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优秀住培管理工作者

传道授业 医者仁心——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沈晔

(朱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有这样一位眼科老师,他对眼科医学热爱且执着,对病人用心且共情,对手术脚踏实地且精益求精,对工作恪尽职守且锐意进取。从一名普通眼科医生一步步成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对眼科医生的培养,不仅注重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更要求良好的人品、心态和科研探索精神的培养。作为一个德高望重又虚怀若谷的老师,温文尔雅,具有大家风范,他就是沈晔老师。

授人以渔,言传身教

“手术的成功绝对不是主刀医生一个人的努力,每一场手术都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那是我第一次去观摩沈老师的手术,怀着紧张忐忑的心情到了手术间,却发现沈老师早早就到了,正站在门口核对病人的信息,并安慰着病人。之前还怕老师要做手术可能没工夫理我,而我也不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去提问的学生,也许我只能看看操作,也许我甚至什么也看不到。可他见我进来便和蔼地说:“有些原则和规范一定要一开始接触手术的时候就遵循,这样才能打好牢固的基础。手术的成功也不只是体现在手术的当下,术前术后都要做好工作才算圆满……”我认真地点了点头,之前的忐忑在那一刻全化为充满动力的学习的渴望,而老师如沐春风的话语与教诲,让我对眼科医生这份事业又添了几分热爱和敬佩。
沈老师是一个时刻关注教学的医生,手术前后会详细讲解手术的原则和关键步骤,门诊间隙会提醒住培学员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值得思考的方向。他的教学不只是在规定的讲课和病例讨论中,而是融会贯通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他的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在临床工作中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和层层推进。
在住培带教工作中,沈老师一直对我们手把手带教。他在知识技能掌握方面要求极为严格;在临床教学中,从细节做起,言传身教。在每周三的疑难病例查房时,要求我们积极查阅文献、提前准备,拓宽加深知识面。在讨论时,由我们住培学员先汇报病例,提出诊断意见及治疗思路,最后沈老师带领科室专家们对我们存在的不足给予指导,对相关疑难诊断及治疗加以总结。通过系统的讲课、讨论学习,结合工作实践中点滴的观察积累总结,我们都受益良多。
沈老师始终坚持“以病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来没有专家的架子,温和对待每一位病人,一视同仁,始终把病人的病痛放在第一位。即使是那些对医生不友善的,甚至是那些心存不良的病人,他都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包容他们,体谅他们的难处。还记得我有次跟随沈老师出门诊,有几个病人心急了一拥而入诊室,打扰到了他的诊疗,协助他的年轻医师也被吵得有些不耐烦。这时沈老师完全没有因此变得急躁,他先让正在看病的病人稍等,然后语重心长地跟那些心急的病人沟通,希望他们能遵守秩序,理解我们的工作,安抚好了烦躁的病人的心情,诊疗便恢复了井然有序。我想如果是我,大概也会因为被打扰而生气,大喊几句叫病人们别吵了,可是这样一来可能会更加激化当时的氛围;若是换个方式妥协了,让他们插队,那其他病人看到了也会模仿,更加扰乱了秩序;而沈老师能够泰然处之,心平气和地跟病人沟通,既安抚了他们的情绪也没有耽误太多的时间,这样的处事方式和修养,我需要多少年的积累才能真正地做到呢?
我有次跟沈老师出门诊,一位阿姨诊疗结束后迟迟不肯回去,拿着肿瘤标志物的化验单问沈老师:“医生你看看我的化验单,我的CA199高怎么办啊,我是不是得肿瘤了?”虽然不是本专业的问题,但作为眼科医生的沈老师不仅耐心解释了肿瘤标志物的意义,而且还安抚阿姨的情绪,最后指导阿姨该去看哪个科,并热心地帮阿姨推荐其他医生,全程没有一点不耐烦。事后老师跟我们说,要耐心再耐心,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体会他们的焦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沈老师以身作则,给住培学员们树立了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

勇攀高峰,心系病人

沈老师不仅时刻关注着教学,还时刻关心着病人。有位杭州姑娘,活泼乐观却不幸有着2 600度的近视,这样的近视不仅让她无法正常工作,只能离职待业在家,甚至对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干扰,而辗转求医的她因为超高度的近视让绝大部分医生望而却步,屡次吃了闭门羹。后来,她到了我们医院,正好碰上了在开展“有晶体眼后房型屈光晶体植入术”的沈老师。经过沈老师精湛的手术治疗,她术后第二天便恢复到了正常的视力,她和父母欢欣雀跃,激动万分。当时这项技术只有浙一附院开始使用。一般几百度的近视都已经让人被厚重的眼镜压得喘不过气,被拿掉眼镜的模糊世界中的恐惧吞噬,而她2 600度的近视,要是没有沈老师的帮助,怕是要永远生活在极其不便的生活里。正是沈老师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才让更多病人拥有了可能。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师也者,犹行路之有导也;友也者,犹陟险之有助也。沈老师作为科里的主任,和科里的同事相处丝毫没有趾高气扬的架子,反而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也时常告诉我们,一起共事,关系要融洽,大家都是一个目标,就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我看来,沈老师是一个不甘安于现状的人,他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学术前沿的渴求超乎常人。他不仅担任浙大一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同时兼任眼科主任,还担任众多社会兼职,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却坚持不断地思考和勇于创新,着实令人敬佩。

海西支援

自2010年中央作出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起,沈老师便多次前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开展“海西光明行”白内障复明活动。我也有幸跟随沈老师去了那里,在海拔近4 500米环境下,当地医疗条件相对简陋,且病人的白内障大部分都是“白+黑”的硬核,有部分病人白内障程度已经属于过熟期,晶体膨胀,溶解,甚至脱位,这些都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是沈老师带领团队克服高原反应等身体不适,用自己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给当地病人带来了久违的光明。至2019年,沈老师带队的“海西光明行”白内障复明活动已福及200多名病人,深受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沈老师不仅坚持着言传身教、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的优秀品德,而且理解、关心、爱护年轻医师,热心帮助住培学员成长;恪守着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坚持岗位胜任力导向的教学理念和不断探索、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正是因为有像沈晔老师这样的医者用医学理念、职业道德和教学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年轻医师,才能使其在职业道路上自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