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地处汉唐“丝绸之路”通衢咽喉之地乾县城北梁山之巅的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是唐代帝王“依山为陵”葬制的典范。其仿唐长安城格局营造的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园,列置着众多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群,目前已发掘的皇室公主太子等陪葬墓内出土的唐三彩、墓室壁画、石椁线刻画等历史瑰宝,赢得了世人“天下第一合葬陵”“历代诸皇陵之冠”“唐陵典范”“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唐代绘画艺术的地下画廊”和“唐代文化艺术的地下宝库”等诸多美誉。1961年3月,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乾陵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7年6月,乾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中国段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2年4月,乾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国家首批丝绸之路申遗名单”; 2013年9月,乾陵唐文化景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陕西十大文化旅游景区”; 2016年10月,乾陵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列入“全国创建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 2017年11月,乾陵被陕西省文物局公布为“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
“两帝一陵一世界,三山一景一美人。”自从唐代“二圣”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武则天先后入葬梁山,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名山便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有了梁山,便有了乾陵,有了乾陵,便有了乾陵的宝藏,也便有了乾陵文化的载体。丰富广博的乾陵文化,不但包括乾陵两位墓主人执政时期创造的辉煌灿烂的盛唐社会文化、乾陵所在地梁山的历史文化、乾陵当初营建的规模宏大的陵园和富丽堂皇的建筑、陵园地面设置的大型石雕刻群、埋入乾陵地宫的宝藏及乾陵陪葬墓出土的诸多珍贵文物;也包括历代学人对乾陵及其墓主人和陪葬者的评述;包括历代显宦和名人雅士对乾陵所在地梁山及其墓主人的诗词赋颂和抒怀题记;包括现当代人们为乾陵撰写的楹联佳句;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乾陵文化的珍贵元素和载体。作为乾陵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诗词曲赋和楹联佳句,是中国古代陵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机缘巧合,我们有幸成为乾陵的守护者,而作为乾陵的守护者,历史赋予的一个特殊而光荣的使命,那就是保护乾陵、研究乾陵、宣传乾陵、利用乾陵,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他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遵循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组织有关业务人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蒐集、整理、编撰了这本数十万字的《乾坤之间——唐乾陵艺文志与大事记》,这是我们立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乾陵文化研究和乾陵文物旅游事业创新发展的心血结晶。
《乾坤之间——唐乾陵艺文志与大事记》一书,基本遵循志书体例,辑录了自唐高宗安葬乾陵、合葬女皇武则天至今1300多年间吟咏乾陵的300余首诗词曲赋;与乾陵有关的游记、文论,乾陵现存的石刻碑志铭文;近现代以来为乾陵撰写的350余副楹联佳句;以及自有乾陵以来,其地发生的诸多大事和变迁。此举既填补了乾陵文化研究的空白,也梳理了乾陵文化发展的脉络,更重要的是为了解、研究和宣传乾陵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可谓一部乾陵变迁发展的“家谱”,读之用之,既可以增识益智,陶冶情操,亦可以鉴古知今,察往思来。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前,我们已经步入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蓝图,踏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相信《乾坤之间——唐乾陵艺文志与大事记》的付梓,将会激励我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乾陵的文物旅游事业,特别是乾陵“丝路申遗”和乾陵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是为序。
乾陵管理处主任
乾陵管理处副主任乾陵博物馆馆长
2018年10月于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