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国家治理·第1辑
- 李里峰
- 1076字
- 2020-08-29 04:08:39
本辑特稿
何谓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
——关于“中国特色”的一点理论思考(1)
景跃进(2)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面临着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一个问题直接源于经验现实,可以表述为:“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与西方主流理论之间存在的不可忽视的差距?”第二个问题虽然与经验有关,但涉及更为抽象的层次:“如何理解现代化过程中,一国政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当下中国学界的诸多争论——无论是学理层面,还是政策领域;无论是经验研究,还是规范(价值)分析,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程度不同地与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退一步看,两者皆以不同的方式指向同一个话题: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看待中国政治发展?甚至再向前走一步:我们应当如何认识中国政治?
这样的设问方式在一些人看来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涉及研究者的立场定位和视角选择。笔者坦承,在设置和回应这些问题时,纯粹的客观研究是不存在的,尤其在涉及基本问题时,“价值中立”不复可能。在一个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学者对中国政治现实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采取何种价值立场以及如何想象未来。后面这一点值得特别的强调:无论是基于理性分析,还是诉诸价值偏好,对未来的预期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复杂的现实情境的判断,并由此采取行动(无论是精心算计,还是情感冲动),进而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未来。这也许是“自我实现的诺言”在宏观历史进程中的一种表现方式。(3)
不过,在介入意识形态和政策争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回到“原点”,以理性的方式考察不同观点和立场的知识逻辑。如果说,在今日中国,意识形态的光谱及社会利益格局已大体成型,那么关于中国政治未来发展的多元可能性,则尚未在理论层面得到充分的分析。在笔者看来,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如何想象现代化以及背后起着支撑作用的知识逻辑。
据此,笔者不揣浅陋,就这一话题进行一些探讨。鉴于篇幅和研究本身的局限,本文没有也不可能讨论所有的问题。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一词(以及中国作为修饰词的同类词组)的高频流行,以及围绕这一议题业已形成的争议漩涡,笔者拟将叙述的重心放在两个方面:第一,以简要的方式回顾一下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逻辑脉络(而不是详细且具体的经验过程)。笔者希望这一回顾能有助于揭示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和内在逻辑。第二,(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三种逻辑可能,辨析“中国特色”的两种形态,以及它们对于既有政体理论的意义。这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构成了本文第一节与第二节的主题,文末的余论部分将对笔者关心的一些相关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