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迁人
  • 冷梦
  • 972字
  • 2020-11-18 17:14:58

8

周总理“6·4”指示一再强调团结:不勉强,要瞻前顾后,照顾四面八方,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一部分人之所以比较勉强、顾虑多,内心的矛盾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不愿离开交大;二是不愿长期离开上海。既然迁校是为了爱护交大,是要交大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是为迁校而迁校,因此,杨秀峰部长及彭康校长他们吸收一些老教师的合理意见,同时向交大党内外的领导同志征求意见,酝酿出了一个新的迁校方案,即交大分设于上海、西安两地,而且统一领导,师资设备互相调剂。这个方案,对原定的全部西迁的计划做了必要的调整,经请示总理同意,很快为大家所接受。它最大的优点是既解决了部分人内心的矛盾,有利于团结,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同时又照顾了上海发展的需要,实际上也解决了交大的发展问题。是年7月,交大召开校委会扩大会议——吸收西安校委会人员参加,由彭康校长将上述迁校新方案提交会议讨论,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顺利通过。

发生在1957年春夏之交的交大迁校风波,至此平息。

但事情还没有完。

从以后事态的发展来看,交大分设于上海、西安两地只能是权宜之计。事实就是,一套班子,两处学校,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在历史上一共并存了大约两年时间,从1957年到1959年。这期间发生的一件重大事情就是,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交通大学的西安和上海两个部分均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这个时候,一所大学分设在南北两地的弊端却越来越明显。到了1959年6月,教育部给国务院专门报告说,1957年的时候,根据上海、西安两地的需要,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往西安,新兴专业设在西安,交大的西安部分朝理工类大学的方向发展;小部分留在上海,其中有老的机电班底,也有内地无法发展的造船、运输起重等专业学科,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到1959年,两部分的规模都有了很大发展,而且管理上有诸多不便。因此,拟将两个部分分别独立,建成两所学校。上海部分改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改称“西安交通大学”。

1957年7月12日,《光明日报》刊文《交大决定分设西安上海统一领导》

1959年10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启用新校印

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方案。

这就是前后历时近五年,从1955年到1959年,交通大学西迁这一历史事件的大体脉络,也是后来由于这一事件而诞生了一东一西两所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原因和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