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雅文丛·从意识形态到道德法:齐泽克社会批评理论研究
- 陈剑
- 1928字
- 2021-04-02 13:47:16
二、唯心批判:意识形态观念论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是思想观念还是物质存在?在流行观点中,它往往指不能反映现实生活本质、虚幻颠倒的世界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序言》中,马克思采用了“虚假观念”来指称人对于自身、对于社会的错误认识(譬如“关于神、关于模范人等等观念”)以及在这种认识中建立的思想统治(譬如宗教神学的统治)。然而,当马克思运用“幻想、玄想、曲解”等词描绘意识对于存在的错误认识时,他主要说的却是颠倒意识和存在、思想和现实之关系,以鲍威尔、施蒂纳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他们和老年黑格尔派或其他“虚假观念”一样将精神看作高于物质的独立自在物:老年黑格尔派借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巩固和神圣化一切统治关系(比如国家和法);青年黑格尔派则通过绝对精神的各种分衍物(比如实体、自我意识)推崇独立自在的精神,主张以意识反意识,通过纯粹思想批判改变世界,仿佛只要推翻观念、概念、思想的统治,就可以不发动任何实际斗争而打破现存社会制度的枷锁。他们被马克思讽为“自称为狼、别人也把他们看作是狼的绵羊”,是“同现实的影子”“同重力的幻想做斗争”的好汉。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
青年黑格尔派的意识形态家们尽管满口讲的都是所谓“震撼世界的”词句,却是最大的保守派。……他们仅仅是为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那么他们就绝对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
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
因此,意识形态观念论的第一个显命题是:关于世界本质的虚假观念,即推崇精神独立于物质之外、精神第一性的唯心思想体系,这亦包括同这虚假观念而非现存社会作战的唯心哲学。但如果马克思仅是以自身哲学批判德意志哲学,那么他和以意识批判意识的青年黑格尔派就没有任何区别。作为一种同样反映(解释)人类实践活动并亟待改变世界的意识,马克思哲学凭什么超越青年黑格尔派而跻身唯物主义科学的行列?这只因一点:它批判的不仅是唯心主义思想观念,而且是这一思想观念所源自并维护的经济基础及私有制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表现为思想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思想总能发挥出遮蔽、传承或改变现实的效力,青年黑格尔派漠视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的关联,马克思则透过德国哲学抵达了物质环境批判。尽管在思想中,马克思仍坚定地表示:“‘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正是出于对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及其表现的思想观念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意识形态观念论第二个显命题: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凭借精神劳动分工而编造的关于自身的幻想,这一幻想通过思想的普遍性形式制造出其脱离该阶级而独立存在的假象,进而生产出思想和思想家的统治特权。其话语方式有二:一是将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说成全体人民的普遍利益;二是将特定历史阶段的上层建筑说成脱离具体经济基础的“永恒规律”,亦即唯一合乎理性、有普遍意义的思想。马克思说:
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只要那种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的必要性消失了……阶级的统治似乎只是某种思想的统治这种假象当然也就会完全自行消失。
把统治思想同进行统治的个人分割开来,主要是同生产方式的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关系分割开来,并由此做出结论说,历史上始终是思想占统治地位,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从这些不同的思想中抽象出“一般思想”、观念等等。
意识形态之所以假装与特定的生产关系无关,而将上层建筑永恒化、唯一化、普遍化,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意识形态具有其经济基础的坚固根系,是“同生产方式的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关系”天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同样,当马克思通过分权学说、封建贵族的诚信忠义、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例子批判意识形态时,他对抗的不只是思想或“现实的影子”,也不只是思想观念脱离经济条件的虚假统治,还有重述这些思想得以诞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使意识形态回归当时“生产方式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中,进而揭示批判造成这种思想统治假象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前提。
如此看来,意识形态不仅是唯心思想的骗局和迷信,而且获得了其物质实存的根据。套用马克思的重力譬喻,意识形态不仅是那位惧怕溺死的好汉头脑中关于重力的想象以及对这想象的斗争和抛弃,而且它就是无意识的重力本身,你可不考虑它,它却时时刻刻作用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