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夏盛熏风,杜娥杂思(二)

太阴居士也是欢喜着边疆的变化,然后就更为激动了。

他敏锐发觉,这可能是自己和北疆将门之间和解的契机。

然后就有所目的的钱去附近的几个军营中转了转,去见一下各处的主将。

可是,兴冲冲地去,带回来的总是失望。

“我等在北疆这样多年,还用得着你来教?”

又吃了闭门羹,他心底很是不悦,可到底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能回到属于自己的那地方发着闷气。

……

“说到底,现在这情况还是没有变。”

太阴居士在送回京城的信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将领虽说有了紧迫感,可真实的处处境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他们并不舍得把之前吞下去的钱重新吐出来。北疆的那些士兵的军饷照样还是被克扣了两三分的。”

信中书写了他对局势的隐忧。

“现在北疆守卫的兵马不少,但大多是步兵,根本就没有多少骑士。”

“只能据城、据边墙而守,无力与敌堂堂正正较量。若只是小股骚扰部队还可可以抵挡,扛不了敌军的大举入侵。”

不过,怎么说都比之前的情况要好了一些。

太阴居士越来越觉得,自己所做的事还是有那么一点用处的。

……

随着进入盛夏,天气也越来越热了。

气温的升高会带来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迎着骄阳训练,让许多士卒吃不消。

虽说并没有到哗变的地步,却也冤声载道——毕竟他们一个个都清楚的很,之前那一批受训的官兵,虽说比自己还要苦三分,手里拿到的钱可是足额的。

现在自己一样被艰苦训练上了,可到手的银两和他们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一个个也不想干了。

是真的不想干了,这样的影响非常恶劣——至少就在这破虏堡附近区域,就有下级反抗上级的事情出现。

兵士将的胆,下面的兵都不听号令了,上面的将领自然慌乱。

在北疆的这些宋琳连忙妥协,和自己下属的那些士兵定下一些协议,减少了训练的量。

同时也悄悄记下是哪些兵带头不服自己管教,准备日后算账。

……

就这各怀鬼胎的时候,北疆这一片,竟然也能勉强算是平静。

毕竟发生斗争的基础也就那么多,没有人愿意把这个事情搞得败坏,也都竭力维持着当前的平衡衡。

这给了许多人一种错觉。就是局势还不错,不需要进行多少,改变的错觉。

太阴居士眼睁睁看着北方那些重新开始训练的士兵又躺回营房的床上,大校场又一次变得冷冷清清。

“到最后还是得靠我们啊!”

好在现在这一片地方并不是他在单打独斗,攀上了关系的那位孟奇,还有那些因为和直属上级不那么对付而选择投奔外乡人的将领,零零散散也有那么几十支力量。

正因为有这些力量,太阴居士才觉得事情还是有希望。

前一次写信给自己徒弟讲述其北疆的现状时,又请那边趁着局势还比较稳定,多备些粮草军需。

——“居安思危,这是必须的。”

……

当然,像这样的消息还是可以传到京城里的,毕竟有那么几份信件不是传给那是田尚书,就是送给杜安菱。

在京城的这几人也早就习惯了他的习惯,看到这信件里面蕴藏的信息,也都只是微微一笑。

“就是个习惯了操心的人,也没有什么值得说的。”

虽然如此,也统计了北疆当前可以控制得上的力量。这一算不要紧,貌似手里的兵也有个实在的万八千。

“不堪大用,却足小用。”

北边那陈国一下子就可以召集个十几万的大军的,国朝就算军备废弛北疆实在的军事力量也有十来万——这么区区一万兵马做不了什么,却也可以做些什么。

“大不了,真正打仗的时候,把这支队伍当成是保住最后一支力量的奇兵。到最后京城都不怎么守得住的时,护了圣上还有大臣逃往山里,也是可行的。”

他们这样想着,也对目前所控制的那一批大大小小的城镇发出命令来。

“尽管保不了一国至少保证了一县,一乡。”

可是,像这样的计划,终究是不为其他人所知的。

……

于是,就在这京城中,田尚书又多了一个事情。

在他的主导下,有不少地方开始筹粮——明面上讲的是因为现在北疆需要太多粮食,导致内地物价上涨,需要先买一批以备不时之需,实际上,做的却是长期坚守的打算。

他管这些已经不是僭越不见越的事情了,要是被别人发觉,甚至有可能直接被治罪。

不过,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