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业板改革 更好服务新经济

李鸣钟

2020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中国证监会和深交所相继发布主要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启动。回顾创业板10年发展历程,作为推动创新与资本有效融合的核心平台,创业板始终坚持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定位,已经成为中国新经济企业的重要集聚地。在当前背景下,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有利于提升创业板市场功能,对于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业板筑成新经济企业集聚地

2009年10月设立的创业板的定位为服务创新创业企业,与主板服务大盘蓝筹企业、中小板服务传统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错位和补充,尤其是差异化的发行上市门槛,使得境内资本市场真正拥有了专注于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截至2020年3月底[18],创业板上市公司共有803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1.08%,总市值6.40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1.37%。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3家,占比为91%;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558家,占比为70%;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产业结构与主板、中小板形成明显差异。创业板公司过去10年的平均研发强度超过5%,其中,759家公司合计拥有3.81万项发明专利,105家公司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24家公司拥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96家公司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2家公司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创业板公司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践行者。

创业板针对创新创业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带给企业增信效应和声誉效应,助力新经济企业迈上新台阶。2009—2016年,创业板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15%,远高于同期其他板块的水平;2017—2018年,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承压;2019年重回增长态势,净利润同比增长近30%,新经济发展动能强劲。经过10年的发展,创业板已经聚集了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新经济标杆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的公司达96家,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司有51家;有6家公司市值超千亿元,29家公司市值超300亿元。

二、创业板主要新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创业板公司主要分布在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4个行业的集聚效应尤为明显。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为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共有211家公司,总市值17756.58亿元,占创业板总市值的27.73%,2019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26.02亿元,同比增长14.87%,合计实现净利润132.80亿元,同比增长194.54%。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包括信息网络、电子、软件和信息服务、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具有研发投入大、科技水平高、技术进步快、与其他产业关联密切等特点,同时伴随着较高的技术迭代风险。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创业板聚集了行业近六成的上市公司,比如,深信服引领了国内下一代防火墙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其安全产品VPN、上网行为管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国内第一。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长期受国外垄断,创业板聚集了一批芯片设计企业,率先迈出进口替代步伐。比如,景嘉微成功研发了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处理芯片,打破了国外在GPU领域的垄断,并率先实现军用GPU国产化。

(二)生物医药行业

创业板共有84家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14430.29亿元,2019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95.13亿元,同比增长18.60%,合计实现净利润197.44亿元,与2018年持平。生物医药行业分为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六大细分行业,具有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盈利能力强、头部企业集中度高等特征。在医疗器械领域,创业板汇聚了31家公司,市值占该细分行业整体市值的65.43%。迈瑞医疗作为医疗器械国际化龙头企业,拥有1936项发明专利,建立了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为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医疗设备及服务。一批创业板公司,在疫苗和新药研发上不断斩获新成果,逐步突破海外医药巨头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比如,贝达药业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打破了肺癌治疗领域进口药品的垄断,惠及近20万名肺癌晚期患者,获得化学制药行业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新材料行业

创业板共有88家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8179.05亿元,占创业板总市值的12.77%,2019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81.62亿元,同比增长12.07%,合计实现净利润166.70亿元,同比增长17.62%。新材料行业包括锂电池新材料、碳纤维、电子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产业化进程慢、量产难、毛利率高于其他传统材料行业等特征。创业板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锂电池行业领军企业,其锂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宁德时代还加入了ISO、IEC、SAE等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组,主导或深度参与了20多项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了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全球竞争力。碳纤维是国防装备的关键材料,其国产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少创业板公司在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国产替代进口的路上砥砺前行。比如,我国碳纤维行业领军企业光威复材,主导或参与了8项国家标准的制定,突破了高模量碳纤维制备的多项关键技术,保障了国防军工领域碳纤维的自主供应。

(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

创业板共有81家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4195.97亿元,2019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44.81亿元,同比增长5.30%,受部分公司计提大额减值准备的影响,行业略有亏损。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分为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五大细分产业。尽管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仍然面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技术水平和利润率偏低等问题,但也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群效应初现、研发能力持续增强等良性发展态势。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大背景下,创业板公司致力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制高点。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创业板聚集了该领域42%的上市公司,其中,产业翘楚新松机器人多款产品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开创国产机器人走出国门的先河,累计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00多家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在其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一批创业板公司通过多年积淀和技术突破逐步实现国产化,如汇川技术作为我国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军者,自主研发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伺服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产品牌第一,每3台新能源客车、每4台电梯就有一台使用了汇川技术的产品。

三、创业板多维度支持新经济发展

(一)直接融资功能有效发挥,增添发展动能

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最基础的功能,创业板公司IPO募资累计4200.79亿元,再融资募资累计3654.16亿元,股权融资合计7854.95亿元,这些资金直接投向创新创业领域,进一步推动了新经济发展。第一,创业板的推出大幅降低了A股市场的上市门槛,使更多处于成长阶段的新经济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据统计,34%的创业板公司上市前3年的累计净利润少于1亿元,同花顺、亿纬锂能、信维通信等不少公司在上市后都取得了良好发展。比如,信维通信在2010年上市时的营业收入仅为1.4亿元,净利润不足0.5亿元,到了2019年,信维通信的收入已达51亿元,净利润超过10亿元,市值达483亿元,成为全球领先的泛射频元器件供应商。第二,创业板放开无形资产占比限制,更加契合新经济企业特征,迈瑞医疗、康龙化成等61家公司首发前一年无形资产占比超过20%。第三,创业板有效发挥再融资功能,及时疏通企业资金瓶颈。比如,蓝思科技通过定向增发、公开发行可转债共募集80亿元,将这些资金用于消费电子外观防护玻璃等项目,相关项目已贡献收益超30亿元,进一步巩固了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防护玻璃领域的龙头地位。

(二)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助力转型升级

创业板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支持上市公司在深耕主业的同时,积极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创业板公司累计完成重大资产重组431单,交易金额3954亿元,其中超过七成的创业板公司以产业整合为导向,将重组标的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行业,符合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方向。有的创业板公司通过并购切入新经济领域,如中际旭创2017年以28亿元收购高速光模块制造商苏州旭创,将业务重心转移到通信行业光模块领域,率先布局5G商用市场,成为华为、Google等国内外知名厂商的供应商,2019年其净利润已达并购前的50余倍。有的创业板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了新经济领域的产业整合,如北京君正2019年以72亿元的作价收购北京矽成,实现对全球领先的DRAM、SRAM存储芯片制造商ISSI的跨境整合,将现有的CPU芯片业务延伸至存储芯片业务,增强了北京君正的行业地位和盈利能力,也推动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三)人才集聚效应持续显现,夯实发展根基

创业板在资本与人才之间建立了坚实纽带,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资本工具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热情,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创业板公司积极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共469家公司在上市后推出763期股权激励计划,覆盖12.77万名员工;共196家公司推出272期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员工4.75万名,员工持股规模达355.91亿元,对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端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创业板公司与159位院士开展深入合作,聚集了165名国家级或省级“千人计划”专家人才,为创业板公司的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如康龙化成聚集了近百名学科带头人,其中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其核心实验室化学业务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业务覆盖了全球前20大跨国制药企业。

(四)加速创新与资本融合,建立新经济发展生态圈

一方面,创业板培育了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夯实了新经济发展的生态基础。在创业板公司中,143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曾就职于高校或科研院所,51家公司的创始人由海外归来。这些人的成功创业对其他专家人才创新创业形成了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潮。另一方面,创业板带动了创投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资本“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481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前累计获得393.24亿元的创投机构投资,以目前股价模拟测算,其投资增值达11.77倍。这些创投资本退出后又重新投入早期阶段的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创新与资本的良性循环。2009年年底,我国创投机构管理资本量仅1605亿元;到2018年年底,我国创投机构管理资本量已增长至2.4万亿元,居世界第2位,这与创业板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四、深化改革更好服务新经济发展

过去10年,创业板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中,为新经济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与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相比,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比,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还存在市场包容性不足、融资机制不够顺畅、优胜劣汰机制尚不健全等不适应、不匹配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改革。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2020年4月,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启动。本次创业板改革以试点注册制为主线,统筹推进创业板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注册制与其他基础制度建设,统筹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通过实施一揽子改革措施,完善基础制度,增强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功能,更好地促进新经济发展。

(一)以试点注册制为主线

本次改革落实新《证券法》要求,在创业板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充分发挥市场功能,释放市场活力。实施注册制要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按照规范、透明、公开的总体原则,优化注册审核程序和制度安排,提高注册审核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由投资者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同时,建立市场化的发行承销机制,对新股发行定价不设任何行政性限制,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提升直接融资功能,优化市场化资源配置。

(二)完善板块定位

本次改革根据近年来经济形势变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实际,将创业板定位调整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创业板延续服务创新创业的板块定位,保持相对较广的覆盖面,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支持传统产业与“四新”深度融合,同时制定行业负面清单,进一步突出创业板的定位和特色。创业板和科创板将错位发展,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给予新经济企业更多选择的机会,共同提升资本市场对新经济的覆盖面。

(三)丰富发行上市条件

在精简发行条件的基础上,创业板引入预计市值等指标,制定多元化的上市条件,提高创业板对新经济企业的包容性。一是创业板取消“最近一期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要求,支持创新企业实现盈利后尽快上市。二是根据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的定位分工及创业板发展实际,创业板适当提高盈利上市标准,新标准为“最近两年盈利且累计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或“预计市值10亿元以上,最近一年盈利且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三是创业板允许具有一定规模且已经盈利的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上市,以适应创新创业企业差异化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需要。四是创业板增设“预计市值50亿元以上且最近一年收入3亿元以上”的上市条件,为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预留空间。

(四)优化资本工具供给

一是完善再融资制度。2020年2月,证监会修订创业板再融资制度,取消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要求,以及公开发行证券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要求;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和锁定机制;延长批文有效期至12个月。本次改革新增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将小额快速融资额度提高至每年3亿元且不超过净资产的20%,将配股比例提高至50%,进一步提高融资便利性。二是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在2019年10月取消创业板重组上市限制政策的基础上,本次改革进一步优化重大资产重组认定标准,将营业收入指标调整为占比超过50%且绝对金额超过5000万元;放宽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价格下限,即不得低于市场参考价的80%,给予企业更多价格弹性,让并购双方充分博弈;设置时间较短(5天)的注册程序,为创业板公司自主、便利和高效地利用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主业,提升“硬实力”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明确并购重组标的要符合创业板定位,或者与上市公司属于同行业或上下游,从而持续推动强强联合或上下游紧密衔接。三是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本次改革将激励规模提高至总股本的20%;放宽对激励对象的限制,允许5%以上股东及其近亲属成为激励对象;建立更为灵活的股份授予和解限安排,紧密结合资本与人才情况,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热情。

(五)健全退出机制

创业板要以促进优胜劣汰为目标,优化退市程序、标准及风险警示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创业板采取的措施包括简化退市程序,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完善退市标准,取消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引入“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个亿”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新增市值退市指标;设置退市风险警示暨*ST制度,强化风险揭示。

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改革以注册制试点为主线,完善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再融资、并购重组、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提升创业板对新经济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畅通资本、产业、科技之间的循环联动机制,必将有力增强创业板对新经济企业的服务功能,推动创业板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李鸣钟先生,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兼任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董事、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董事、资本市场学院理事。长期从事交易所上市公司监管工作,近年来参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改革创新和企业画像系统建设等工作。

战略新兴产业

本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九大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2018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