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小课 碎片时间见缝插针法

第二个助我先人一步、高效完成作业的方法,我为它取名“碎片时间见缝插针法”。李大钊先生曾说:“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如果谁放弃了时间,时间自然也会放弃他。要让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这些绝不是鸡汤,而是至理箴言。很多优秀的人就是因为对时间吝啬到了极点,才成就了伟大事业。

过去多年的学习经历告诉我,时间确实是海绵,只要愿意挤,就一定会有。利用挤出来的时间,我们甚至能完成让自己都惊讶的工作量。而争分夺秒做作业,就是“碎片时间见缝插针法”的精髓。

以国内大多数学校的惯常安排为例:通常,老师会在上午主课讲完后布置当日作业。换句话说,到中午时,我们应该已经知道至少1—2门课的家庭作业了——即便老师还未“官宣”,你也可以主动向老师询问当天作业是什么。从午饭到下午第一节上课前一般有1.5—2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除去吃饭、稍事午休等时间,保守估计应该还剩45分钟的“空白碎片时间”。假设下午上三节课,那么也将有两个课间总计20分钟。因此在放学回家前,我们就拥有了45+20=65分钟的“空白碎片时间”。再估计得保守点,假设上厕所、和同学聊几句等闲杂小事需要20分钟,那么我们仍旧有65-20=45分钟的碎片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我是如何利用每个上课日的这黄金45分钟呢?答案:见缝插针做和学习有关的事。

我会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中的当天重难点,可以参考第3课(26页、第4课(33页)的内容,而在剩下的至少半小时里,我会开始做当天作业。见缝插针完成的每一题虽然没法帮我们显著地减轻作业负担,但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就像英国作家赫胥黎说的:“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如果能抓紧碎片时间,把别的同学刷朋友圈、聊八卦的时间用在做作业上,你就更高效地利用了时间,也就能先别人一步完成更多课业。

“碎片时间见缝插针法”的另一个积极产物是,单位时间的写作业效率比平常整块时间的要高。原因很简单——因为时间限制的存在,大脑潜意识会促使我们更集中注意力做题。我在碎片时间里学习,无论是复习、预习还是写作业,经常会不自觉地“催”自己:抓紧!还有五分钟就要上下一节课了,现在必须把这两题做完。这个场景和吃饭很类似:如果有超过一小时的午饭时间,你一定会不紧不慢、细嚼慢咽地吃;如果午饭时间限制为15分钟,你自然不会东张西望、耐心品尝,而是集中精力把饭赶紧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