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颅内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在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和MRI常起重要作用。虽然大部分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但是根据影像学所见,再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准确的诊断。
颅内化脓性感染是指化脓性病原体侵入脑组织而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继而形成脓肿,分别称为化脓性脑炎和脑脓肿,二者是脑实质感染发生和发展的连续过程。累及脑膜者称为化脓性脑膜炎,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并存。脑脓肿多由一种化脓菌所致,但混合感染亦不少见。脑脓肿根据感染的途径可分为耳源性、鼻源性、损伤性、血源性和隐源性脑脓肿。脑脓肿发生的部位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耳源性脑脓肿患者75%发生于大脑颞叶,25%发生在小脑半球;鼻源性脑脓肿以额窦炎引起的额叶前部和眶面的脓肿多见;损伤性脑脓肿大部分位于伤道和异物附近;血源性脑脓肿可散布于脑的任何部位,但以大脑中动脉分布的区域最为多见。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于儿童,多发生于额叶、顶叶、纵裂及侧裂脑膜。其中双球菌脑膜炎好发于儿童,也可见于成人。肺炎球菌脑膜炎易发生于老年人和婴幼儿。流感杆菌脑膜炎常见于小于6岁的幼儿。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常见于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常继发于外科手术、腰椎穿刺等。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行播散,也可由邻近感染病灶蔓延、外伤或医源性感染所致。在颅内化脓性感染早期,CT及MRI平扫可无异常表现,化脓性脑膜炎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表现可以辅助诊断并起到定位的作用,其定性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脑脓肿影像表现较为典型,容易确诊。
颅内病毒感染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组以精神、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变以脑实质受累为主,称为病毒性脑炎;若累及脑膜称为病毒性脑膜炎;两者同时受累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病毒性脑炎包括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脑炎和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诱发变态反应所致的急性脱髓鞘病变。颅内病毒性感染以单纯疱疹病毒较为常见。不同病毒所致的颅内感染的组织病理改变大致相同,均有脑组织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胶质增生、脑膜或脑实质的炎性细胞浸润等。病毒性脑炎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精神意识障碍、癫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脑组织弥漫性肿胀,病变主要位于皮质下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分布;CT平扫以稍低密度为主,MR平扫T 1WI呈稍低信号,T 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呈弥漫性、脑回样强化,或不强化。累及脑膜者,增强扫描后可见沿脑沟回分布的线条样强化;累及血管诱发血管炎时可出现脑梗死。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表现为双侧颞叶浅部及岛叶的局限性异常,病变不累及豆状核。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多于出疹后1周左右起病,增强扫描后可见脑回状强化,病变累及脑膜和脑实质的血管,可同时累及大小动脉。风疹病毒性脑炎可见基底节和室管膜下钙化,并伴有脑室扩大、脑萎缩等改变。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依赖于病原学检查。
颅内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行播散引起的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根据颅内结核发病部位的不同,影像学上常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脑膜结核、脑实质结核和混合型颅内结核。脑膜结核是结核病灶单纯累及脑膜,根据其病理改变可分为三种亚型:结核性脑膜炎、脑膜结核瘤、硬膜下(外)结核性脓肿。脑膜结核常出现脑梗死、脑萎缩及脑积水等继发性改变。脑实质结核是结核病灶单纯累及脑实质,根据其病理改变亦可分为弥漫性粟粒性结核、结核结节、结核瘤、结核性脑炎和结核性脑脓肿五种亚型。混合型颅内结核是同一病例同时存在脑膜结核和脑实质结核。目前颅内结核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上以CT和MRI作为其主要检查方法,MRI在显示颅内结核的病理改变上明显优于CT,可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可靠依据,而CT对于钙化性病变的显示则更清楚。由于颅内结核病理变化及转归复杂多样,故颅内结核的影像表现也多种多样。
免疫正常人群中颅内真菌感染很少见,免疫功能低下者,特别AIDS患者和器官移植者是颅内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随着AIDS发病率的上升,影像技术和微生物技术的发展,颅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不同的菌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不同的病理改变。形态较小的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类如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可经血行性播散,到达脑膜的微血管系统,穿过血管壁,主要引起急性和慢性脑膜炎,较少引起脑实质的损害,肉芽肿和脓肿均少见;菌丝类如曲霉和毛霉菌,由于菌丝较大限制了它们进入脑膜的微循环,常引起鼻窦疾病而继发颅内受累,主要表现为脑实质病变,累及血管可以导致血栓性血管炎和真菌性动脉瘤,这些病变可能会发展演化成脓肿或继发性脑梗死;假菌丝如念珠菌,常形成继发于小血管阻塞和组织损害的散在性的肉芽肿性微脓肿,临床常见念珠菌引起的脑膜炎可能是由于单个或小的酵母菌株穿过脑膜的微循环所致。神经影像学检查在颅内真菌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新型隐球菌感染主要表现为V-R间隙扩大、胶状假性囊肿、脑膜强化、隐球菌肉芽肿、脑萎缩等改变,基底节和脑膜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胶状假性囊肿、隐球菌肉芽肿或脑膜强化相对少见。单纯脑实质内曲霉感染早期表现为脑梗死或出血,分布在基底节区、丘脑、胼胝体,随后曲霉在梗死的脑实质内迅速蔓延,并可形成多个脓肿。中枢神经系统白色念珠菌感染在常规MR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增强T 2-FLAIR序列扫描,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脑寄生虫病是全身性寄生虫病的一部分,是由寄生虫的成虫、幼虫或虫卵侵入人体脑组织,经过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分泌或崩解产物造成的免疫病理引起的脑炎、脑膜脑炎或占位性病灶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本类疾病多属于食源性寄生虫病,常由于生食、半生食含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所致。疾病种类较多,多由寄生蠕虫引起,常见的有脑囊虫病、脑棘球蚴病、脑血吸虫病、脑裂头蚴病等。脑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虫体寄生的位置、范围、数量、周围组织反应及血液循环、脑脊液循环障碍的程度,可表现为急性脑炎或脑膜炎,癫痫发作或伴有定位体征的颅内高压症,也可有智能衰退或精神障碍。MRI对于脑寄生虫病的诊断优势主要表现在:①敏感性高:可发现顶部脑表面或脑室内的虫体;②特异性强:对于CT表现不典型的病灶,MRI可有特征性表现;③观察面广:对脑梗死、炎症等寄生虫引起的继发性改变的显示,MRI较CT优越;④成像序列多:DWI、MRS、PWI等对脑寄生病的定位、定性、分期以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AIDS患者的神经系统感染,可由嗜神经性的HIV直接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或者因免疫缺陷而导致的机会性感染,后者包括继发于AIDS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其中以结核分枝杆菌、新型隐球菌、弓形虫、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HIV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先有急性期的直接损伤,随后出现免疫损伤。急性期主要见到的是直接损伤所致的脑膜炎、脑炎,慢性期多是免疫损伤,主要是炎性脱髓鞘改变。
螺旋体感染包括梅毒和莱姆病。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约有5%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会发生神经梅毒。神经梅毒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CT检查约1/3患者无异常改变,约1/3的患者仅显示脑萎缩。CT和MR均可显示继发于血管炎的小梗死和出血灶。神经梅毒的影像表现虽无特异性,但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早期发现和诊断神经梅毒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李宏军 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