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缕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孩子有时就像父母的小尾巴,从出生开始就跟随着父母,学习大人的一举一动,然后在他白板似的大脑里慢慢勾勒自己的世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聪明的父母懂得抓住这个宝贵的初始时机,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育引导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聪聪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每天早晨都有练军体拳的习惯。聪聪经常兴高采烈地在一旁呐喊助威,偶尔也会跟着“张牙舞爪”地乱打一通。爸爸觉得聪聪才3岁,没有教他打拳的想法。可是一年后,4岁的聪聪打起拳来有模有样,每天早晨都要和爸爸一起晨练。爸爸问聪聪:“你怎么学会打拳了?”聪聪挥动着小拳头说:“我也想像爸爸一样打坏人,所以爸爸打的拳我都记住了。等我长得像爸爸一样高时,我也要当警察,把坏人都打跑。”
爸爸晨练的好习惯不仅从行为上影响了聪聪,更在聪聪心里埋下了英雄主义的种子,为他将来成为一个勇敢的、有正义感的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昊昊是书店和图书馆的常客,平时喜欢静静地捧着一本书看很久,为此,有人担心昊昊这样下去会变成书呆子,可是当你和他聊过天之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顾虑了。昊昊的妈妈是一位作家,家中藏书万册,昊昊出生后便有了自己的小图书馆。不仅如此,妈妈为写作而搜集材料时喜欢在书上画重点,昊昊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笔在书上圈圈点点,时间久了,昊昊自然而然地养成看问题抓重点的习惯。每到暑假,妈妈还会带着昊昊到全国各地旅游,参观博物馆,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即使身在他乡,他们也常常能在图书馆待上一个下午。就这样,书籍渐渐成了昊昊的精神食粮,再加上他见多识广,所以大人和昊昊聊天时,只要他一开口,常常惊叹于他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
孩童时期,孩子对一切事物都非常敏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映入他的眼帘,在他的心里留下痕迹。就像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的那样:“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他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所以父母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塑造优秀自己的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
榜样的力量为父母管教男孩提供了捷径,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好的示范在许多家庭的教育细节中也不可忽视。
6岁的童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是一个活泼的男孩,但是一见到陌生人就会变得十分害羞。妈妈每次带童童出门,遇到熟人,让童童打招呼,童童只会藏在妈妈身后,一言不发。无论妈妈耐心地哄他还是严厉地斥责他,他都不愿意开口。一天晚上,妈妈在给童童讲故事时,童童指着书中的插图问:“妈妈,为什么小白兔的妈妈让小白兔吃胡萝卜,自己却不吃呢?”妈妈答道:“因为兔妈妈心疼小白兔呀,就像妈妈心疼你一样。”童童转了转明亮的眼睛接着问:“那为什么妈妈让我吃那么多蔬菜,你自己却吃那么多肉呢?我也喜欢吃肉呀。”妈妈忍不住笑着搂住童童说:“傻孩子,这几天不让你吃肉,是因为你生病了,医生说让你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等你病好了,妈妈一定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童童似乎还有疑问,他挣脱妈妈的怀抱,一本正经地问道:“妈妈,你让我好好睡觉,而你总是抱着手机玩,你为什么不睡觉?”妈妈瞬间愣住了,她恍然大悟,童童不停地追问,说明他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人总喜欢让孩子做一些自己都没做到的事?妈妈突然明白童童之所以见了熟人不打招呼,多半也是来自这种逻辑。想到这儿,妈妈赶紧关掉手机,搂着童童甜甜地睡去了。
后来童童的妈妈带着童童出门时,再也不逼迫他向叔叔阿姨问好了,而是自己先热情地和熟人打招呼。没过多久,妈妈就看到了童童的变化,不等她开口,童童就能主动地与人打招呼并自我介绍,再也不害羞了。
孩子的行为出了问题,父母不要立即指责,而是要先审视自己。要知道,孩子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无不受父母的影响。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最好的示范,孩子才会发生让你欣慰的改变。
妈妈对男孩的影响不可替代
有人说,妈妈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此言乍听有以偏概全之嫌,但细细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婴儿,有的只是母婴关系。”著名作家武志红也曾提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从婴儿期开始,妈妈对男孩的影响就至关重要并无可替代。
从小缺乏母爱的男孩,往往会伴有严重的情感缺失,长大后在感情上会严密防御,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孩童时期妈妈对男孩给予充分的陪伴,会让男孩感受到爱、温暖、包容、理解和接纳。青春期之前的男孩会比较依恋妈妈,妈妈成为他诉说心事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妈妈的个人气质和行事风格都会在男孩身上有所体现。
很多妈妈在养育男孩时往往比养育女孩缺乏信心,在感情上妈妈们会不知所措,无法像养育女孩那样凭直觉就能做出恰当的教养行为。但只要妈妈用爱陪伴男孩,尊重男孩的生理、心理特点,就能教导好他,而且男孩还会主动地向你吐露心声、讲述他遇到的各种难题,甚至告诉你他喜欢什么样的女孩。
男孩的性格中也有温柔的一面,妈妈在与男孩相处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给予他温柔的母爱,使男孩的性格更健全。妈妈对男孩无微不至的关爱,会让男孩在与年龄更小的孩子一起玩耍时,更愿意主动帮助对方,而且也会学着妈妈照顾自己的样子主动照顾小动物。这般温暖、懂事的男孩,自然也能成为妈妈的“小棉袄”。
刚上幼儿园的子浩是个十足的小暖男,每天早晨他都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打扫房间,虽然总是帮倒忙,但他用瘦弱的双臂吃力地推着拖把以及歪着脑袋擦桌子的模样,总给妈妈带来无限的感动与欢乐。爸爸下班回来,他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对爸爸问寒问暖,比如,仰起小脸有模有样地问:“爸爸,你今天是不是很辛苦?”爸爸惊奇地反问:“你怎么知道的?”子浩有条有理地回答:“因为你每天下班回来妈妈都会照顾你,说你工作了一天很辛苦,可是妈妈在家也很辛苦,所以以后我来照顾你。”爸爸妈妈幸福地相视一笑,心中的温暖层层翻涌。
在男孩了解异性方面,妈妈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妈妈可谓儿子的“第一个情人”,是男孩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妈妈可以帮助男孩在和女孩相处时充满自信,妈妈需要尊重男孩,温柔地对待他,情绪平和地和他相处,这样男孩长大后才能更好地与异性相处,不会产生怕被女孩嫌弃和不敢靠近女孩的畏惧心理。
当男孩与异性相处感到紧张时,妈妈可以告诉男孩,女孩喜欢什么类型的男孩,比如说话有礼貌、有幽默感、会关心照顾他人、有责任感和有主见的男孩,通常更招女孩喜欢。妈妈也可以告诉男孩,女孩也不都是完美的,女孩也有缺点,所以不必太紧张。人非圣贤,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必因为自己有缺点就害怕与女孩接触。
5到15岁是男孩成长的关键期,妈妈可以这样帮助男孩建立自信心,例如帮男孩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引导男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适时给予鼓励。在孩子换了一身新行头时,妈妈可以毫不吝啬地夸赞他:“儿子,你真帅!”在男孩帮父母分担家务时,妈妈可以尽情地说出对他的欣赏:“能得到你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多么荣幸。”自信心的构建对男孩的成长非常有利。
妈妈对男孩的影响是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因此妈妈在管教男孩时应对症下药,不能忽略男孩成长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爸爸是男孩的偶像
男孩与女孩在胚胎初期是没有区别的,直到Y染色体使胎儿发育成男孩。男孩由于睾丸激素的作用,在各个重要的生长阶段身心都会发生重大变化:4岁时男孩开始变得调皮、好动;13岁时男孩的身体开始快速发育;14岁时会遇到人生第一件大事——进入成人期的早期阶段。
睾丸激素对男孩最直接的影响是快速提高男孩的精力和力量,男孩自己也开始崇拜有力量的人,爸爸此时就成为男孩的超级偶像。
绝大多数男孩喜欢运动,因为运动可以让他们体内积聚的力量迅速得到释放,同时还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这个时候的男孩喜欢和爸爸一起运动,他们会欣赏爸爸的风采,学习爸爸擅长的运动技巧,这些无一不让他们感到兴奋。
爸爸可以经常带男孩去进行户外运动,例如跑步、打球和攀岩,还可以带男孩去探险,一起体验更广阔、神秘的未知世界,爸爸魁梧的身躯和睿智的行为会给男孩带来安全感;爸爸也可以教男孩一些实际的生活技能,比如钓鱼、修理玩具、制造简易家具等。
雷雷5岁时第一次去体育馆观看爸爸打羽毛球,回家后雷雷就一直催爸爸给他买球拍。爸爸知道对于孩子的正当要求应及时给予满足,于是当即给雷雷买了儿童羽毛球拍。自此之后,一有时间爸爸便陪雷雷打羽毛球。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在爸爸的陪伴下,雷雷初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羽毛球比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男孩最初的梦想常常受到爸爸的影响。在电影《初恋这件小事》里,男主角的爸爸是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但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中因为一脚点球失误,导致球队输掉了比赛。男主角小时候常常与父亲踢足球,长大后梦想进入国家队,但爸爸的经历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每当男主角在学校踢球遇到罚点球时,他便开始害怕,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后来,父亲得知他的情况,为他请来国家足球队的教练做指导,男主角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足球队队员。
爸爸在男孩心中的形象会对男孩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偶像形象的破灭也会给男孩的内心造成极大的创伤。所以即使爸爸在事业上遭遇挫折,也不能一蹶不振,而要坚强地面对,整理行装,重新出发,为男孩做出好的榜样。
除了运动,处理事情的坚决果断,面对难题的聪明睿智,面对挑战的勇敢无畏,面对困难的从容不迫,这些优秀的品质都会让爸爸在男孩心中的形象变得高大,并使男孩学习、效仿,以爸爸为榜样来塑造自己。
爸爸在教育男孩时与妈妈最大的不同,就是男孩与爸爸拥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同为男性,拥有相似的身体变化和心路历程,爸爸更懂得在身体方面教导男孩,在男孩成长的不同阶段,告诉他身体变化的原因,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安心应对,等等。当男孩进入青春期时,爸爸应引导他了解必要的性健康知识。把性健康教育放在青春期的早期,可以避免男孩通过其他途径接受错误的性知识,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随着男孩日益长大,力量的增强使他变得好勇、争胜,这个时候爸爸要教育男孩学会尊重女性。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男孩,有时会表现出不听妈妈的话、欺负女同学的行为,此时爸爸要教导男孩“用男人的方式来处理事情”,教他们学会合理释放能量。在生活中,爸爸要以身作则,尊重妻子,替妻子分担家务,不急不躁地解决家中的难题;在人际交往中要绅士地对待女性。男孩从爸爸的行为中可以学到如何与女性彬彬有礼地交谈,心平气和地解决纠纷,不以力量优势欺压弱者。
生活中有些不善言谈、脾气暴躁的爸爸极易与儿子发生冲突,这类爸爸在管教男孩时一定要学会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了解男孩内心真实的想法,与男孩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男孩健康地成长,这才是偶像的真正意义所在。
父母感情亲密,男孩更懂爱
著名学者傅佩荣曾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家庭环境对男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决定他一生的命运。父母关系的好坏,为男孩营造怎样的家庭氛围,对男孩的未来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男孩的世界里,爸爸是他的天,妈妈是他的地,只有天地坚实安稳,才能帮助男孩构建起充满爱和安全感的世界。父母感情融洽,男孩在爱的关怀和灌溉下成长,才能在感受爱的同时懂得爱,在懂得什么是爱的同时学会如何去爱。
感情和谐的父母,会把更多的爱投注在男孩身上,男孩也能得到更好的管教。父母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好自己的感情生活,自然有精力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在进行亲子教育时,父母应融洽地沟通,有效地分工,默契地合作,从而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石头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在如何教育石头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夫妻关系渐渐疏远。到石头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因为感情不和已无法正常沟通,对于石头的教育更是力不从心。有一天,石头放学回来满脸伤痕,妈妈问石头发生了什么事,石头哭着告诉妈妈:“我今天偷偷拿了同学的零食吃,被他发现了,他就骂我是小偷,还说我是没人管教的坏孩子,我气不过,就和他打了一架。”妈妈看着石头脸上的伤痕和委屈的泪水,心疼地抱着他泣不成声。妈妈这才意识到他们在儿子教育上的疏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石头的爸爸妈妈经过认真的反省,决定尽到做父母的职责,重拾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商定下班后,一人承担家务,一人负责陪伴孩子,并定期互换角色,帮助石头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段时间后,爸爸妈妈不仅看到石头在品德方面的进步,而且发现石头变得积极开朗了,也不再惹事了。在一次家庭聚餐时,石头语出惊人:“其实我是个乖孩子,以前我总干坏事,是因为我看到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注意不到我的存在,只有我做了坏事他们才会关注我。但是现在爸爸妈妈感情很好,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我,我自然就没必要折腾了。”爸爸妈妈听到石头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生活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里的男孩,会不断感知到负面情绪,这不仅会影响男孩的心理健康,也会在男孩的脑海中形成错误的婚恋观。男孩会悲观地认为所有的家庭都是不幸福的,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爱吵架,自己是不被他们喜欢的孩子。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男孩很难走进稳定的亲密关系中。他们缺乏爱的能力,不敢付出爱,也不敢接纳爱。在他们看来,爱是会伤人的。
看惯了父母不幸的婚姻,男孩长大后也会逃避婚姻。他会想:两个人结了婚每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那为什么还要结婚呢?男孩认为父母不爱他,等他有了孩子后他也不会爱自己的孩子,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要生孩子呢?父母感情不和,受伤害最深的是孩子,而父母总有一天也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埋单。
还有些家庭存在这样的现象:父母感情不和,但为了孩子两人选择将错就错,凑合下去。看似孩子拯救了一个行将破碎的家庭,殊不知,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总是小心翼翼,因为缺少爱和安全感,他的内心会变得极其敏感而脆弱。
幸福的家庭关系应该是等腰三角形:父母并肩而站,孩子站在父母前面的中间位置。父母感情亲密,三角形的两个顶点稳固,孩子才能在第三个顶点上站住脚,并能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学会包容、付出、互动、欣赏和爱恋。
男孩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男孩10岁左右时会有一种表现叫“镜像作用”,即他越关心谁、越在乎谁、越喜欢谁,其心性和言行举止就越像谁。当父母用心观察时,会发现男孩身上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此时男孩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母身上的缺点。
上小学三年级的桐桐是个人见人爱的乖男孩,在外面别人总夸他聪明、懂事、有礼貌,但在家里他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经常乱发脾气。父母一开始没在意,后来有一次桐桐发脾气竟然乱摔东西,拿到什么就摔什么,连爸爸最喜欢的玉制摆件也被他摔碎了。妈妈无奈地对爸爸说:“窝里横,像谁呢?”经妈妈这么一提醒,爸爸突然觉察到桐桐竟和自己近来的状态很像。
桐桐的爸爸是一名公司职员,一次因为个人原因导致团队业绩下滑,不仅被领导责骂,还被同事挤对,半年来工作状态一直很糟糕,心情也差到极点。但由于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在单位不能发泄,爸爸回到家便对家人发牢骚,甚至发脾气摔东西。此时爸爸看到桐桐的行为,像是一面镜子摆在自己的面前,自己的错误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他下定决心要改掉自己的毛病,重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三年级的男孩在学校已学会一些社会规则,知道应该如何与人相处,所以在外人面前男孩会遵守这些规则。而在家里,男孩没有什么压力,心性相对自由,便会随心所欲,不愿用社会规则来约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虽然说男孩在家中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一般只有在良好的家庭关系里,男孩拥有较强的安全感时,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但若是父母不好的言行映射到男孩的心里,男孩不受约束地放纵自己,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父母看到男孩的问题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觉悟。若只是一味地责怪孩子,忘了孩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不从自身找原因,那才是养育男孩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有个小男孩总是生病,父母带他去医院做了所有检查都查不出病因,最后父母决定带男孩去看心理医生。医生看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的男孩,转头便询问他的父母是否感情出了问题。这对父母惊讶于医生的“能掐会算”,同时又不明白这与男孩的病情有什么联系,因为他们从未在男孩面前提过想要离婚的事。医生又看向男孩,问他是否喜欢自己的家庭氛围,男孩毫不犹豫地说:“不喜欢,我不喜欢爸爸妈妈,他们不爱我,快不要我了。”男孩的话让父母大惊失色,虽然父母之间有些矛盾,但从未因此吝啬过对男孩的爱,男孩为什么对他们充满敌意呢?
家庭就像一个能量场,男孩通过家庭氛围便能觉察到父母的感情状况,即使父母表面上掩饰得很好,男孩也能敏锐地觉察到,并且不断地吸收负能量,从而转化成身体疾病。这既是男孩对父母感情不和的一种抗议,也是挽留父母不抛弃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心病还需心药医,想治好男孩的病,首先要解决父母的感情问题,帮男孩建立安全感,让他重新感受到自己是被喜欢、被接纳的。
当父母的感情出现问题时,因为害怕影响男孩的成长,常常装作若无其事,殊不知,父母越是不说,越会增加男孩的焦虑情绪。
其实,父母可以积极主动地解决婚姻问题,维护家庭和谐,就算最终无法在一起也应和平分手,不要互相指责和憎恨,而要以平和的心态教养男孩。告诉他,虽然父母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在一起了,但依旧会像从前那样爱他,让男孩在平和的爱中慢慢接受现实,把他受到的伤害降到最小等级,等他能够接受这一切时,男孩身体上的疾病才能慢慢地不治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