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幽默 用心睿智——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张晓良

(刘莉莉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张晓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主任。毕业于英国卡迪夫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兼任中国肾脏病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主任委员等九项学术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
张老师对我们说:“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始的这一刻,就注定了你必将远离普通。你们是一群与善良和责任为伍,以奉献和辛劳为荣的平凡人!沉静中透着高贵,严谨中映着品质!你们是生命的守护神,人性道德的光辉必将照耀你远行的路。”

严谨求真的老师——要在工作中成长

印象中的张老师是一位严谨求真的学者,不论是工作还是教书育人。每周大家最最期待的是聆听张老师在早交班时的总结发言,他会犀利地指出交班的优点与不足,反复说明医生与护士交班的区别,不能机械地复述诊断、血压、医嘱等,“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首先是医生,然后才是学员”“要训练正确的临床思维,要在完成医疗任务中得到成长”。每次的早交班,张老师都用他特有的风格,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引导我们。他要求严格而又不乏幽默,语言不仅引人入胜,更引人深思。作为科主任,张老师时刻以身作则,对科室的患者关怀入微。还记得今年春节前农历二十九,张老师带领着各位上级老师和住培学员巡视病房,向过年不能回家的患者一一拜年问好,和患者手拉手、心连心。“安然接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一切,无论是欢乐还是苦难”“我们一起努力,只要努力就总有希望。”这是张老师经常会对患者说到的话,这不是安慰和怜悯,而是一种鼓励,关心患者要从一句话开始。
张老师对年轻医生要求非常严格,但也更加严于律己,充满着正能量。医院的工作本就异常繁忙,但是作为博士生导师,他经常引导住培学员培养临床科研思维能力。张老师经常亲自带领大家进行临床文献的深入解读,通过“剥洋葱皮”式的层层解析,让大家对文献内涵和疾病的诊疗进展有更深的理解。我们在值班时,就某一个临床问题在凌晨给张老师发微信请教时,竟可以收到他的“秒回”意见。还记得某次文献学习后,张老师要求我们学习临床研究中样本量的估算方法,还没来得及汇报,他已经把具体估算方法发给我们了,他这种诲人不倦的严谨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给予憧憬,焕发激情,激励我们前行!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张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教会我做事,更教会我做人。严谨,严于律己,谨于教人;求真,求知若渴,真才实学。

用“心”来培养住培学员的老师

张老师始终强调团队的力量,我们不仅是他的住培学员,还是他的伙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对我们来说,张老师是一位既能像朋友般聊天,又能如父母般倾诉,且能作为导师来尊敬的人。作为老师,他不仅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还时刻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真谛。或许你曾见识过他在早交班时的“严肃”和“啰唆”,但是回头想想他对于科室的管理、制度的强调、住培学员的关心,无处不体现着他独特的见解和对医疗安全的忧虑。或许你曾听说过他的“一时兴起”,忙里偷闲地在医学院本科办了个肾脏病兴趣班,亲自安排并参与兴趣班的学习内容,带领学弟学妹们更早地接触临床,启发职业思考。
张老师用“心”带领住培学员,用“德”培育住培学员。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中,总离不开感恩、责任、善良这些词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做人和做事的风格。张老师时刻教育我们,再忙也不能忽视父母、迷失自己。“百善孝当先”“春节回家要记得刷碗、做家务”“让父母高兴,不要耍脾气”,假期前总能听到张老师的这些“唠叨”。因为与张老师共事,我们变成了父母眼中“懂事、能干”的孩子,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快乐——谢谢你,张老师。

用“哲人的视野”去启迪住培学员的老师

张老师是一位专注、坚定、具有哲人气质的老师。他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敏锐地发现临床问题,经常教育和培养住培学员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与科研相融合,用哲学视野和辩证思维启迪住培学员认识和揭示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张老师的日常工作异常忙碌,统筹大量的临床和管理工作,但是无论有多忙,他始终视住培教学为重要任务。他既像家长般严厉,又像哲人一样给我们广阔的思考和讨论空间。张老师常说“医生要善于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学会自律,免于庸俗,不负韶华,学有所成”。

幽默与诙谐的老师——累并快乐着

初识张老师,是在大四时“内科学”的课堂上,当时就被他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所折服,他曾诙谐地讲述年轻时被“帅酷的、飘逸的白大褂所吸引“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有幸在住培中成了张老师的学员,才了解到他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无论什么场合,只要张老师在,就绝不会冷场,他总是会在严肃的话题中时不时插入几句“玩笑话”,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沉闷的氛围也会变得轻松愉快。当我们做错了事情,他也会在教育的间隙有意无意地讲些风趣的话,这样一来,大家就算挨了批评也很乐于接受。别的老师总是说“玩得多就会影响学习”,可张老师却常问我们“都玩些什么”,还说“要玩出个名堂”。在他的心中,年轻人仅仅知道读书是不够的,还要有自己的爱好,如果能够兼顾爱好和工作,那才是真的令人佩服。其实张老师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唱歌、主持、演讲、剖析国际形势等,样样在行,不仅平衡了所谓的“玩”与“学”,更是将两者都做得很好。
在生活上,张老师是我们温暖的大家长。张老师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一切,总能一眼看出谁的状态不佳,这时候他从不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风趣地讲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他就像魔术师,用他的睿智和幽默让我们迅速摆脱焦虑,又恢复干劲满满、元气满满的状态。每年的春天张老师都会带领我们集体出游踏青赏花,他带着相机乐此不疲的给每一个“孩子”拍照,陪我们拍年轻人喜欢的短视频。医生的工作、生活节奏很快,因为张老师,我们累并快乐着。我很庆幸能遇到这样一位导师,一位引路人,从压抑到快乐,从平凡到不凡,直至破茧成蝶。

培养积极向上人生的老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医、行医之路漫长而布满荆棘。张老师作为导师,经常告诫我们要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他用各种方式激励我们在最美好的年华尽情挥洒汗水。与此同时,他还教育我们不仅要时刻保持走上从医之路的初衷——履行作为医生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还要牢记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张老师的博士研究生赵宇,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8篇,并于2018年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赴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梅奥诊所深造。赵宇在梅奥诊所努力钻研的同时,仍时刻牢记张老师的教诲——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从医不易,却无上光荣,作为年轻医生,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张老师那份爱国情怀,这种精神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张老师就是我们住培学员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