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我国当下实施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分析(2007年至今)

2.1.4.1 助学金政策的转向:国家助学金的回归

进入21世纪,国家越发重视教育公平问题,陆续出台关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相关政策。2003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划拨200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用于中职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工作,推动地方探索新形势下中职学生资助政策途径。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

2006年,财政部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两个文件,初步描绘了国家建立中职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两个文件依据《决定》,全面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的基本内容,强调以满足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中等职业学校、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的作用,努力构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同年,为了推进中职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政策,国家设立中职国家助学金,用8亿元资助了80万名学生,每生每年100元,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加上地方资金,2006年共资助200万名中职学生。陈至立在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364/moe_2732/moe_2734/tnull_47184.html.

2007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把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纳入国家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并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评审程序、管理与监督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6月,财政部、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两个配套文件,标志着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正式建立。自2007年秋季学期起,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全面实施。自1983年人民助学金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历经24年,国家助学金制度再次全面回归。

2.1.4.2 学费政策的转向:免费政策的回归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与此相对的则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萎靡不振,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我国首先于2007年开始实施中职学生助学金资助政策,紧接着,于2009年12月,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财教〔2009〕442号文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为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先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正式进入政策实施阶段。

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目标之一。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决定: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10月22日,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财教〔2012〕376号文件《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对免费政策予以规范和说明。至此,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的受惠者范围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又向免费教育的目标迈进了一步。自1991年实施收费政策之后,历经19年,中职免费政策再次回归。

2.1.4.3 免费加助学金政策回归背景分析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项牵动全局的转变,是20世纪90年代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不仅对于毕业生的就业体制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支配作用,而且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以及职业教育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杨金土.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职业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

1.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发展困难期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80—1998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9688所增加到17106所,学生从226.3万人猛增到1126万人,增长了4倍。同期,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计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3085万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30年同类毕业生总数的4.5倍。杨金土.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职业教育改革[J].职教论坛,1998(12):4-1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在1994年出现一个高峰,占高中阶段的63.99%。1990—1993年,我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与高校招生比例从3.8:1迅速下降到2.5:1;1999年国家为了刺激消费、推动经济的增长,出台了高校扩招的政策,普通高中毕业生数与普通高校招生数比例下降至1.65:1,从而强烈刺激了普通高中的发展,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日益紧张。1996—199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的增长趋于缓慢,1999年,中等职业教育共计招生473万人,比1998年减少46万人。杨金土.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职业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用人单位要求学历层次高移化现象,中职学生毕业之后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学生家长更倾向于让子女就读普通高中,进而进入高等教育,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保证。由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等值机制尚未形成,接受高层次、高质量的普通高等教育就意味着在未来竞争中可获得比较理想的职业岗位,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层次相对较低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职业学校势必受到社会冷落。

2.国家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等,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劳动力数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只有通过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意味着提高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只有如此,才能减轻人口红利期所剩无几、劳动力数量优势逐渐下降所带来的压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结构调整赢得时间。蔡昉.刘易斯转折点及其政策挑战——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摘要)[EB/OL]. 2007年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08/03/2007.

人力资本的重要衡量标准是其受教育水平,可以说,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对于发展劳动力潜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提高劳动力质量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职业教育又是教育体系中与市场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我国劳动力短缺的经济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就成为提高我国劳动力质量,即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日趋艰辛形成了一对矛盾。面对这样的形势,国务院于2005年颁布了国发〔2005〕35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编.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文件选编(1996—200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6-31.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首先于2007年制定并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助学金政策,紧接着于2009年制定并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虽然这时的政策范围并不是全员享受,但是依据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最终目标,的确是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员免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