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

史家要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更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史德,秉史实作史。(9)艺术在中国久有其书,久有其学。艺术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艺术史的方法,另一种是哲学的抽象的方法。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全书序论·二、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说:

谈到科学研究的方式,我们就遇到两个相反的方式,每一个方式好像都要排除另一个方式,都不能让我们得到圆满的结果。一方面,我们看到艺术的科学只围绕着实际艺术作品的外表进行活动,把它们造成目录,摆在艺术史里,或是对现存作品提出以下见解或理论,为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提供一些普泛的观点。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艺术的科学单就美进行思考,只谈些一般原则而不涉及艺术作品的特质,这样就产生出一种抽象的美的哲学。(10)

黑格尔讲的两个研究方式,前者是艺术史论的实证研究方式,是以具体的艺术品、艺术家、艺术流派为对象的研究方式,即艺术史学的研究方式;后者是以美的本质、美的定义、审美问题进行哲学抽象的思辨研究方式。艺术哲学与艺术美学的核心是关于美的本质问题,艺术仅仅是其研究的案例与工具,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目前中国艺术、艺术史与“一种抽象的美的哲学”处于交集。艺术学科独立了,艺术史不但没有独立,还隶属于“艺术学理论”,即一般艺术学。一般艺术学要进入艺术的个别,形而上的美学要跨界进入形而下的艺术,这是中国艺术史面临的特殊问题。在一般艺术学主导下,门类艺术与门类艺术史的处境也尤其尴尬与困难,一般艺术学以“艺术学理论”的名称跨界进入了艺术与艺术史学。恩格斯说:

旧的研究和思维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它的残余还牢牢地盘踞在人们的头脑中……(11)

美学家只谈些一般理论原则性的问题,而不涉及艺术作品的特质,他们对艺术作品并不感兴趣,美学只是借助艺术来说明美的本质问题,说明美感问题,在美学家的眼里,要建立美学史,以证明美学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学科,艺术与艺术史的个别并不重要。而艺术史家搜集艺术史料,编写年谱、作品目录,撰写传记,编写艺术史,或者对艺术作品提出见解与批评,直接为艺术服务,这是史学的研究方法,在美学家的眼里显得过于具体。

艺术哲学、艺术美学、一般艺术学、艺术学理论与艺术、艺术史比较列表

美学与艺术史是两个学科概念,是两种学术研究路径。(12)哲学的任务是从个别事物形象中提炼出一般,“艺术学理论”具有美学属性,即一般艺术学,哲学研究一般规律,艺术是以个别的样式出现,以门类艺术表现。(13)艺术理论是门类艺术技法理论。门类艺术包括音乐史、绘画史、书法史、篆刻史、杂技史、建筑史、园林史、戏剧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学科的个别,可以上升到哲学的一般,如自然科学的科技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艺术哲学、宗教哲学,等等,但是一般不能够代替个别,科技哲学并不能取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力学,艺术哲学也不能够代替门类艺术,或者作为门类艺术史的学科名称。

关于现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物理学大师费曼(1918—1988)有一句名言:“哲学与科学一般没有关系,当发生关系的时候一般都是哲学损害科学。”艺术史作为人类文明史形象直观的重要部分,各专业背景的学生都要选修艺术史学分。当代哲学以美学、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学理论的名称进入艺术,摆脱了美学自身的困境,选用了艺术史的史料文献,屏蔽了艺术史的学科地位,对艺术造成了伤害。因为艺术追求唯一、独立、原创、具象的个性品质。而哲学追求一般与抽象的品质。艺术要求形象思维,哲学要求抽象思辨。艺术史研究关于艺术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空间广阔而具体。实践的第一性,理论的第二性,决定了先要学习艺术史,避免先入为主地以某种理论指导(14),有利于独立思考,探讨历史真相。

“艺术学理论”名称从1906年德国美学家玛克斯·德索(Max Dessoir)(15)创办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Aesthetilk und allgemeine Kunstwissenchaft Ⅰ(16)变化而来。即“艺术学+理论”,因为艺术主要是创作实践,艺术学是艺术史论,艺术学理论不会是艺术理论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一般艺术学在中国被重新提起,玛克斯·德索被视为一般艺术学(后来所说的艺术学)学科的奠基人,并形成“艺术学理论”学科目录。

回顾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在中国的发展(17),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艺术学进入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系课堂,形成讲义和翻译出版物。1920年,欧洲留学归来的宗白华先生在《什么是艺术学》(18)一文中说:

艺术学本为美学之一,不过,其方法和内容,美学有时不能代表之,故近年乃有艺术学独立之运动,代表之者为德之Max Dessoir。著有专著。

1925年至1949年,宗白华先生在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讲授课程,有《美学》、《艺术学》两篇讲稿。讲稿的标题与原定的“演讲目次”不完全一致,当是演讲过程中根据需要而增加。(19)

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两江师范学堂毕业生、日本留学归来的俞寄凡先生翻译的日本艺术理论家黑田鹏信所著的《艺术学概论》。对美学与艺术学的界定问题,书中明确指出:

所谓艺术学,是把艺术做主要的对象的,所以比把美做对象的范围来的狭小。但是把艺术彻底研究起来,还是离开美学,叫作艺术学的为是。(20)

研究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学科的不同,艺术学离开美学,把艺术彻底地研究起来,是艺术学科独立的前提。一般艺术学与艺术学理论具有美学属性。黑田鹏信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厘清了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美学史与艺术史也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概念,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艺术史学研究艺术史,美学史研究美感。

第二阶段 因为中国传统学术史没有美学学科,创建中国美学史面临特殊的困难。北京大学哲学系从文学的文论、诗论与艺术的乐论、画论、书论中收集史料,在文学的诗论、文论与艺术的画论、书论、印论、乐论、舞论、曲论等史料基础上创建了中国美学史。宗白华在《中国美学史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说:“学习中国美学史有特殊的优点和特殊的困难。”这个特殊的优点是:

第一,中国历史上,不但在哲学家的著作中有美学思想,而且在历代的著名诗人、画家、戏剧家……所留下的诗文理论、绘画理论、戏剧理论、音乐理论、书法理论中,也包含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往往还是美学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这样,学习中国美学史,材料就特别丰富,牵涉的方面也特别多。

第二,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例如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且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21)

一个学科要有专门之书才能成为专门之学。中国古代儒、道、释、兵、法、农诸子百家中没有美学专门之书,美学是西方传入的学科,是文论、艺论中有关美的言论。宗白华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文论经典作品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诗论经典作品钟嵘《诗品》,画论经典作品谢赫《古画品录》等中,发现有美学思想史料,提出:

一、引言——中国美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二、先秦工艺美术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三、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四、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五、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22)

宗白华发现的美学思想史料,后来经过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的努力,又进了一步,成为《中国美学史》,去掉了“思想”二字,由美学思想变成了美学史。而傅斯年先生的观点与宗白华的发现是全然不同的,在四部分类法中,艺术属于子部。傅斯年先生说:

我不赞成适之先生把记载老子、孔子、墨子等等之书呼作哲学史。中国本没有所谓哲学。多谢上帝,给我们民族这么一个健康的习惯。我们中国所有的哲学,尽多到苏格拉底那样子而止,就是柏拉图的也尚不全有,更不必论到近代学院中的专技哲学,自贷嘉、来卜尼兹以来的。我们若呼子家为哲学家,大有误会之可能。

大凡用新名词称旧事物,物质的东西是可以的,因为相同;人文上的事物是每每不可以的,因为多是似同而异。现在我们姑称这些人们(子家)为方术家。思想一个名词也以少用为是。盖汉朝人的东西多半可以说思想了,而晚周的东西总应该说是方术。(23)

中国艺术史要能立足于世界学术之林,要有建立中国艺术史论体系的学术自信与自尊,尊重中国艺术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挖掘史料,掌握文献,将中国艺术史、中华文明史介绍给世界。不能简单地认为西方艺术理论是先进理论,匍匐在西方理论的脚下,以中国艺术史科佐证美学史。学说需要争辩、讨论、质疑,不能盲目崇拜权威。无史不成学,为了弥补中国美学著作目录空白,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24)从中国历代文论、乐论、画论、书论等史料中汲取资料,创建中国美学史,编纂《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作为美学史资料。1949年以来艺术属于文学,艺术学科没有独立,中国古代艺术史料往往以美学、文艺学的名义整理出版。2015年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经过25年的时间精心编纂了《中国历代美学文库》、《中国美学通史》、《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叶朗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历史上还有极其丰富的艺术理论遗产,画论、书论、乐论、曲论、舞论、造园理论等。但对传统艺术理论遗产的整理、研究一直显得很薄弱,百年来学界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比较深入,而艺术批评理论相对薄弱,至今没有通观性的艺术批评史著作,因此《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可以看作填补空白的著作。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美学通史》以文论、诗论、乐论、画论、舞论为史料(25),将艺术史料化作美学史资料出版,在全国具有学科跨界的示范作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振复主编《中国美学重要文本提要》(重庆出版社),以历代文论、乐论、画论、书论、舞论与建筑园林艺术论构成中国美学理论的主体。(26)邓福星主编《艺术美学文选1979—1989》,以造型艺术美学、音乐美学、舞蹈美学、喜剧美学、电影美学为目录成书。对于美学用艺术史料建美学史的问题,朱光潜先生的话可以作为说明:

离开具体的艺术作品而谈美学思想,不但会坠入抽象的说教,而且也是一件极费力的事。(27)

中国艺术史料被美学借用,以美学思辨替代了丰富多彩的中国艺术史。在画论、书论、乐论中发现美学思想,是艺术论对美学之用,以美学需要选编中国艺术论史料,模糊了中国的艺术史传统。美学研究目的是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不是关于艺术的问题。鲍姆嘉通和康德将美学确立为一种知识形态,《中国美学通史》则要确立美学为科学形态。遗憾的是,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经过两千年的美学讨论都无法定义,所以说美学还是知识形态,不是科学形态。另一方面,由于艺术论史料被美学借用,遮蔽了艺术史的存在,所以艺术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异常薄弱,与中国艺术史大国身份不相匹配。

第三阶段 “艺术学理论”进入艺术学科。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学科目录:“艺术学理论”统摄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一般艺术学以“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名称成功跨界,得到学科目录的肯定。

文学学、文艺学、艺术学理论学科框架比较列表

“艺术学理论”与“艺术理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艺术学理论”即玛克斯·德索等创立的美学的“艺术学”理论,属于哲学的艺术一般规律研究,艺术理论是具体的艺术技法理论,如透视学、色彩学等。艺术创作理论,如画论、乐论、书论、曲论、舞论、印论等,是相对于一般的专业基础理论。所以说是否以美学的艺术学理论包含艺术史、艺术技法理论、艺术批评,是需要商榷的。依据文学学、文艺学学科框架,艺术学科框架应该是:

艺术学科框架列表

艺术学科独立,不再依托于文学,也不应该依托于美学,即应回归艺术,区分艺术与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是艺术家的事情,艺术家培养归于艺术学院,艺术史家培养归于艺术史系,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回归哲学系美学教研室。各司其职,不应该存在艺术学理论凌驾于艺术史、艺术创作之上的现象。

艺术学院、艺术史系、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要职责列表

上表中艺术创作、艺术史料研究、美学理论研究各司其职,条理分明。艺术创作与史料研究、艺术批评艺术史学研究整理史料,要比较史料。美学研究重思辨,要研究美与美的本质。艺术史研究是形而下的研究,是关于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的具体研究,艺术史学研究具体的个别,研究艺术家传记、艺术流派。美学研究是形而上的研究,要提取一般,一般艺术学的研究目的是抽绎艺术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史地位下降,艺术史研究处于尴尬状态,门类艺术史的个别专精研究则更为艰难。而其他文科跨界则蓬勃发展。傅斯年说:

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28)

艺术学科独立,不依傍于文学。艺术史系独立,不依傍于哲学,这才是艺术学科的真正独立。艺术史难以跨界,而哲学作为总结科学纵横艺术。在一般艺术学以“艺术学理论”名称跨界艺术的影响下,出现了艺术人类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传播学、艺术经济学、艺术市场学、艺术金融学、艺术管理学等新的学科名称(29),创立新学科显得极其容易。而在艺术与自然科学结合方面,国内几乎没有什么动向。(30)艺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当今世界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已经渗透到世界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我们似乎还沉浸在哲学的美学成功跨界艺术的喜悦中而浑然不知。在文理分科的考试制度安排下,自然科学是文科理论研究者的短板,这导致了我们对世界科技发展大潮的茫然无知,

文科各学科跨界艺术建学情况列表

艺术到底是术,还是学?“术”,术有专攻,学有边界。艺术由“术”变为“学”,是艺术、艺术史学,还是艺术学理论?艺术要求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史研究艺术的历史,艺术批评则是对艺术创作的评论。美学是关于美的问题研究。在各种跨学科名称中,“艺术”已经成为修饰性副词前缀,可以与文科各学科构成新的学科名称,各学科从各学科角度研究艺术。但无论是艺术经济学还是艺术社会学,不是研究艺术本身,而是以经济学、社会学的方法、角度看艺术。李可染、吴冠中先生的画是艺术作品,画被炒到了上亿元,那是经济行为,与画家创作、画家作品没有关系。艺术家、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美学家主攻方向不同,艺术史家治史,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美学家研究美。北京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宗白华先生是美学家,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先生是画家,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先生是美术史家,朱光潜翻译《西方美学》,徐悲鸿创作了绘画作品,王伯敏著《中国绘画史》,各家专攻术业不同。现在却以“艺术学理论”为要求,模糊了徐悲鸿、王伯敏、朱光潜、宗白华学术专业身份的区别。(31)

宗教的方法、艺术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现代造型艺术之术,成功地通向了科学技术的创新。艺术的科学化,科学的艺术化,源于艺术的模仿、艺术的观察自然,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取得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哲学的艺术学跨界艺术,发展艺术学理论;文学跨界艺术,将艺术作为论文要求,要求艺术家写论文;经济学跨界艺术,将艺术商业化;金融进入艺术,将艺术货币化;看上去轰轰烈烈,非常热闹。但是现代世界艺术与科学结合,已经达到了高度智能化的时代,艺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艺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列表

史家博览群书,考证史料,秉实记史,以史料、史笔、史德整理艺术史,其宗旨是实事求是。艺术史是历代艺术家艺术实践的记载与总结。艺术评论家开展艺术评论。理论有猜想、有假设。艺术实践之树常青,理论则是灰色的。(32)整理中国艺术文献史料是基础工程,要在阅读经典、学习史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历史具有总结性,理论具有前瞻性,历史讲求史料实证,理论也需要实验证明。

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艺术在中国是久有其书,久有其学,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经过汉唐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至北宋,皇家与私人艺术藏书已经极其丰富,在图书分类法中艺术已经独立分类。宋代学者李淑撰《邯郸图书十志》十卷,将书籍分类为经、史、子、集、艺术、道书、书、画八类目。(33)艺术与经、史、子、集并列。南宋学者郑樵(34)《通志·艺文略》,将古今书籍分为十二大类:经类第一,礼类第二,乐类第三,小学类第四,史类第五,诸子类第六,天文类第七,五行类第八,艺术类第九,医方类第十,类书类第十一,文类第十二。南宋学者郑寅(35)撰《郑氏书目》七卷,分图书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技、曰文、曰类七类,将艺术、方技、文学、类书与经、史、子并列。以上三家依据书目创新,不守四部分类,将艺术独立为门类。清《四库全书》依例将礼乐归于经学,建筑、园林、工艺见于考工,古琴、书画、篆刻、杂技作为子部艺术类,南北曲归于集部。

艺术史学与美学史是不同的学科史,艺术史可以不占据美学资料而成立,而美学史如果没有艺术史料就无法编撰。(36)中国艺术史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中国美学史则源于西方哲学的美学观念。艺术史与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不同,西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艺术史研究的对象是艺术。(37)以西方现代艺术理论术语统摄中国艺术理论,以西方美学概念摘取中国艺术史料,使中国艺术文献史料失去了建立民族体系与文献史料整理的契机(38),中国艺术有独特的艺术史体系,“国画”,“国乐”,各民族音乐舞蹈,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书法,地方戏剧、曲艺,具有特色的中国杂技艺术,都积淀了丰富的艺术文献资料,是中国艺术史建设的基石。(39)

1914年召开的国际美学大会是属于美学研究领域的国际会议,1873年召开的世界艺术史大会是属于国际艺术史领域的国际会议,这两个会议的学科领域分界是清晰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学科的学术会议组织。(40)但是在中国曾一度模糊于美学与艺术学概念,世界艺术史大会是具有深厚学术传统的国际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自1873年以来,在146年时间里,举办了34届大会。艺术史是世界上非常成熟的科学。世界艺术史大会改变了以往以欧洲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方法,纠正“西方传统导向”,毫不犹豫地走向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亚洲和中东地区国家。多年来世界艺术史协会一直在寻求与中国艺术史学会的合作,以认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2016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组织承办了这届大会,中国艺术史得到世界学术界的关注。(41)艺术史学科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史料,艺术史系授予艺术史博士学位;而美学专业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从2011年“艺术学理论”建立到2017年,学科仅有七年时间。学科跨界以后学科边界模糊,需要质疑之处颇多,还有待于历史与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