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技术先锋: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火箭和航天器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 李颐黎
- 2419字
- 2021-11-22 17:06:22
总序
2018年8月21日是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60周年纪念日,以此为契机,我们组织出版了纪念“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建所60周年”丛书,彰显了60年研究所在火箭和航天器技术、航天器回收与着陆技术以及空间光学遥感器技术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目前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航天器回收与着陆技术、空间光学遥感器技术、空间激光探测技术、航空光学遥感技术、空间复合材料结构成型技术和航天器火工装置技术的研发。
研究所从建所之初的中国科学院1001设计院到上海机电设计院,从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以下简称七机部八院)到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尽管其隶属关系、领导体制、名称、地点、研制任务和专业发展几经调整,但研究所发展航天、富国强军的历史使命没有变,敢想敢为、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没有变。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研究所紧跟时代步伐,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研究所在火箭和航天器技术方面开展的研究,为我国成为航天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0年2月,研究所研制了我国第1枚液体探空火箭T-7M,并成功地飞上蓝天,揭开了我国空间探测活动的序幕。毛泽东主席视察时称赞它的发射成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至1987年,研究所共研制了3代16种型号近200枚探空火箭(包括核试验取样火箭)。1965—1967年,研究所创造性地将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我国第1枚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完成了初样研制。为“长征一号”首次发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所于1960—1968年提出了返回式卫星总体技术方案,承担并圆满地完成了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1986年3月,我国启动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项目研究时,研究所凭借着敢为人先的精神,主动承担了中国载人技术发展途径研究和多用途飞船概念研究工作,成立了直属所领导的高技术组。高技术组在全面深入总结研究国外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论述了我国载人航天应以飞船起步的技术发展途径,提出了多用途飞船的初步设想,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途径的选择起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的立项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神舟号”飞船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1992—2007年,高技术组的航天技术专家参加了“神舟号”飞船的总体设计工作,对“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航天器回收与着陆系统研制的单位,引领我国回收与着陆技术发展。1960年4月,研究所首次成功地回收了T-7M火箭的箭体,截至1987年探空火箭研制任务结束,研究所先后完成了13种型号23种状态探空火箭有效载荷的回收任务。研究所还解决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轨飞行时“看得见”的问题。1976年12月10日,研究所首次成功完成科学实验卫星回收舱的回收任务,截至目前,研究所共承担了25颗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确保了各类空间实验载荷安全返回。研究所完成了我国第1枚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数据舱的回收,共完成了7种型号12种状态战略武器的数据舱回收以及9种型号10种状态战术武器局部或整体回收。自1992年开始到现在,研究所已完成“神舟号”飞船6次载人回收与着陆任务,将14人次航天员安全带回地球,圆了中华民族载人航天的梦想。
研究所作为中国空间光学遥感事业的主力军,不断刷新中国空间光学研制的高度,推动我国空间光学遥感器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研究所从1967年开始承担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研制任务。1975年,研究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胶片型航天光学遥感相机,获取了有价值的空间遥感资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空间光学遥感器技术的国家。1987年,研究所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航天测绘相机系统。1999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传输型对地观测资源卫星,星上装载的多光谱CCD相机、红外多光谱扫描仪均由研究所研制。2000年,研究所又成功研制了我国“资源二号”卫星对地观测相机,使我国对地观测迈上了新台阶。从2007年开始,研究所参与了“高分专项”的论证和实施,承担了11型高分光学卫星中8型卫星的光学载荷研制任务,占高分光学载荷研制任务总数的81%,负责研制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四号”“高分五号”卫星光学载荷均成功在轨运行,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套丛书以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发展历程为主线,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研究所从事的航天工程的相关系统或分系统发展经历、各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关技术的攻关过程及取得的成就。从中可以看到,各项航天工程意义重大且充满挑战、成就举世瞩目而来之不易,研究所各阶段各方面的成就都是60年来在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航天工作者满怀爱国情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严谨务实取得的。
这套丛书作为航天科技发展史的高级科普类读物,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一是鲜明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丛书中的三本书分别从火箭和航天器技术、航天器回收与着陆技术以及空间光学遥感器技术三方面加以论述,既重点突出又相互衔接。二是广泛的知识性和普及性。这套丛书突出读者感兴趣的知识点,满足社会公众对相关航天科技知识的渴求,语言流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三是高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这套丛书编写人员既有在相关领域工作的专家,又有在科研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他们大多亲历了相关航天领域的任务研制,是各自领域及专业的权威人才,可以使编写内容概念正确、数据科学准确。
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宣传我国相关航天系统和航天专业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增强民族自信感和创新精神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将激励更多的青年及航天界职工热爱航天、投身航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为建设航天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所长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党委书记
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