿皮15g 白矾15g 猪牙皂10g 土茯苓30g 生百部20g 制川乌10g 黄精10g 当归15g
2剂。
用法:1剂中药加冷水1 000ml,浸泡1小时,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0分钟,过滤药渣,将煮好的药水倒入塑料脚盆中,再加500ml白醋,每日浸泡30分钟,可连续用1周,水温保持25~30℃。
二诊:2015年2月29日。
患者皮损瘙痒已止,水疱减少。
查体:双足底部及足趾间水疱减少,脱屑及皮肤增厚仍较明显。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数。
中医诊断:脚湿气,湿热蕴结证。
西医诊断:足癣。
治法:清热利湿,养血止痒。
外治
方药:除湿浸泡方。
黄柏30g 苍术30g 苦参15g 土槿皮15g 猪牙皂10g 土茯苓30g 生百部20g 制川乌10g 黄精10g 当归30g 丹参15g
2剂。
用法:1剂中药加冷水1 000ml,浸泡1小时,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0分钟,过滤药渣,将煮好的药水倒入塑料脚盆中,再加500ml白醋,每日浸泡30分钟,可连续用1周,水温保持25~30℃。
2周后诸症缓解。
按语:足癣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皮肤真菌病,属于中医学“脚湿气”的范畴。西医学认为足癣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临床上常是2种或多种菌的混合感染。中医学认为足丫糜烂流汁而有特殊气味者为“脚湿气”“臭田螺”“田螺疱”“脚丫糜烂”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的“田螺疱”和“臭田螺”就是脚湿气的2个类型。论述“田螺疱”云:“此症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因热体涉水,湿冷空气蒸郁而成。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痛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以自破,传度三五为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该病由生活起居不慎,湿热下注,又受湿热之邪外侵,郁于肌肤而发。论述“臭田螺”曰:“此症由胃经湿热下注而生。脚丫破烂,其患甚小,其痒搓之不能解,必搓至皮烂,津腥臭水,觉疼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经年不愈,极其缠绵。”
本案患者足部湿热蕴结严重,故在治疗时先清热燥湿,湿去后重用当归、加丹参以养血润肤止痒,1个月后诸症缓解。但本病发病率高,易反复,不易根治,故在治疗的同时嘱咐患者饮食清淡,平时多温水泡脚,勤换鞋子。
“除湿浸泡方”主治湿热蕴结证,症见下肢出现皮疹、瘙痒、渗液,皮肤干燥脱屑,舌红,苔黄或淡黄腻,脉数等者。方中包含的二妙散(黄柏、苍术)是清利下焦湿热的经典方;土茯苓解毒除湿热;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土槿皮清热杀虫止痒,《本草纲目拾遗》谓其“杀虫,为治癣良药”;白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生百部润肺止嗽,灭虱杀虫,《名医别录》记载其“亦主去虱”;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本草正义》说:“脾家郁湿,或为䐜胀……或下流而足重跗肿……但有舌浊不渴见证,茅术一味,最为必须之品”;猪牙皂祛痰开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三萜皂苷、鞣质,有抗真菌的作用,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黄柏在体外对多种皮肤致病性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苦参水煎液能抑制毛癣菌、黄癣菌、小芽孢癣菌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的生长;黄精润肺补脾,外用能抑菌,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石膏样毛发癣菌、柯氏型表皮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当归补血活血,《本草纲目》中如此描述:“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黄精、当归两药配合,达到润肤止痒之功。本方特点在于加用了大辛大热的川乌,可祛风湿,散寒止痛,虽制过,其辛热作用已减轻,但在全方中确起到反佐的作用,既能防止他药太过寒凉,又能利用其热性,使药物更易于渗透皮肤,便于药物吸收;加白醋既能促进药物更好地吸收,又能防止中药煎剂的变质。本方是外治方,如果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伴发热者,应停用本方。
《理瀹骈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指出了外治法与内治法机制相同,但给药途径不同。中药浸泡疗法属外治法范畴,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或黏膜,使之吸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诸药合用,由外达内,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