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力如
- 中共陕西省党史研究室 中共志丹县委
- 2072字
- 2021-03-26 13:32:55
我和曹力如筹备真武洞祝捷大会(节选)
西北野战军于1947年5月2日发起蟠龙战役,5月4日攻克蟠龙镇,消灭胡宗南部一六七旅6700余人,俘旅长李昆岗,缴获军服4万套、面粉1万余袋、子弹上百万发和一些药品。这基本上解决了解放军当时短缺粮食、被服、医药等问题,士气大振。休整四天,胡宗南率部匆匆赶来,我军转移集结在安塞地区真武洞一带休整。联络部对李昆岗等俘虏进行了教育改造工作。周恩来副主席代表党中央、毛主席、任弼时,率西北局副秘书长曹力如等前来慰问和祝贺。
5月14日,总部决定在真武洞开一个万人庆祝大会。彭德怀司令员命我与曹力如负责筹备大会会场事宜,并特别叮嘱要搞得宏伟肃穆,不怕暴露。我迟疑地看了一下彭总,还没发问,彭总便把手一挥说:“你还不理解这个是干什么?快去干呀!”我和曹力如这才心领神会,转身就走。
我和曹力如仔细勘察地形后,将大会会场选择在真武洞前面的一块四山环抱、平坦开阔的盆地上,在司令部、政治部的两个警卫连、地方工作队、民众剧团、苏一平领导的西北文工团、当地群众协同参与下,动员群众送来了一千多块门板和木板、几百捆柏树枝,竖立起一个约两千亩地大的八卦形寨栅,按着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方位,设有六个旁门,坐北向南为主席台(乾位),主席台对面设有大门(坤位),大门两旁设有耳门,形如牌坊,所有六小门、南大门和主席台,均用柏树枝装饰成绿色花盖,大门两旁耳门两边写了对联,大门上额写有“庆祝蟠龙大捷”的横幅,气势雄伟肃穆。会场分别画有各旅和总部直属部队区域标示图,以便部队按图入内就位。但由于目标特别显著,敌机发现后,频频飞来侦察扫射。部队隐蔽在附近树丛中,不能按时进入会场开会。政治部副主任张德生有些生气,批评我不该将会场搞得那样宏伟暴露。我说彭总之所以叫我这样大搞,是有他深刻用意的。张德生问:“有什么用意?”我说:“一则可以大张旗鼓地长我军志气,灭敌人威风;二则可动员群众,安抚人心;三则可以叫周副主席看后回去报告中央和毛主席放心;四则可以吸引敌人。”刚说到这里,张德生同志笑着说:“乱弹琴,这不是给胡宗南打义务报告,说咱们部队主力在这里?”我也笑着说:“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虚虚实实,阳示阴用,声东击西’嘛。彭总之所以做此特别安排,必有深谋远虑之计。”张德生不再说什么,转身回去向彭总报告。
正当我和曹力如等继续查看会场布置情况时,彭总和张宗逊副司令员、张德生副主任等也来查看会场布置情况。我也就随着彭总汇报会场布置情况,并呈送了八卦会场设置图。彭总看后高兴地说:“好呀!范部长巧设‘八卦迷魂阵’,只待胡宗南来破阵。”说罢,用手握着我的手说:“你给张副主任说的意见正合我意,就这样干吧!大会由你主持,部队调动由张副参谋长负责。”
5月14日下午4时,在民众剧团、西北文工团敲锣打鼓和民间铳炮隆隆声中,边区军民5万多人,有条不紊地按图进入会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真武洞祝捷大会开始了。周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向英勇善战、卓著功勋的西北野战军指战员致以热情洋溢的祝贺!并宣布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继续留在陕北,指挥边区军民和全国人民与敌人战斗,直到取得胜利。与会的军民欣喜若狂,欢呼着,跳跃着,把帽子抛上了半空;文工团敲起了锣鼓,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声响彻云霄!果不出所料,从大会的第二天起,敌人的飞机如获至宝,连续不断地对真武洞会场的八卦阵门板,如临大敌地狂轰乱射,我们躲在真武洞石窑洞里看,有位同志喊道:“胡宗南,真孝道,送了武器、白面和军装,还来祝贺放鞭炮。”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彭总深夜召我和曹力如谈话,说明部队即将转移,要求曹秘书长发动安塞地区周围群众和民兵,村村要浓烟高冒,四周山坳上要疑烟四起,引诱敌人到安塞来扑空。果不出彭总所料,当我军向北转移到陇东和瓦窑堡一带后,胡宗南七个旅才从绥德一带匆匆忙忙南下前来进攻安塞,扑了个大空。按毛主席的计划,我军开始了第一次攻打榆林战役,虽然未能得手,但却把敌人搅慌了手脚,忙把南下解蟠龙之围扑了空准备向安塞进攻的钟松、刘戡等部北调解救榆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胡宗南军循回往返,疲惫不堪,减员过半。人们当时把这种军事局面叫作“毛主席牵着胡宗南的鼻子走”,有的人说“胡宗南听毛主席的指挥”。
这期间,大约是5月20日,部队准备北移打榆林前夕,总部突然下令,政治部主任徐立清调六纵任政治委员,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李真任直属政治部主任,组织部部长张国声调一纵任政治部副主任,陈竟波任组织部部长,民运部部长李宗贵调骑六师任政治委员,惠庆祺任民运部部长,任命我为政治部秘书长兼联络部部长。同时,将政治部的警卫部队和工作队、民众剧团、文工团和本部各部合编为一个支队,由我负责指挥。从此,联络部实际上变成一野政治部的“不管部”。除本职工作外,还成了行军、宿营、警戒、秘书和总务等无人管理事项的“都管部”。实践证明,这一特殊的组织形式,不但没有削弱联络工作,而且大大地加强和扩大了联络工作。
(节选自《范明回忆录》(1914—1950),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357页至第360页,标题是编者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