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源泉 真实是力量——国家一级编剧 霍秉全

霍秉全,陕西眉县人,1949年生,国家一级编剧。担任《综艺大观》《人间万象》《曲苑杂坛》《梦想剧场》等多个栏目编剧、撰稿、编导、艺术指导。作品有《张三其人》《又一个黎明》《阿斗》《声声入耳》等。曾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田汉戏剧文学奖、曹禺戏剧奖等国家级大奖和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等奖项。

“戏剧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在渴望表达时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一个真正的剧作家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必须天性健康真诚,决不会自欺欺人、故弄玄虚、装腔作势,因为他不会违背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以上话语是国家一级编剧霍秉全面对媒体时的真诚告白,也是他尊崇戏剧艺术的“真实表达”和反映他戏剧创作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早在西北大学作家班上学的时候,霍秉全就以思想锐利,别与常人。在同学录的毕业留言上,他说:“曾渴望表达,但不幸的是选择了戏剧。”虽然语出惊人,却是有的放矢。因为当时看到的许多剧目都是“达表”,是表面、表层、表象、脸谱化,表里不一,而不是真实的“表达”。霍秉全认为这是戏剧的不幸。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他始终以真诚的情感观照现实生活,先后推出小品《张三其人》、电影《刮痧》和四幕喜剧《阿斗》等优秀作品,获得中国田汉戏剧文学奖、中国曹禺戏剧奖等国家级大奖和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等奖项,奠定了他陕西优秀文学艺术家的地位。

霍秉全的代表剧作《又一个黎明》源于作家对生活的挖掘。1996年,他在报纸上读到一篇名叫《迟到的忏悔》的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有着对人性的拷问,有着忏悔意识的觉醒,它点燃了长期萦绕在作家心头对于这一主题的创作欲望。

擅长心理描摹是这出戏的特点。对于何亮——这个小时候恶作剧酿下大错的戏中主角,作者先让他处在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状态,然后再让他陷入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旋涡里,一个个接踵而来的人和事都让他心里过不去。“我试着处在这个人物的位置上,我试着去面对、去判断、去选择、去捕获自己的心理感受——焦虑、不安、痛苦、自责、挣扎、忏悔……人格的升华。正是有了这些真实的感受,对人物有了自以为可靠的把握,我才有了表达他们的强烈愿望。”作家这样揭示他对人物的心理体验。

从英雄无悔到英雄有悔,由于深刻辨析和剖白这一敏感题材,《又一个黎明》被业界誉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在四幕喜剧《阿斗》中,霍秉全再一次表现出他锐利的思想锋芒,向甚嚣尘上的概念化封建帝王戏“叫板”。他认为,我们的电影、电视剧里出现了太多的封建帝王形象,他们多被描写成高大威猛、明察秋毫的英雄,励精图治、心系天下的圣人,乃至高叫着“真的想再活上五百年!”那些讴歌封建帝王的作家、导演是从何处迸发出那么高昂的激情?那些专制体制下的暴君,为什么被一批又一批看客啧啧称颂?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笔下的阿斗在陈佩斯轻松的自嘲中开始颠覆,传统认识中扶不起的阿斗变成一个人文主义的伟大的阿斗。

2008年《阿斗》上演后引起戏剧界震动。著名剧作家张平谈道:“这个戏在泛政治化的戏剧背景下,是一个大突破;这个剧本的出现使陕西戏剧创作又上了一个台阶。剧本从许多方面对社会提出质疑,一反传统英雄史观,使我们重新认识、思考历史上的运动、革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折射现代。”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所长丁科民说:“这是很另类的戏剧。读过迪伦马特剧本《罗慕路斯大帝》的人成千上万,唯独我们陕西的剧作家写出了与之同构的《阿斗》。”因为具有人文情怀,他笔下的阿斗可能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

谈到戏剧创作的乐趣,他说,全身心投入创作所体会到的自然而又真实的快乐,远胜过成功后的喜悦。在他看来,听了几句夸赞的评论就满足的剧作者是没多大出息的。追求完美并甘愿为此付出代价,尽管那代价有时显得是超乎寻常的沉重,但换取的是对人生、对艺术真谛的实实在在的感知。

(巨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