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追寻千百年前的歌星们

两年多前的一个傍晚,我正在茫然地看着西天的晚霞烧红太湖的波涛时,脑海里突然冒出杜甫的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并不可遏制地怀想起那个远逝时代的诗与人。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便认真复习年轻时学过的唐诗宋词,有意追寻那些诗词大咖们隐逸在历史长河中的身影。

随着阅读的深入和追寻的接近,在那个用诗词来吟唱的时代,唐宋的诗人词人们,就像歌坛巨星一样,穿越着千百年的时空,不断地共鸣着我的情感,激荡着我的心灵。在也如一条大河般的唐诗宋词中,我找到了奔涌在我们血液里的欢乐与忧伤的基因编码。

于是我拿起笔,试着写出一己的感受与别人分享。

两年多阅读和追寻的长旅,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早先上学时只是欣赏了唐诗宋词的美妙,而忽略了诗人们的精彩人生。

唐诗宋词的美妙自不必说,因为它们仍在光焰万丈地在对抗着时间,喷薄着绚丽。而创造了它们的人,虽已消逝了千百年,但仍然生气勃勃、风情万种地活在我们的想象中。

我们知道,在千百年前的唐宋时代,国家是没有什么作家协会这类机构的,也没有凭写作就能领工资的专业作家,那时的文人是无法靠写作来谋生,而只能通过科考获取“官员”的身份来获得国家俸禄的。

但我发现,那些诗词大咖们官运都不怎么好。他们大多有过被皇帝移出群聊,并被贬流放的遭遇。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与纯粹的官吏不同,他们往往坚守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会用自己批判的锋芒揭穿政坛不愿示人的伤疤,而使当政者不爽,甚至疼痛。

所以,当他们失去官职,被朝廷粉转黑后,他们才会在壮志难酬的无奈中,回归自我,回归诗词,回到精神的故乡。而人间事有时就是这么吊诡,当他们别无选择地走上这个平常人的绝路时,事实上却是歪打正着地踏上了一个诗人的通途。因为他们正好可以经由这个通途抵达诗艺的最高境界,在壮丽的山水间,在底层的民众中,用不朽的杰作构筑了别样家园,并最终把人生的绝路走成了星光大道。

于是,一代代读者有福了。因为皈依诗词后,那些诗词大咖们就会看什么都来电,并在一路的打怪升级中,怒刷存在感,把创伤化作诗词,慰藉失落的心灵。而在那个诗词被当作宠儿的时代,他们在边塞大漠摇滚,在风月夜场歌吟,就成为百姓文娱生活的流量担当,成为唱响中国的当红歌星。

许多在痛苦中度过一生的伟大的诗词人,就这样,在行为的放荡和心灵的钟情中,将他们的杰作流传了下来;就这样,在许多面目模糊的官吏需要靠别人的传奇激励才能苟活的时候,被贬被弃的他们却超越了世俗与平庸,活成了传奇。

其实,不仅仅是在唐宋,在任何时代,文学艺术都是苦难人生的解药。因为只有文学艺术的美,可以将人们从贫穷、不公和伤害的恐惧和绝望中解救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追寻这些千百年前歌坛巨星们的原因。

因为唐诗宋词不仅影响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与情感,还为我们民族的审美观打上了底色,他们在那交叉小径般的诗词花园里创造的美,有一种超越岁月的力量加持我们。更何况,没有他们,没有了这个已经闪耀了千百年的文化符号,我们的文明就没有这么灿烂,我们的文学史就会少掉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若要问都5G时代了,我们干吗还要去追寻那些远逝了的古人?因为我觉得,虽然我们今天已不再青睐诗书,而更愿意寄身互联网的虚拟时空,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人们千百年前的吟唱中找到我们的来路和前方,听懂我们生命和情感的秘密。

若要问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也就是在听着千百年前的歌星们在唐宋的夜晚歌吟,写些我所理解的人生。

促使我结集出版这本书的原因是,这些文章在互联网、移动音频分享平台等新媒体推出时,每篇都有巨大的阅读、收听量和众多的点评。这说明读者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内容和风格的。

所以说,如果你还没读过他们的诗词,那就抓紧去读读吧。相信你一定会和这些歌坛巨星们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