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本书主要聚焦在冠词这一微小但极其重要的语法构成上。因为西班牙语冠词的语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且在不同的语境下能表达不同的语值,所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冠词无疑是其学习西班牙语道路上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通过本书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一些角度发现中国学生习得西班牙语冠词的困难到底在哪里,以及导致这些困难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本研究以生成语法框架内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在这些理论中,二语习得被认为是一系列参数重置的过程,或者是一系列在学习者母语中不存在的新参数的设定过程。在这一框架内,Ionin(2003a, 2003b, 2004)提出了冠词选择参数理论(Article Choice Parameter)和波动假说(Fluctuation Hypothesis)。与此同时,我们还关注Abney(1987)的限定词假说(Determiner Phrase Hypothesis),用以讨论汉语和西班牙语在限定词表现方面的异同,从而去理解学生习得西语冠词的参数设定过程。在限定词假说理论中,冠词或者其他的限定词被认为是短语(phrase)的中心语,从而构成了限定词短语。限定词构成功能语类,而根据乔姆斯基(1995)的最简方案假说(Minimalist Program),功能语类特征描述了语言的“参数”变位,也形成了不同语言之间表层结构的差异性,如语序、形态上的差异。所以,我们的研究也是为了验证在汉语和西语中限定词假说这一理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又是如何在学生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作用的。

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我们立足于我国外语教育战略,在外语教育应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关注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可能对外语产生的正负迁移作用,强调学生在多语言环境中已习得的语言和他们的非语言知识在新语言习得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针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战略、外语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尤其是第二或第三语言习得的课程教材规划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其次,我们植根于中国西班牙语教学特定的土壤之中。中国的西语教学存在教材有限、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传统教学法利用率远大于交际型和任务型的教学方法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如冠词系统等细微却复杂的语言点,教师很难考虑到学生习得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内因和外因这种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会充分考虑西语冠词这一语法点在中国的教学现状,研究成果将展示中国学习者学习西班牙语冠词的复杂过程,丰富国际学术界对中国西语教学环境、中国西语学习者的理解与认识。最后,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基础性研究中,研究者很少将测试和实验带入对于语言学理论的分析中,而是集中于思辨性的分析和论证。而本研究将传统的语言学句法和语义分析与二语习得结合起来,对汉西名词短语进行本体理论对比分析,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实验收集实证数据,进而分析学生的二语习得过程。本研究还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探索学生们在句法上所犯的错误和语义波动下的选择。这不仅能为研究汉语、西班牙语甚至英语等多语种的名词词组的对比奠定理论基础,也能为学生习得第二外语、第三外语提供一定的帮助。

除了理论研究价值外,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首先,在多语言社会背景下,如何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具有多语言能力的学生,是所有教师、学者长期致力的目标。冠词问题是西语学习的基础问题之一,也是习得的难点。探讨和研究中国学生西语冠词习得问题,可以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教学相长。其次,我们知道以往的外语习得类研究主要注重学生的错误分析,即便最终的落脚点在教学方案和材料的设计上,也是面的设计,即关于整门语言或是一系列语法现象的教案设计。本研究充分考虑中国学生习得语言的习惯和特色,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西语教师冠词教学培训,设定适合中国学生西语习得的课堂任务,制定有效的限定词类学习策略,以期解决中国学习者特有的难题,促进其多语言能力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