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城里故事多:传染病15问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眼睛像显微镜一样,尝试把分辨率不断调高,从米到毫米再到微米,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这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角病原体的家园——病原城。

今天,让我们换个视角走近它们的世界。

病原城是一个比人类世界更久远的存在,这里居住着一些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例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它们的大小、外表不同,性格迥异,所以会选择不同气候、温度的地方,筑建各自的小家。炎热的赤道,寒冷的高原,温暖的平原……它们四海为家,迁徙繁衍,生生不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人类得病,并通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播途径,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

针锋相对,此消彼长,人类和病原体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息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来看看,病原体是如何进攻人类的,人类又是如何进行有效防御,并转守为攻、主动消灭病原体的。

寄生虫

细菌

真菌

病毒

病原城作战指挥中心(左:万毒王,中:菌司令,右:毒小兵)

欢迎来到病原城作战指挥中心,首先介绍我们的主角。左边这位是“万毒王”,病原城的首领;中间的叫“菌司令”,是万毒王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右边的这位蓝色小跟班叫“毒小兵”,负责传达各种指令。

在开始战斗巡礼之前,让我们通过问答的方式,来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Q1: 什么是传染病?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还有一个人类肉眼通常看不见的世界,这个地方叫作“病原城”。这里居住了各种各样的居民(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病原体。传染源不断对外排放病原体,通过特定传播途径使更多的人得病,这种病就是传染病。

Q2: 传染病有多少种?

病原城里究竟有多少种居民,至今还没有确切答案。

世界各国会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制定相关的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

在中国,法律规定的传染病有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更新至2020年2月)。

Q3: 什么是传染源?

传染源可以理解为病原体生产基地。病原体会选择合适的对象作为生产基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这些病原体在基地内不断生长、繁殖、排出新的病原体。

需要注意的是,除传染病患者外,没有症状的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都可能是传染源。

Q4: 哪些人容易感染传染病?

理论上所有人都可能感染传染病。实际生活中,人感染传染病的风险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疫苗接种情况、营养状态、行为特征等。

科技发展至今,大部分传染病早已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病原城中的居民依旧会千方百计地寻找人类弱点,无孔不入地攻击他们。

Q5: 传染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很多种,病原城的居民有各自擅长的方式,有些喜欢从呼吸道或胃肠道进入,有些选择从皮疹、血液、伤口进入,有些则通过接触疫水或蚊虫叮咬传播,有些甚至能够在母婴之间垂直传播,有的寄生虫病不能直接人传人,需要辗转经由蚊子等“中介”来实现。

传播有时候很容易被发觉,有时候则非常隐蔽,例如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人常常不知不觉就被感染。切断传播途径,就好像切断了交通要道,传染病的流行就被中断了。

Q6: 什么是潜伏期、传染性和传染期?

病原城的居民侵入人体后,一般情况下症状不会立即出现,它们需要在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或繁殖后才能让人出现症状,好比部队作战之前都需要养精蓄锐,这个时间段叫作潜伏期,其长短因人而异。

潜伏期是传染病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用来推断疾病是哪里感染的,可能传染给哪些人,控制效果是否有效,等等。

传染性是指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可以把病原体传染给别人的能力。传染期则是指具备这种能力的时间段。对于很多传染病来说,传染性在潜伏期末期、症状期、康复期前期都持续存在。有些传染病一旦感染,传染期可能是终身的。

Q7: 什么是传染病流行季节?

四季交替,人类的行为方式会随之发生变化,病原城中居民的活跃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夏秋季肠道病毒比较活跃,冬春季则呼吸道病毒活动频繁。也有些传染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与其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的实现难度有关。

Q8: 接触传染源后都会发病吗?

接触传染病患者或传染源的人称为密切接触者。这些人中有部分会成为新的患者,有的则不会。结果取决于多个因素,例如,接触方式是否适合疾病传播(日常的生活接触就不能实现艾滋病的传播);以及密切接触者是否有足够的抵抗力,抵抗力可以来源于曾经的感染、疫苗的接种、自身的抵抗力等。

一般来说,如果在接触传染源后的一个最长潜伏期过后仍然没有发病,则可以排除感染风险。

Q9: 感染传染病会出现什么症状?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病原城中的居民也性格各异,表现多样。

例如,呼吸道传染病的咳嗽症状明显,胃肠道传染病的呕吐、腹泻症状明显。症状期持续时间可长可短,症状完全消失后,进入康复期。

不同的人感染了同一种传染病后的症状也可能有所差异,有些人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老年人感染流感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

同一种传染病的症状可能很典型,也可能不典型。例如,突破性水痘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的水痘相比就很不典型。

Q10: 如何诊断传染病?

雁过留声,踏雪留痕。传染病的诊断有多种手段和几个阶段。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一些可疑的症状,临床上可以先作为疑似病例。

疑似病例要确诊的话,还需要实验室的支持,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抗体抗原检测、分子水平检测等各种方法来证实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病原体。

实验室确诊有“金标准”,区别于其他的检测方法。几乎每种疾病都有自己的检测“金标准”,代表了目前为止该疾病最准确的检测方法。

总之,能够找到病原体来过或者正在体内的痕迹,就能搞清楚是谁在捣乱了。

Q11: 如何隔离传染源避免其传染?

传染源是病原体的生产基地和移动载体,走到哪里就能传播到哪里。因此,控制传染源是阻断疾病传播的关键之一。

根据病原体传染性的强度及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住院隔离、居家隔离等手段。此外,对于能够通过动物传播的疾病,还需要实行动物隔离,例如登革热、疟疾患者要避免被蚊子叮咬。

对于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需要避免患者进行献血等行为。

对于能够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要采用药物、疫苗等实现母婴阻断。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传染性并不一定随着症状消失而消失,因此,患者隔离的时间通常是症状消失后再延续一段时间。

一旦被诊断为传染病,自觉落实隔离措施是一种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

Q12: 如何治疗传染病?

病原体在人体内捣乱,要么赶走它们,要么杀死它们,要么让它们处于不能捣乱的可控状态。传染病的治疗,包括治标和治本两个方向。

治标,即对症治疗。由于很多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药,因此,通常针对其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例如,退热、止咳、防脱水等。

治本,即对病因治疗。通常来说,病毒性疾病使用抗病毒药,真菌性疾病使用抗真菌药,细菌性疾病使用抗生素,寄生虫疾病使用驱虫剂。精准打击,就能干掉入侵的敌人。

目前为止,仍然有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狂犬病、广谱耐药细菌导致的感染等。

因此,防患于未然,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

Q13: 如何预防传染病?

病原城的居民无时无刻不想进攻人类。

要想不得传染病,理论上有三个预防方向,即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你从哪里来,想到哪里去,用什么方式去的,只要搞清楚这些,就能有针对性地下手,减少被病原体攻击的机会。

从措施的精准度来看,可以将预防方法分为能够预防多种传染病的通用型措施和针对某一种传染病的特异性措施两大类。

通用型措施主要是指健康行为,包括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规范消毒等。

特异性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环境改造、灭蚊杀虫等。

Q14: 什么是保护性抗体?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人体也不是“吃素”的,不能你想来就来啊。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开始识别,然后产生守护军队——抗体,当病原体再次进攻人体时,免疫系统就能迅速调动抗体,消灭来犯敌人。

对于大部分传染病来说,抗体水平即抗体数量达到保护人体的最低水平。当人体内抗体数量水平高于这一数值时,称为达到保护水平。

如果长时间没有病原体进攻人类,抗体水平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级降低至保护水平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即使接种过疫苗,也可能再次感染。

对于少数传染病,例如艾滋病等,抗体的产生只能代表感染了这种病毒,而不代表人体产生了免疫力。

所以请爱护自己的免疫系统,如果它们垮了,你的身体就“城门洞开”,什么病原体都能冲进来了。

Q15: 疫苗有什么用?

疫苗的作用就是模拟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体,让人体产生抗体,当真正的敌人到来时,人体就能够快速调出守护军队来对付病原体的入侵,避免感染这种传染病。

但是接种疫苗并不能百分百产生保护,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疫苗,也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

然而,疫苗仍是目前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有效的公共卫生工具之一。

好了,如果你读懂了以上15个小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前往“疯狂病原城”,开启校园传染病大作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