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学院

宇航学院

【概况】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简称宇航学院)成立于2008年12月,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宇航推进技术、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材料和结构设计与评价、高超声速流体力学和航天发射技术领域教学和科研;设有飞行器工程、飞行器控制、发射与推进工程和力学4个系,深空探测技术、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技术、空间柔性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和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4个研究所;负责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其中飞行器设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力学学科是北京市和工信部一级重点学科;设有2个国家级课外大学生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2个北京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院负责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力学学科)、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航空宇航学科与技术学科)。

2015年,学院有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13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4人、副教授61人,具有博士学位103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511”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新进教师4人,新晋教授2人、副教授6人。推荐的洪家旺博士入选“青年千人计划”。

2015年,学院有本科生907人,硕士研究生492人,博士研究生265人。

(胡更开)

【党建工作】2015年,宇航学院党委共有34个支部,其中教师党支部5个、学生党支部29个。学院党委制定学院总体工作方案,组织推举学院党代表,听取和整理对学校工作报告的修改意见,组织代表团多次讨论、整理党代会提案。学院党委制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组织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梳理,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3个专题学习,主讲2次专题党课。学院党委在党政联席会上8次学习部署党建工作,传达和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和学校领导的系列讲话精神,坚定班子政治信念和党性意识,通报党内警示的案例和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2次全院党员群众党史党风参观学习活动,召开2次党支部书记会议部署基层党建工作。

学院班子利用暑假走访毕业生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和教师开展合作科研情况,组织接待和出席7次校友举行的纪念活动、座谈和捐款仪式,组织有针对性的募捐。校庆期间学院筹得现金捐款605万元、实物捐款640万元,为学院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2015年,学院补充了一位年轻副院长,补充了4位年轻的院长助理。

(于倩)

【学科建设】2015年,学院制定学科“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第四次学科评估准备工作。学院重点推动力学学科与航天科技的融合,突出学院在航天结构动力学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对力学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聚焦并形成特色。学院先后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空间结构机构动力学与控制联合实验室,与航天七〇二研究所成立航天结构测试与分析联合实验室。学院“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111”引智基地申报成功。召开北理工力学学科国际评估研讨会,聘请校外专家对学科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崔平远)

【教学工作】2015年,宇航学院教学工作重点是“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二期)”迎评工作。学院针对迎评工作抽调了各个学科的骨干力量,专门组织迎评工作小组,确保迎评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推进研究生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会议的活动,共有37名博士、13名硕士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会议,选送1名学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7名学生出国联合培养。学院获评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组织编制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学科博士、硕士国际学生的培养方案,招收2名国际博士生、1名国际硕士生,落实学习、研究场所,开设7门英文研究生课程,邀请3名国外教授讲授研究生课程。举办“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前沿”“力学前沿”夏令营,录取38名学生,部分学生在其本校专业排名前10%,其中,7人保研到宇航学院。学院制定《宇航学院2015年接收应届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办法和实施细则》,对优秀生源和联系导师给予奖励;学院保研博士26人,保研硕士46人。开展航天工程硕士宣传推广活动,与兵器844厂、051试验基地建立联系,确定在西安设立一个工程硕士班。组织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专项研讨工作,组织专业硕士培养的总结和评估工作。组织制订了《关于2015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办法》《宇航学院201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办法》《宇航学院2015年研究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等文件,组织编制与研究生培养相关的推进计划建设项目论证。学院学术型研究生精品课程立项建设2项,获批2014年度研究生教学团队立项建设1项,获批2015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建设3项,获批2015年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计划项目3项。组织开展博士生导师上岗注册工作,新增博士生导师5人,新增硕士生导师5人。招收硕士研究生167人、博士研究生69人,招收4名工程博士。取得博士学位证书53人,取得硕士学位证书136人。开设59门研究生课程,选课人数1990人。

(赵良玉 王宁飞)

【科研工作】2015年,学院科研经费到款额136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直接经费1805万元,其中,群体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学院获批自然科学基金直接经费数额列居全校第一名,获批项目数量列居全校第二名。学院发表SCI论文136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2015年,学院成为学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负责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均列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组织开展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工作,完成相关培训、资料准备工作,通过新时代认证中心的两次监督审核。组织生产项目的质量内审、生产管理等日常工作,实现年初制定的科研生产质量目标。

(荣吉利 王宁飞)

【实验室建设】2015年,宇航学院“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建设,学院获批“深空探测器导航制导与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荣吉利)

【学生工作】2015年,学院学生工作重点推进“全员育人,共同成才”,完善学业辅导平台,深化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工作相结合,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和创业指导中心。实施入学导航工程、思想教育工程、专业教育与学业规划工程、学风建设工程、素质教育工程等五项工程建设,构成宇航学院“一年级工程”的动态工作体系,实践行动服务学生、全方位教育学生、全过程关爱学生的工作理念,促进一年级学生思想道德、专业素养、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能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自身学习,通过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肖雄)

【交流与合作】2015年,学院获批国家外国文教专家重点项目4项、常规项目8项;申请学校资助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获批6人次;学院师生进行国外访问交流等79人次(学生55人次、教授24人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包括国际空间碎片动力学与控制会议、中德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会议、非均质材料波动力学会议;主办国内学术会议1次。上报学院2016年公派出国申请169项、外国文教专家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12项,并上报2016年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及国际会议计划。学院与法国巴黎天文台签订《小行星探测任务合作协议》,与慕尼黑工业大学签订《无人飞行自主控制技术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学校小行星探测论证组与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合作,联合论证的中国首颗小行星探测任务方案得到了科工局科技委和探月中心等相关专家的支持和肯定。学院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短期合作或出访交流合作65人次,包括以色列理工大学Len Pismen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Filippone 博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空间研究所Jian Guo博士,Chan Aerospace Consultants 的Ken Chan 博士,美国密苏里大学信明教授,哈佛大学Weitz 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F. Holzapfel教授、Dambeck教授、Spiess博士,慕尼黑国防军大学Schulte教授,南非半岛科技大学孙博华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黄国梁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Norris教授,法国巴黎天文台副台长G. Perrin 教授,Marco Polo-2D 首席科学家Ian Franchi教授以及M. A. Barucci教授等。

(崔平远)

【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中再创佳绩】9月27日—10月2日,学院在“2015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取得好成绩。该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联合主办,分为竞技项目和创新评比两个大类,全国90多所高校的1800余名师生参赛。宇航科技创新实践基地42名学生参加7个竞技项目的比赛,并提交4件创新作品参加创新评比。由付志栋教师指导的“基于弹头模块的变体四旋翼无人机”“Aqulia——高灵活便携快速部署侦察装备”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创新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王正平教师指导的“‘绿洲信天翁’号载重飞机创新设计”获得创新评比三等奖一项。此外,学院“太阳能飞机”项目获优秀飞行奖,“嫦娥奔月”项目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电动滑翔机”项目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垂直起降载运”项目成绩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团体第六;“对地侦察”项目获得二等奖一项,“限距载重空投”项目获得三等奖一项。北京理工大学获得“优秀团队奖”。

(杨宝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