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曹爽得志

卫演归入城中见公孙渊,说司马懿不准投降。公孙渊道:“今彼不围南门,示我当出此门走也。”即与其子公孙修选一千人马,当夜二更开了南门逃走。当晚一颗流星长约十丈,从首山东北坠入襄平城东南。公孙渊父子向东南奔行不到十里,忽听山上一声炮响,司马懿领兵而出,左有司马师,右有司马昭。惊魂未定,又一声炮响,夏侯霸、夏侯威,张虎、乐綝四面齐至,围得铁桶相似。公孙渊父子只得下马纳降,司马懿更不客气,传令斩之。于是恰在流星坠落之地,杀死公孙渊父子。卑衍、杨祚知主公已死,即献辽隧城及襄平城以降,司马懿引军进襄平。入城后,司马懿令胡遵将公孙渊宗族尽行搜捕,遂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而后又令将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编百姓四万户。卑衍虽降,亦不饶恕,令推出斩之。司马懿于是将公孙渊首级送至洛阳,向明帝报功。传檄之间,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相继平定。

司马懿既杀反叛之臣,遂释放被公孙渊所囚原辽东太守公孙恭,又为被公孙渊杀害之纶直、贾范等人修建坟墓,表彰其后代。又下安民令道:“古伐其国,仅杀首恶及附恶之众而已。其余凡被公孙渊所连累者,全部宽恕。中原人愿意返回故乡者,各随己愿。”当时军中士兵衣单寒冷,请求开启襄平仓库,发短袄以御寒,司马懿不许道:“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于是上奏朝廷,免除六十岁以上士卒兵役,送返回乡。魏明帝闻奏大喜,即派使者到蓟北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邑昆阳县,前后共二县;使其率本部兵往镇关中,朝廷之军由大司马陈群带回洛阳。至此,曹魏一朝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司马懿于是胜利班师,计算时日,自出兵至回兵中原,正在原定一年期限之内,实可谓料事如神。

既有天子诏旨,司马懿便率军往镇关中。但刚到白屋,又有天子诏书到,召命火速回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明帝手诏云:“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司马懿见如此紧急语气,不由大惊失色。尝记在襄平之时,刚刚诛杀公孙渊,便曾梦见魏明帝曹睿枕在自己膝上,口中说道:“卿视吾面。”于是自己在梦中俯视,见天子面有异色,即被惊醒。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岂有不惊之理?于是舍了部从,自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天子疾病。

说话的,你道魏主曹睿正值壮年,为何病重至此,急促托孤?此中原委,容某道来。前因明帝大兴土木,耽于淫乐,又纵欲无度,且常念及屈杀毛皇后,由此内心不安,便在许昌宫中得病,渐渐沉重。即命侍中光禄大夫刘放、孙资,使二人分掌枢密院一切事务;又召文帝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佐太子曹芳摄政。曹宇为人恭俭温和,未肯当此大任,坚辞不受。曹睿即召刘放、孙资问道:“宗族之内,何人可任为摄政大臣,兼掌全国兵权?”

书中暗表,自黄初元年至景初二年,孙资与刘放掌权几近二十年;尤其是明帝在位十余年间,处理日常政务、出师用兵等大小事,都由二人亲管。其二人所掌中书省权力极大,官员们一听“中书”之名,皆照令奉行不敢违背。中护军蒋济曾上书,认为二人权力太重,且每日侍奉皇帝左右,应该加以提防,避免出现恶吏专权弊端,无奈曹睿不听。征东将军满宠、凉州刺史徐邈领兵在外,且又位高权重,经常受到朝臣诋毁,而孙资据理力争,能使其不受天子猜疑。田豫等人曾上书毁谤孙资,孙资却不以为意,更无报复之举。其后田豫等人感到惭愧,要求和解,孙资同意,且令长子孙宏娶田豫之女,使其照顾年老田豫不辍。

闲言少叙,书接前文。若依曹睿本意,是想以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曹爽、顿骑校尉曹肇等宗室大臣辅政。夏侯献、曹肇对孙资、刘放二人长期专权心怀愤恨,曾指大殿前栖树之鸡骂道:“彼居此久矣,某备下弹弓多张,看其能活几天!”此话被孙、刘闻知,知道是对自己不满,心中非常惧怕,决心阻止他们掌权。今日即见明帝问宗族内谁可为摄政大臣,因当时只有曹爽在旁,二人知其无能,必能为自己傀儡,遂异口同声答道:“曹爽可也!”曹睿从之,遂诏命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曹爽一听,汗流满面,不知所措。刘放踩了曹爽一脚,以目示意,曹爽赶忙跪地,叩拜谢恩。二人又奏当召司马懿回京,与曹爽共同辅政。曹睿口中虽从,但思曹爽软弱,司马懿阴狠,不放心以大权授之,于是诏令暂罢所议。孙资、刘放力主维持原议,请明帝立刻下诏。曹睿见二人渐渐逼迫,于是推辞道:“朕疲乏极矣,不能写字。”刘放遂抓住明帝之手,勉强写下诏书,于是出宫当众公布,罢免曹宇等人在朝中官职,令还封国,不得在宫中停留。燕王等见事已至此,皆涕泣辞帝而去。

且说司马懿奉诏飞车而至,入宫拜倒榻前之时,明帝曹睿已病笃渐危,遂流泪言道:“卿谓来去一年,今果不负前言。若再来的晚些时,朕惟恐不得见卿;今日得见,死无恨矣。”司马懿顿首奏道:“陛下虽圣体违和,但春秋方盛。善加调理,自然生龙活虎。今日得睹龙颜,乃臣之幸也。”曹睿命宣太子曹芳,大将军曹爽,侍中刘放、孙资等,皆至御榻之前。然后亲执司马懿之手嘱道:“昔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刘禅托孤于诸葛孔明,孔明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彼蜀国偏邦尚然如此,何况我上邦大国乎?朕幼子曹芳,年才八岁,不堪掌理社稷。幸太尉及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无负朕心!”又唤曹芳上前拜诸位顾命大臣,曹芳听命拜罢,惟抱住司马懿颈项不放。曹睿嘱道:“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恋之情!”言讫泪下,须臾驾崩。在位十三年,寿三十六岁,时魏景初三年春正月下旬也。

魏明帝驾崩于洛阳城许昌宫,托孤重臣司马懿与曹爽二人承奉遗诏,乃扶太子曹芳即皇帝大位。曹芳字兰卿,作为明帝养子自小在宫中成长,出生来历一概不详。因魏明帝亲生儿子全部夭折,故封曹芳为齐王,与秦王曹询俱收为己子,养在宫中。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则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武皇帝曹操曾孙,任王曹彰之孙也。曹芳即位,年仅八岁,谥先帝曹睿为明帝,葬于高平陵;尊郭皇后为皇太后;改元正始元年。同年七月,曹芳开始亲临朝政,司马懿与曹爽辅政。曹爽字昭伯,承先父大将军曹真威名,又因明帝宠爱,故此喜好浮华之士纷往投效,门下有食客五百人。内有五人以浮华相尚,归为有名:一是何晏字平叔,二是故汉大将军邓禹之后邓飏字玄茂,三是李胜字公昭,四是丁谧字彦靖,五是毕轨字昭先。又有大司农桓范字元则,颇有智谋,人多称为智囊,此六人皆得曹爽信任。

太子齐王曹芳即位,次年改元正始元年,遵明帝遗旨,拜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共执朝政。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时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于是向天子进言,奏请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众朝臣谓本朝之前大司马,大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汉丞相萧何故事,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司马懿早知曹爽之意,遂竭力拒绝就职,亦不让子弟入朝,自己也闭门索居,无事足不出户。

曹爽起初自居晚辈,对待司马懿甚是谨慎尊敬,凡事必向其请教,二人十分相得。但因受何晏挑唆,说其父曹真在河西时常受司马懿愚弄,才致英年早死;曹爽信以为然,这才奏请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尽夺其权。此时目的既达,见司马氏父子皆致仕不出府门,曹爽遂与多官计议,入奏魏主曹芳,请加曹氏宗亲兵权,以卫国家社稷。曹芳有何主见?只得一一从之,依照曹爽所列名单,诏命其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任其自由出入禁宫。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五人日夜与曹爽议事于府中,则俨然又成一个小朝廷矣。自此兵权皆归于曹爽,门下宾客日盛。

魏国新帝即位,改元换号,周边各国及部族闻讯,齐来洛阳称贺。正始元年正月,东瀛倭国来朝纳贡;焉耆、危须诸国,弱水以南,鲜卑名王,都遣使前来进献。魏帝曹芳以为万国来朝,此皆是太傅此前征战之功,于是下诏称许司马懿功德,又增其封邑。司马懿因见明帝爱大修宫室,百姓多为其苦,此时为修宫室而被征役夫仍有万余人,于是上奏,全部除其力役,曹芳准奏。魏国由此节用务农,国力大增,北方诸胡及海外各国都遣使前来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