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评述以后,笔者提出本书研究的问题以及对将要展开的主要研究内容做出阐述。

首先,后金融危机时代为本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背景。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遍布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虽然我国凭借其众多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对国家经济的支撑以及区域限制性政策的保护避免了遭受如同西方国家那样严重的经济打击,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小企业遭受致命打击至今尚未能完全恢复,而政府在前期为了抵御金融危机致使大量信贷资本流入大型企业集团的弊端如今也已初步呈现,这都使得原本就面临系统性风险难以分散、不良贷款余额巨大且信用风险过于集中的我国商业银行“雪上加霜”。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大型企业集团客户仍然占据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50%以上,而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控制也已成为维护我国金融稳定、促进市场持续繁荣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不同于单一企业,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表现也更加复杂。在企业集团内部,一方面每个成员企业都是独立法人,其权责独立性是非常明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对其他成员企业是没有还款责任的;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又往往受一个控股公司(母公司)或特定实际控制人控制,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具体运作受制于集团实际控制者。因此,企业集团实际控制人利用成员企业独立法人人格抽逃资金、剥离资产、逃避债务的事件屡屡发生,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变化也呈现出联动效应,一旦信用风险爆发,可能迅速扩大并传染,出现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内部传染机制以及演化特征进行考察,无疑对我国商业银行及时洞察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本质,控制企业集团客户信用风险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现有关于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广阔的空间。从已有的有关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都将企业集团看作是一个协调的追求共同目标的整体,虽然少数研究涉及了企业集团内部关联导致的信用风险传染,但是却都将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交互看成一个“黑箱”,并不考虑它们之间的博弈和不一致行为。然而现实中大量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所呈现出来的十分迥异的特征似乎又暗示着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其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不同交互行为,要想找到统一的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内部传染特征好像并不可行。因此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在不同的具体情景下是如何传染的?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在不同情景下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的系统性研究目前还十分贫乏。此外,关于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演化能否表现出某些一致的特征以及其演化的复杂性根源,至今仍然少有文献提及。这就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广阔的空间。

最后,已有社会学文献关于企业集团的定义为本书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的具体情景分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理论都为形式化地分析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提供了合意的手段。而混沌理论、计算机仿真技术也为讨论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演化的复杂性和呈现出来的具体特征提供了方法与技术支持。

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区别于一般单一企业特征的讨论,找到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放大的机制,并在企业集团所面临的典型情景下探讨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传染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复杂性,最后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演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揭示。概括而言,本书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讨论。本书分析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与一般单一企业的不同之处;进一步考察了经典单一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经验参数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价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形式化地探讨了企业集团将信用风险放大的基本动机和机制。

第二,基于资产关联研究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的机制。本书将资产关联分为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股权关联和关联担保两种基本形式,并通过结构化理论构建了股权关联和关联担保两种基本形式下的信用风险传染模型,分析了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资产关联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

第三,基于交易关联研究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的机制。本书将交易关联分为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和赊销交易两种基本形式,首先利用合作博弈理论刻画了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并应用一类Copula函数度量了关联交易对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然后基于Stackberg博弈刻画了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赊销行为,并进一步利用跳跃扩散过程度量了伴随这种赊销行为而带来的信用风险传染。

第四,基于人力资本关联研究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的机制。这部分的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人力资本结构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通过几何视角对企业集团科层结构进行了描述,然后实证检验了企业集团科层结构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存在的显著影响,最后通过一个简单模型对人力资本关联下的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则集中于考察企业集团控制人的“人性”对企业集团运作,进而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所产生的影响,试探性地分析了控制人在有限理性下,公平性偏好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

第五,基于混沌理论探讨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演化的复杂性特征。首先通过构建模型刻画了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动态决策过程。其次通过外生企业集团商业银行贷款额度,利用企业集团违约概率函数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进行了表述。最后利用混沌理论对企业集团违约概率进行分析,并提出企业集团长期信用风险不可预测的基本结论。

第六,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演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仿真研究。首先建立企业集团内部异质成员企业微观行为基本模型,通过嵌入小世界网络对企业集团与外部异质企业之间的交互行为进行刻画,进而利用多智能体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演化进行仿真,研究企业集团规模、外部市场状况和子公司主导行为对延迟效应和溢出效应这两种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演化典型特征的影响。

第七,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本书的研究技术路线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研究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