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代文献对帕金森病的关联性认识
视频4 评析帕金森病中医命名及辨证分型(一)
中医药学蕴含着巨大的“抗帕”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说自古以来,帕金森病作为单一性疾病肯定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中间。而我们的先人们也一定对它有所认识,只不过不会取帕金森病这个名字罢了!那么他们是如何认识这个疾病的呢?
今天,我们可以根据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再结合古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经过两相比较,确实可以给我们许多似曾相识的感觉。把散见于漫漫历史长河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献内与帕金森病相关的病证命名加以罗列,如“痹”(行痹、痛痹、着痹)、“拘挛”、“筋挛”、“肘挛”、“趺蹶”、“强直”、“收引”、“筋痹”、“掉”、“振掉”、“颤震”“颤振”、“鼓栗”“骨繇”、“风颤”、“四肢振摇”,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古代先贤们对于类帕金森病的病证命名主要体现在震颤和强直两大方面。
这就给了我们一点启示,由于帕金森病临床最基本的表现形态主要就是震颤和强硬这两种,那么有没有可能古代先贤们囿于时代的局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否有可能把帕金森病当做两种疾病来命名的呢?再进一步思考,帕金森病尽管可以分成震颤型和强直型两大类,但是更多的还是混合型的,即既有震颤,又有强直。遇到这种病情,先哲们加以命名恐怕就要费点脑筋了,究竟是偏于震颤呢?还是偏于强直?还是干脆另外取一个名称呢?这恐怕要深入到他们的描述之中去进行一番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