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周礼·大司乐》

《周礼·春官》是记载古代音乐的最详细的专门文献。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说:

羲、农以来,虽已有乐,而其详不可考。古书在言乐者,殆莫详于《周礼》。汉人以《周官·大宗伯》在《大司乐》章,为乐人之专书。(45)

商周时代周公以“六艺”启迪贵族子弟,其“乐”包括了后世所说的诗、音乐、舞蹈艺术,“乐”在古代的含义要比今天宽泛得多。《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是关于古代音乐舞蹈的文字记载。大司乐是周代最高音乐机构,是掌握典乐官。《周礼·春官宗伯》曰: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只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46)

音乐可以培养中和孝友的道德品质,可以培养文学语言朗诵的能力,可以通过音乐舞蹈培养国家仕子的健壮的体魄和舞蹈的水平。大司乐以“乐德”教育贵族子弟,与人相处时要“中和、只庸、孝友”。以“乐语”教育贵族子弟子说话时的语言要“兴道、讽诵、言语”。歌、乐与舞蹈是三位一体,以“乐舞”教育贵族子弟。《云门》祭天神,《咸池》祭地祇,《大夏》祭山川,《大濩》享先妣,《大武》享先祖,《大韶》祀四望。“六艺乐舞”被奉为儒家雅乐的最高典范,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庄重的礼仪教化功能。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构成的大型合乐表演,用以祭祀鬼神,和睦邻邦,和谐万民,招待安置宾客。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祀天神;奏大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祀地神;如此等等。

《周礼·乐师》说:“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乐师掌管国学之政,教育国内贵族子弟跳小舞,有帗舞,舞者手执五彩缯或羽毛而舞,用于祭祀社稷。还有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教乐仪,掌握音乐的次序与乐政。大胥掌握学士之版籍,诸子春天入学后教合舞,秋天学合声合唱,以六乐正舞蹈的位置,排列舞蹈者的顺序。小胥监督舞蹈者,处罚怠慢者。《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师》条中,乐律、六诗,由“大师”掌握:

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生: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47)

音乐有感和人心的作用,六律、六同、六德、六诗,也就是音乐、道德、诗歌是同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还有小师、瞽蒙、典同、磬师、钟师、笙师,等等。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等等。言乐必须本着律吕,《周官·大师》最早谈到六律、六同、五声、八音、辨声、和声等音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