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员
  • 马广东
  • 2763字
  • 2021-04-01 13:53:47

1.4.2 民用建筑构造

1.民用建筑物与构筑物

(1)民用建筑物。民用建筑物一般指直接供人们居住、工作、生活之用的建筑。

一般的民用建筑主要由基础、墙和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基本构件组成,如图1-11所示。

img

图1-11 民用建筑的组成

1)基础。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2)墙和柱。

①墙是建筑物的围护构件,有时也是承重构件。

a.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内墙起着分隔建筑内部空间,避免各空间之间相互干扰的作用。

b.作为承重构件,承受屋顶、楼板、楼梯等构件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基础。

因此要求墙体应分别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同时应具有耐久性和经济性。

②为了扩大空间,提高空间的灵活性,满足结构需要,有时用柱子代替墙体作为建筑物的竖向承重构件,因此柱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楼地层。楼地层是楼板层和地坪层的合称。

①楼板层是建筑物的水平承重构件,承受家具、设备、人体等荷载及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同时对墙体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楼板层按房间层高将整幢建筑物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部分。作为楼板层,要求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还应具有隔音、防水等功能。

②地坪层是底层房间与土层相接触的部分,承受底层房间的荷载。要求其具有防潮、防水、保温等功能。

4)楼梯。楼梯是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使用者上下楼层使用;在遇到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供紧急疏散、运送物品使用。因此要求楼梯具有足够的强度、通行能力,以及防火、防滑等功能。

在高层建筑中,除设置楼梯外,还应设有电梯。

5)屋顶。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外围护构件和承重构件。作为围护构件,它抵御着自然界中的雨、雪及太阳辐射等对建筑物顶层房间的影响;作为承重构件,它承受着建筑物顶部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因此屋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并具有防水、保温、隔热等性能。

6)门窗。

①门主要供交通出入、分隔和联系内外空间使用。

②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同时具有分隔和围护作用。

门和窗均为非承重构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环境,门窗应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等功能。

建筑物除上述基本组成构件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构配件和设施,如阳台、雨篷、台阶、烟道、垃圾井等。

(2)民用构筑物。民用构筑物一般是指为建筑物配套服务的附属构筑物(如水塔、烟囱、管道支架等)。其组成部分一般均少于六部分,而且大多数不是直接被人们使用。

2.民用建筑工程的基本名词术语

为了做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测量员必须了解以下有关的名词术语:

(1)横向。横向是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2)纵向。纵向是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3)横向轴线。横向轴线是指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轴线编号从左向右用数字①、②、…表示。

(4)纵向轴线。沿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轴线编号从下向上用汉语拼音大写Ⓐ、Ⓑ、…表示。

(5)开间。开间是指两条横向定位轴线的距离。

(6)进深。进深是指两条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

(7)层高。层高是指两层间楼地面至楼地面间的高差。

(8)净高。净高是指净空高度,即为层高减去地面厚、楼板厚和吊顶厚的高度。

(9)总高度。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差。

(10)建筑面积(单位为“m2”)。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廓面积再乘以层数。建筑面积由使用面积、结构面积和交通面积组成。

1)结构面积(单位为“m2”)。结构面积是指墙、柱所占的面积。

2)交通面积(单位为“m2”)。交通面积是指走道、楼梯间等净面积。

3)使用面积(单位为“m2”)。使用面积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

3.确定民用建筑定位轴线的原则

1)承重内墙顶层墙身的中线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2)承重外墙顶层墙身的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间的距离,一般为顶层承重外墙厚度的一半、半砖或半砖的倍数。

3)非承重外墙与平面定位轴线的联系,除可按承重布置外,还可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4)带承重壁柱外墙的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的距离,一般为半砖或半砖的倍数。为内壁柱时,可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为外壁柱时,可使墙身外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5)柱子的中线应通过定位轴线。

6)结构构件的端部应以定位轴线来定位。

在测量放线中,由于轴线多是通过柱中线、钢筋等影响视线。为此,在放线中多取距轴线一侧为1~2m的平行借线,以利通视。但在借线中,一定要坚持借线方向(向北或向南,向东或向西)和借线距离(最好为整米数)的规律性。

4.变形缝的分类、作用与构造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1)伸缩缝。伸缩缝有解决温度变形的作用。当建筑物的长度大于或等于60m时,一般用伸缩缝分开,缝宽为20~30mm。其构造特点是仅在基础以上断开,基础不断开。

(2)沉降缝。沉降缝有解决沉降变形的作用。当建筑物的高度不同、荷载不同、结构类型不同或平面有明显变化处,应用沉降缝隔开。沉降缝应从基础垫层开始至建筑物顶部全部断开。缝宽为70~120mm。

(3)防震缝。建造在地震区的建筑物,在需要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一般均按防震缝考虑。其缝隙尺寸不应小于120mm,或取建筑物总高度的1/250。这种缝隙的基础也断开。

5.楼梯的组成、各部分尺寸与坡度

楼梯由楼梯段、休息平台、栏杆或栏板三部分组成。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上下通道,楼梯的各部分尺寸均应满足防火和疏散要求。

(1)楼梯段。楼梯段是由踏步组成的。踏步的水平面叫踏面,立面叫踢面。按步数规定,楼梯段步数最多为18步,最少为3步。楼梯段在单股人流通行时,宽度不应小于850mm,供两股人流通行时,宽度不应小于1100~1200mm。供疏散用的楼梯最小宽度为1100mm。

(2)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可以缓解上下楼时的疲劳,起缓冲作用。休息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段的宽度,这样才能保证正常通行。

(3)栏杆或栏板。栏杆或栏板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上下楼行走安全。栏杆或栏板上应安装扶手,栏杆与栏板的高度也应保证安全。除幼儿园等建筑中扶手高度较低或做成两道扶手外,其余均应在900~1100mm之间。

(4)楼梯的坡度。楼梯的坡度是指楼梯段的坡度。一般有两种确定方法:其一是斜面和水平面的倾斜角,其二是斜面的高差与斜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之比。

楼梯的倾角θ一般在20°~45°之间,也就是坡度i=1/2.75~1/1之间。在公共建筑中,上下楼人数较多,坡度应该平缓,一般用1/2的坡度,即倾角θ=26°34′。住宅建筑中的楼梯,使用人数较少,坡度可以陡些,常用1/1.5的坡度,即倾角θ=33°41′。

楼梯的踢面与踏面的尺寸决定了楼梯的坡度。踢面与踏面的尺寸之和应为450mm,或两个踢面与一个踏面的尺寸之和应为620mm。踏面尺寸应考虑行走方便,一般不应小于250mm(常用300mm)。在每个楼梯段中踢面均比踏面多一个,这一点在放线工作中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