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着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
- 任乐乐
- 2760字
- 2020-11-18 18:03:13
潼关 八百里秦川,有我守护
咸阳→渭南→潼关→雍州→汉中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故事·STORY
马超刺槐
淮西大捷之后,韩愈随着唐军的部队凯旋。此时部队正要抵达潼关,随即要向华州进发。韩愈看着浩浩荡荡的部队,忽然文思泉涌,他即刻以行军司马的身份写了这首诗,用快马递交给华州刺史张贾,以此抒发胜利豪情。诗中写道:
军旗猎猎,鼓角齐鸣,大军已经浩浩荡荡地辞别了河南境内的荆山,即将到达潼关。这巍峨耸峙的潼关,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着光彩,此刻四扇山门大开,就好像由狭窄不容车的险隘变为庄严宏伟的“凯旋门”一样。张贾刺史啊,你还是赶快出来准备迎接犒劳凯旋的将士们吧,我们这次能够得胜归来,都是因为宰相裴度大人亲自指挥的缘故啊。
这首《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曾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首快诗”,也是唐绝句中极其富有个性的佳作。它虽未直接写景,但壮观的景象却一览无余地蕴含在字里行间,令人心潮澎湃。潼关险峻耸峙、一望无际的壮阔景象,因韩愈的只言片语,从这首诗中一跃而出,气势宏大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东汉末年,潼关关城便已建立。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小小的潼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享有不错的知名度。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这里一直是扼守雄师东去西往的咽喉。它南依秦岭,北临黄河,筑城立关,倚仗天险,形成千年不破的关隘。
正因为如此,潼关成为进入秦地皇城的重要隘口,潼关不破,长安无碍,而当年唐朝大将哥舒翰,也正是因为丢失了潼关,才导致叛军攻入长安,以至于唐明皇不得不带着杨贵妃匆匆逃离长安,暂避蜀地。
清朝皇帝巡游至此,仰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城,慨之良久,泼墨御题了“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从此,潼关便享有了和山海关一样的荣誉。两个名关,一个踞东,一个坐西;一个亘南北,一个断东西,都肩负了护京城、保中原的重责。
而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的《潼关》一诗中也写道:“时平容易度雄关,拍马河潼自往还。一曲熏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登陴版牌丁男壮,呼酒烹羊守吏闲。最是绿杨斜掩处,红衫青笠画图间。”
不过,关于潼关最著名的典故,却莫过于“马超刺槐”。在潼关县境内有一棵槐树,名叫“马超槐”,又称“马超刺槐”。相传三国时期,凉州镇守马腾因儿子马超举兵反对曹操,被曹操杀死。马超听说之后,雷霆大怒,发誓一定要杀死曹操,为父报仇。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八月,马超同曹操激战于潼关,曹军大败。为了保命,他不得不舍弃部队,独自带着几个亲兵逃离战场。但马超为父报仇心切,他见曹操逃跑,便带着部队穷追不舍。
曹操是有名的美髯公,马超就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喊:“那个长须的就是曹操,不要让他跑了!”曹操一听,急中生智,立刻割掉了自己的胡须。但马超的西凉军仍然不肯放过他,他们追了一阵,又在后面叫道:“前面穿红袍的就是曹操!”曹操不得已,只好又将长袍脱掉抛在路边,继续逃命。
正在曹操奔走之时,突然觉得背后风声虎虎,回头一看,正是马超,他顿时惊恐万状。而左右将校见马超追来,都各自逃命,完全不顾曹操的死活。这时,只听马超厉声大叫:“曹贼,你跑不了!”
潼关旧照
一听此声,曹操吓得连马鞭都掉到了地上。失去马鞭,马就跑得更慢了。马超一见,从背后提枪便刺,哪知曹操绕树而走,马超盯住他的后心,举矛猛刺,却不料刺中了那棵大槐树,等他急忙拔下时,曹操早已逃远了。从此,当地人就把这棵树命名为“马超刺槐”。
教养关键词·KEY WORD
1.感受历史的喜与悲、生与死
潼关是战争的“天堂”,而战争正是历史最令人震撼的一面。在这片狭隘的关口前,生命的逝去就好像我们丢了一毛钱的硬币一样简单。不必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让他站在潼关遗址前面,静静地领悟历史上的喜与悲、生与死。
2.学会对历史进行反思
三门峡水库建立之前,潼关原本是关中最大、最繁华的县城。可如今,当我们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时,这座历史的大“功城”却早已沉没在黄河之下。三门峡水库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利是弊,让孩子自己找出它的答案吧。
3.领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境
潼关在,中原在,潼关失,中原失,这是历史无数次验证的铁律。带孩子来领悟一下,这个小小的关口究竟是如何以四两拨千斤,抵挡自西来犯的千军万马的。
提示·TIPS: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它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里面说:“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
风景·SCENERY
带着孩子边走边看
潼关,与早已埋没于沙砾之中的玉门关、阳关不同。自汉至今,历经千年,作为关中的东大门,它经历过大小战役数十次,从未懈怠,直到退役的那一天,它的风采也依然壮丽宏伟。
据说,在40多年前,黄河流经城外的沟底,距离城墙好几丈,水流湍急,水浪拍打岸边岩石的声音,几里外都听得见,而靠岸的船还要十几个人拉纤。那时,潼关老县城的北墙就紧靠着黄河,南城墙则建在山上,而且远远地伸到了山顶上,宽宽的石墙有12个垛子,当地人把那称作十二连城。
四面高高的城门楼和西安城的一模一样。每到晚上,城门一关,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在城外的人,东边到不了西边,西边到不了东边。南面有山,北面有水,中间的通道被县城堵得严严实实。而潼关,也因为占据了东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成为关中最大的县城。
本来,潼关可以安静地矗立在黄河之滨,默默地任由岁月将它的一切痕迹抹去,逐渐被山藤倾覆,如此度过余生。但世事难料,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被无情的黄河之水淹没,再也不复人世,留给我们的,只有数道城墙遗迹,还有静静守护在它身边的巍峨壮丽的秦岭。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应当带着孩子到潼关,并告诉孩子,旅程的目的地,承载的不一定全都是欢乐,古迹所诉说的,也不一定都是辉煌的过去,而“兵家必争”,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好的词汇。
潼关古城东门遗址
明清的潼关古城,除城墙上的宏大建筑外,在关城内外,山上山下,还建有30多处庵堂寺庙以及木石牌坊,这些古建筑物,雕梁画栋,飞檐叠嶂,古色古香,构筑精美。
潼关古城东门遗址
到了清代,潼关城内的街道主要有育贤街、帅府街、四牌坊街、牌楼南街、牌楼北街、府部街、县门通街、下南门街和西关大街等50多条巷道,起伏密布。在这座不大的城池内,有如此之多的街、巷和古代建筑,其繁华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秦岭
秦岭
潼关南面的秦岭峰峦起伏,苍翠清新,令人赏心悦目。每当雨雪前后,景象更为佳妙,峰峦中游云片片,若飘若定,来之突然,去之无踪。有时如丝如缕,有时铺天盖地,或如高山戴帽,或如素带缠腰,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迨旭日初露,锦幛乍开,五光十色,山为画,画为山,画山融为一体。
■诗词延伸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