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80部
- 王苑苑 王兆平
- 3977字
- 2021-04-01 09:48:09
十日谈
(Decameron)
薄伽丘
故事集,1348—1353
[意大利]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
公元1348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仅从三月到七月,就夺去了数十万人的生命。
一个礼拜二的早晨,侥幸未染瘟疫的七个年轻女子和三个青年男子在圣马利亚·诺维拉教堂邂逅。他们都长得异常俊美,富于热烈的感情,又具有良好的教养。他们相约去郊区一座别墅居住,以躲避瘟疫,排除忧思。他们带着七个仆人,来到建筑在小山上、环境幽静、景色怡人的别墅里。除了祈祷,每天不是散步、玩耍,便是唱歌、跳舞。在天气最热的时候,大家就围坐在荫凉处举办故事会,每个人每天讲一个故事,题目不限。十天就讲了一百个故事,这就是《十日谈》的由来。限于篇幅,这里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奉献给读者。
第一天的第二个故事
从前巴黎有个名叫杨诺的大商人,为人善良正直。他的好友亚伯拉罕是个犹太人,为人忠贞不二。杨诺见他不曾信奉真教,担心他的灵魂以后要堕入地狱,便劝他抛弃犹太教,信奉正宗的天主教。起初亚伯拉罕认为世上只有犹太教才是神圣的,不愿改变信仰。但到最后,在杨诺苦口婆心的劝导下,他终于让步,答应去罗马教廷看一看再作决定。
亚伯拉罕到了罗马,便开始暗暗留心教廷的情况。他是个极精明细心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得出初步结论:教皇、红衣主教、主教等一伙,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罪恶的,他们个个都是酒囊饭袋,只知吃喝,活像野兽。经过进一步调查研究,他又得出了新的结论:他们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厌的家伙。他们不但买卖人口,甚至连天主教徒的血肉、教堂上的职位、祭坛上的神器都可以作价变卖。贸易之大,手下经纪人之多,连巴黎的巨商富贾也望尘莫及。
亚伯拉罕回到巴黎,杨诺问他印象如何,他回答说:“照我看来那些修士都只知道奸淫、贪欲、吃喝,可以说无恶不作,罗马已成了一个容纳一切罪恶的大熔炉。可是即使如此天主教不但没有被推翻,反而日益发扬光大,我认为一定有圣灵支持他。由此说来你们的宗教确实是比其他的宗教更加神圣。现在,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做一个天主教徒的了,请你们按照圣教的仪式,给我行洗礼吧!”
第四天的第一个故事
萨米诺亲王唐克烈膝下只有一个女儿绮思梦达,亲王对她百般疼爱。她出嫁不久,丈夫便去世了,于是她又回到了亲王那儿。
绮思梦达正当青春年华,不但身段好看,容貌美丽,而且才思敏捷。由于父亲不想让她再嫁,于是她就私下打算找一个中意的男子做情人。她看见父亲跟前有一个叫纪斯多卡的青年侍从,气宇轩昂,人品高尚,她非常中意,暗暗爱上了他。那小伙子觉察了她的心意,也不由得动了心。一次,纪斯卡多接到绮思梦达想和他约会的信。他按照信上的要求,第二天晚上悄悄来到山脚边,找到那个洞口,顺着绳索,降到洞底,在那里静候绮思梦达。绮思梦达假说要睡觉,支开侍女,独自关在房内,打开那扇暗门,沿着石阶走下山洞。她把纪斯卡多领进卧室,两人在房中逗留了大半天,真像神仙般快乐。分别时,两人商定,要保守秘密,不能让别人知道这种私情。自此以后,这对情人时常相会。
有一天,唐克烈来到女儿房中,他见窗户紧闭,帐帷低垂,就在床脚边一张软凳上坐了下来,头靠在床上,拉过帐子来遮掩了自己,好像有意要躲藏起来似的,不觉也就这样睡熟了。
绮思梦达在这天偏偏约了纪斯卡多幽会。她在花园里玩了一会,便悄悄溜进房中,打开那扇暗门,把纪斯卡多放进来。他俩像平常一样,上床寻欢作乐,正在得意忘形之时,不想唐克烈醒了。他看见这一切,气得直想扑上去掐死他们,可是转念一想,这样会家丑外扬,还是暂时不要声张,另想办法对待较好。这对情人直到离开也不知道唐克烈就在他们身边。
当天晚上,纪斯卡多刚从洞里爬上来,就被两个大汉抓住,押到亲王面前。亲王说道:“我平时待你不薄,不想却让我亲眼看见你败坏我女儿的名节!”纪斯卡多回答道:“爱情的力量不是你我所管束得了的。”唐克烈下令把他禁锢在宫中的一间幽室里。
第二天,唐克烈来到女儿房中,老泪纵横地对她说:“绮思梦达,我一向以为你端庄稳重,哪里想到竟会有这种事发生,叫我一想起来就觉得心痛!多少王孙公子出入我宫廷,你却偏偏看中了那个下贱的奴仆。纪斯卡多已被关起来了,我自有处置办法。至于你,我且听听你有什么话要说。”
绮思梦达听了父亲的话,知道他们的私情已经败露,心里感到说不出的悲痛。可是她很快镇定了下来,打定主意,宁可一死也决不说半句求饶的话。她说:“不错,我确实爱上了纪斯卡多,我决不否认。凡是有品德的人就是高贵的,如果这样的人被说成是卑贱,那么这不是他的错,而是这样看待他的人的错。你看看满朝的贵人,再看看纪斯卡多,只要你不存偏见,你准会承认,最高贵的是他,而你那班朝贵都只是些鄙夫而已。要是你认为我们非死不可的话,就把我俩都杀了吧。”唐克烈走后,叫人去采集毒草恶根,熬成毒汁,以备不时之需之用。
这天晚上,亲王命令禁卫把纪斯卡多勒死,挖出心脏,拿来给他。
第二天,又叫人拿出一只大金杯,把纪斯卡多的心脏盛在里面送给女儿,并命人传话,“你的父王因为你的执着,用你认为最心爱的东西来安慰他,所以现在他也把你最心爱的东西送来。”
绮思梦达接过金杯,对仆人说:“只有拿黄金做坟墓,才不委屈这颗心脏,父亲这件事真做得很得体!”接着,她吻了吻那颗心脏,说:“我父亲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对我越发慈爱了。为了这高贵的礼物,我要最后一次向他表示感谢!”于是她捧着金杯,低着头,注视着那心脏,说道:“唉,你是我的安乐窝,我一切的幸福全都栖息在你身上。现在我要为你大哭一场,哭过之后,我的灵魂便飞去和你在一起。”她含着热泪说完这些话后,便痛哭着不顾一切地跟那颗心亲吻。后来,她抬起头来,揩干眼泪,把备好的毒汁全倾注在那颗给泪水洗刷过的心脏上,然后把金杯送到嘴边,将毒汁一饮而尽,静待死神的降临。
亲王来到女儿房间,不觉失声痛哭起来。绮思梦达对他说:“唐克烈,你何必浪费这许多眼泪呢,请你把我和他的遗体合葬在一处吧!”她觉得死神已临,就紧握着那颗心脏,贴在自己心口,说道:“天主保佑你,我要去了。”说罢,闭上眼睛,离开了人间。
第九天的第二个故事
从前伦巴第这个地方有一所一向以虔诚圣洁出名的修道院,在院里的修女当中,有一位叫伊萨贝达的姑娘。她出身高贵,长得十分漂亮。她爱上了外面的一个标致男儿,他们经常在院内悄悄幽会。
这两人相爱的事慢慢地被其他修女发觉了。他们暗中轮流监视着伊萨贝达,准备捉奸。一天夜晚,这一对情人正在幽会时,监视她的修女立即去敲院长的房门,并大声地叫着:“起来吧,院长,伊萨贝达关了一个小伙子在房间里啦!”
恰巧这一夜,这位以圣洁善良出名的女院长也正在陪着一位教士睡觉。她生怕这些姑娘会打开房门冲了进来。黑暗中,她慌忙穿好衣服,拿起教士的短裤,以为是自己的头巾,往头一戴,匆匆忙忙冲出房外,反锁了房门,厉声问道:“那个天主的罪人在哪里?”
伊萨贝达被别的修女当场拖起。女院长喝令把她拖到大厅听候发落。
女院长来到大厅上坐下,声色俱厉地把伊萨贝达痛骂了一顿,骂她是个最下贱的女人,竟敢做出这种淫乱无耻的事来,还说非把她严办不可。
那姑娘又羞愧又害怕,只是低头不语。后来她偶尔抬头一望,发现女院长头上有两条吊袜带,不住地左右摆动,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顿时胆子大了起来,开口说道:“院长,请你先把头巾扎好了再跟我说话吧!”
那些修女不由得把眼光注视到女院长头上,大家立刻明白了伊萨贝达讲这句话的意思。女院长知道自己出了丑,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法掩饰,就索性改变态度,用温和的口气说:“只要大家注意保守秘密,不妨各自寻欢作乐去吧!”
作品介绍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生于佛罗伦萨一个富商家庭。自幼喜爱文艺,后学过法律,几度经商,还在那不勒斯宫廷参加社交活动多年,同时开始从事文学写作,并成为多产作家。晚年潜心于学术研究。他是一位才华横溢,勤勉多产的作家。他既以短篇小说、传奇小说蜚声文坛,又擅长写作叙事诗、牧歌、十四行诗,在学术著述上成就卓著。主要著作:长篇小说《菲洛柯洛》《大鸭》,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苔塞伊达》,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们》,长诗《爱情的幻影》《菲埃索拉的女神》等。
《十日谈》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巨大价值的文学作品。薄伽丘以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出色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叙述故事,概括生活现象,描摹自然,叙写细节,刻画心理,塑造了国王、贵族、骑士、僧侣、商人、学者、艺术家、农民、手工业者等不同阶层的人物,展示出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和自由思想。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的重要主题是反教会,揭露教会和僧侣的腐败和虚伪。也有相当一部分故事提倡人性、人道,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封建偏见,宣传“幸福在人间”的思想,肯定人有享受现世幸福的权利。还有些作品对商人、手工业者的才干、智慧和进取精神进行了肯定和赞扬。还抨击了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强调人应当接受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和谐发展,既健康、俊美,又聪明勇敢。
在艺术上,《十日谈》以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使章节间既互有联系,又独立成篇,结构布局较为巧妙。语言简洁畅达,文笔含蓄、幽默、辛辣。它开创了短篇小说这一独创的艺术形式,对以后意大利和全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日谈》问世后,很快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深受欢迎。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国纳瓦尔的《七日谈》,都是摹仿《十日谈》之作。德·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普希金、济慈等也都曾从《十日谈》故事中汲取过创作素材。
《十日谈》的成功创作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斗争。在作者死后二十多年的1397年,这部作品仍被教会扔在佛罗伦萨广场付之一炬,作者的坟墓被教会挖开,墓碑也被扔掉,他们并没有因为薄伽丘晚年屈服于宗教的忏悔而宽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