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徐景藩临证百案按
- 徐丹华
- 1400字
- 2021-04-04 18:44:05
四、 切诊
除脉诊以外,对脾胃病患者必须按诊腹部。脉诊的时间,每侧寸口切脉不少于一分钟。并养成食指按寸脉的习惯。所按三部脉之前臂应呈水平状,与心脏位置相当。左右两脉,一般均呈相同脉形和脉象,但亦有极少数见反关或斜飞,应细心按寻。
诊脉寸、关、尺三部,一般寸主心肺、关主中焦脾胃,尺脉反映肝肾。故脾胃病的诊法应细心辨识关脉是否有异常之象。
形盛者皮下脂肪稍厚,脉象常较细伏,形瘦者脉较显而大。妇女之脉多细,老人之脉寸口常有纡曲之状。身材魁梧者脉较长,矮小者脉形较短,医者应适当调整三指的间距。
有的患者看见医生后心情紧张,有的患者因行动后匆匆入病室,均可见数脉,故应待病人心情平和或稍休息后方可诊脉。
浮而细者为濡脉,常为脾胃虚弱功能不全之征象,沉而细者亦以虚证为多。
数脉为有热。细而数者,常有虚热,或为气阴之虚较甚而无热证。
脾胃疾患,可见缓脉,常因中焦阳气不振,或气血虚弱所致。迟脉者应注意心阳虚馁。脉见结代者,亦属心气不足或心血瘀阻,当进一步诊察检测,予以心胃同治或治心为主。
“肝病多弦脉”,“多”见并非是必见。脾胃与肝密切相关,肝木犯胃、克脾,症见脘胁痛、泛恶、腹痛即欲便、下利腹胀等肝胃、肝脾不和之证,常可见弦脉。中有食滞,酒辛过度而损肝胃,胆经湿热内盛等证候,亦常见弦脉,且常以关部脉弦为多见。脾胃病而兼有肝阳上扰,阳化内风者,弦象亦较显著。如呕吐频现而眩冒不食,脉见弦象,是乃“胃风”。此外,胃中痰饮内停,其脉亦呈弦象。
弦而滑者,常见于实证,以肝胆湿遏热蕴,湿热充斥者多见。弦滑而长,痛势尚在发展。
涩脉常见于血瘀、气虚血亏之证,细而至数欠清,必须潜心推寻脉之至数。
诊脉常取掌后腕部,此处泛称“寸口”,遇病情危重者,或寸口脉部位有外伤、输液针头粘贴、损伤等特殊情况,还应按诊“趺阳”脉。位于足背两筋之间,侯其迟、数、细、微,测知其病情轻重、邪正盛衰等概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脾胃疾患,必进行腹部切诊。凡主诉有腹痛症状者,先让病人指点痛处,医者以手先按其他部位,轻重适当,边按边问是否有压痛,最后才按其自诉之痛点。腹诊还可结合经络穴位,联系经气络血,并作为痛位的标志,有助于辨证。例如主诉为胃脘痛者,经单指(中指)按腹诊断,凡鸠尾至中脘部压痛者以气滞者为多,属实者多。中脘、建里部压痛,或虚或实,虚者脾胃气虚,实者常有气滞。下脘压痛者,实则气滞血瘀,虚者胃气内虚。胁下压痛,多属气滞,或兼肝胆湿热。胁下结癥而压痛者必有血瘀。上腹以两手交替压之,侧耳闻得有辘辘水声者,胃中有饮,或因下管(幽门管部)约而不利,兼有气血瘀结 。
尚有肠痈腹痛,初发之际主诉痛在上腹,然仔细诊查,右下腹有压痛,医者诊治胃痛久病之人,如诉说突发加重者,更应认真按腹诊查,切勿疏忽,避免万一之中出现误诊。
尚有背痛、腰痛之患者,亦应按其背腰。右中下背肋压痛者,病在肝胆。偏左下背腰按痛者,疑有胰病。
其他如头颈肢体等部,根据患者病痛所在或诊断需要,应予认真诊查。始终从整体考虑,以便了解脾胃以外的其他疾病。
上述问、闻、望、切四诊之间,密切关联,边问边闻,望望再问,边望边切,并非截然分割。这种特有的诊病技巧,可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四诊是传统的诊法,由于感官视听按摸均以体表为主,故均辅以体格检查、物理、化学及某些特殊检查,相互配合,辨证,辨病。利于了解疾病的本质,做出初步的诊断。从表现的征象,判断病机,四诊与理化检查相辅相成,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