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宏观经济发展报告(2017):新常态、新格局
- 任保平
- 6390字
- 2020-08-26 15:26:32
4.1 陕西经济发展的投资现状分析
本节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融资结构现状来说明“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其中,投资结构包括投资的地区分布和产业行业分布两个方面。
4.1.1 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分析
(1)投资规模持续扩大,GDP总量连年增长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GDP总量连年增长,其变化情况如图4-1所示。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2011年的9711.05亿元扩大到2015年的19826.6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5%,全省GDP总量从2011年的12391.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171.8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04%。我国同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持续扩大,年均增长率为15.8%,GDP总量连年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73%。对比发现,“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总量的平均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4-1 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GDP总量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2—2016)》
从我国各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全国位次情况来看,陕西省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与四川相比,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偏小。我国7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全国位次情况如表4-1所示。
表4-1 我国7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全国位次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2016)》
由表4-1可知,陕西省2013—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比四川少5000亿元左右,与全国投资规模位次较高的山东和江苏相比,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足山东、江苏省的一半,说明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不足。
(2)投资增速与GDP增速逐年减缓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逐年递减,其变化情况如图4-2所示。
图4-2 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2—2016)》《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6)》
由图4-2可知,2011—2015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9.7%降到8.0%,平均每年降低5.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11年的23.6%降到2015年的10%,平均每年降低3.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陕西省在这五年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幅更快。从GDP增速变化趋势来看,陕西省2011—2015年GDP增速由13.9%降到8.0%,平均每年减少1.47个百分点。我国同期GDP增速平均每年减少0.57个百分点,说明陕西省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来说,GDP增速也降得更快。
4.1.2 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
(1)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分布现状
依据自然资源、地理地貌等因素,陕西省可分为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地区,其中关中地区包括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西安市、渭南市、杨凌示范区;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陕北地区包括榆林市、延安市。陕西省三大地区自2011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动趋势一致,都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化态势如图4-3所示。
图4-3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三大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2—2016)》
一是关中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的6737.1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398.4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75%。二是陕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的1024.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565.2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5.8%。三是陕北地区:相比之下,陕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慢,2011—2015年,由2193.94亿元增长到3021.9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33%。由图4-3可看出“十二五”期间陕西省三大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有所变化,具体变化情况如表4-2所示。
表4-2 陕西省三大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变化情况
关中地区在三个地区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最大,其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从2011年的67.67%增加到2015年的70.57%,五年间增加了3个百分点。陕南地区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一直是三个地区中最小的,其投资占比由2011年的10.28%增加到2015年的13.51%,五年内增加了3.23个百分点。陕北地区2011—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明显下降,从2011年的22.03%降到2015年的15.91%,降低了6.12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陕西省11个市、区投资规模变化情况如表4-3所示。
表4-3 陕西省各大市、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2—2016)》
由表4-3可知,除西安和榆林以外,陕西省的其他9个市、区2011—2015年的投资规模都保持连年增长态势。其中,铜川、宝鸡、咸阳、汉中、安康、商洛2015年的投资规模在2011年的基础上基本都增加了1.5倍左右,年均增长率超过25%,渭南、杨凌、延安2015年的投资规模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相比之下,西安和榆林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比较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西安2015年的投资规模在2014年的基础上减少了738亿元,投资水平与2013年相当,榆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2014年起就出现了负增长,其2015年的投资规模仅相当于2011年的投资规模,投资水平倒退了4年。
(2)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与行业分布现状
第一,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分布现状。
2011年以来,陕西省的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动趋势一致,基本上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具体数值及变化趋势如表4-4和图4-4所示。
表4-4 陕西省2011—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分布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2—2016)》
图4-4 陕西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由表4-4和图4-4可知,陕西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1—2015年存在以下特点。一是第一产业:陕西省第一产业投资规模最小,但投资增速最快。自2000年以来,陕西省第一产业投资增速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陕西省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及特色养殖基地、林业生态建设以及基本农田建设投资,使得陕西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2011年的344.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05.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6.7%。二是第二产业:陕西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2011年的3342.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447.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8%。2013年之前,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2013年之后,受工业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投资意愿减弱等因素的影响,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渐减缓。2013年全年完成投资5661.5亿元,增长17.2%,增速比上年回落11.8个百分点;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931.0亿元,增长4.76%,增速比上年回落12.44个百分点;2015年投资额为6447.6亿元,增长8.7%。从陕西省第二产业的具体行业在2015年的固定资产完成投资情况来看,制造业完成投资最多,然后依次是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其中,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8%、11.3%和37.2%,建筑业投资规模自2012年以后逐年减少,年均减少70%左右。三是第三产业:“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其投资规模由2011年的4222.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173.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0.3%。从陕西省第三产业的具体行业在2015年的固定资产完成投资情况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所占比重较大,约占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7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慢,为17.4%,房地产业在2012年的投资规模显著增加,之后增速降低,并在2015年出现了负增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较快,为30.7%。在这些行业中,金融业完成投资额所占比重最小,约占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0.11%。
2011年以来,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中的投资占比变化情况如表4-5所示。
表4-5 陕西省2011—2015年三次产业投资占比变化情况
一是第一产业:陕西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省投资中所占比重最小,但近几年来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从2011年的3.56%增长到2015年的5.07%,年均增长0.4个百分点。二是第二产业:陕西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一直维持在30%~40%,从2014年开始有了明显下降,2014年投资占比较2013年降低了4个百分点,2015年投资占比保持不变。三是第三产业:陕西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最大,一直保持在60%左右,在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的服务业发展规划、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动力逐步增强,2015年增长到62.84%。由此可见,随着陕西省近年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工业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的出现,陕西省第二产业投资占比下降,第一、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增加,三次产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11年的3.56:38.51:57.92调整为5.07:32.08:62.84。
第二,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分布现状。
主要介绍陕西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一是陕西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投资情况。陕西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分别为能源化工工业,装备制造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陕西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投资情况如表4-6所示。
表4-6 陕西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投资完成额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2—2016)》
由表4-6可知,“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了1782.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2%。从各个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投资增速最快,年均增长48.9%,接下来依次是医药制造业、装备制造工业和纺织服装工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9.5%、26.3%和24.4%。相比之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冶金工业和能源化工工业在“十二五”期间投资增速较慢,其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5%、6.3%和2.8%,尤其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其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在2014年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投资占比变化情况如表4-7所示。
表4-7 陕西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投资占比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2—2016)》
由表4-7可知,“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总投资中的比重逐年降低,由2011年的28.51%降到2015年的22.95%,平均每年降低1.4个百分点。从各个支柱产业占八大工业支柱产业总投资的比重变化情况来看,能源化工工业与装备制造工业投资占比较大。能源化工工业投资占比在“十二五”期间逐年降低,平均每年降低4.6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工业投资占比在“十二五”期间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2.85个百分点。有色冶金工业投资比重“十二五”期间降低了1.18个百分点,其余行业的投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比重增加最多,为11.4个百分点,然后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比重增加了4.36个百分点,剩余行业投资比重增加不多。
二是陕西省基础设施投资情况。“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基础设施投资情况如表4-8所示,其中,交通运输等行业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IT业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等行业即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表4-8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基础设施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2—2016)》
由表4-8可知,“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连年增长,由2011年的216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33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5.3%,此外,陕西省基础设施占全省投资比重由2011年的22.2%增加到2015年的26.9%,增加了4.7个百分点。从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基础设施投资中所占比重最大,且逐年增加,然后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投资规模连年增加,但投资占比逐年递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电网建设的投资规模所占比重较小。从投资规模增长率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规模增长率最高,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49.3%,然后依次是电网建设、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投资规模年均增长率依次为36.6%、30.7%和17.4%。
(3)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情况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为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陕西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投资占比如表4-9所示。
表4-9 陕西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投资规模及投资占比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2—2016)》
由表4-9可知,陕西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占全省总投资的10%左右,而且这个比重在“十二五”期间变化不大。陕西省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占比在“十二五”期间有所变化,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化情况来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投资规模由1482亿元增加到2432亿元,年均增长13.5%。其中,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增速较快,年均增长率依次为435%、64.3%、38.4%、37.3%和28.3%,而新材料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规模减少,新材料产业投资规模年均减少6.3%,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规模年均减少18%左右。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变化情况来看,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有所增加,尤其是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投资占比分别增加27.3个和13.5个百分点,而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投资占比下降,分别下降了41.2个和12.7个百分点。
4.1.3 陕西省经济发展的融资结构分析
从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商投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融资规模大小以及融资占比情况来分析陕西省经济发展的融资结构现状。其中,自筹资金是指根据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由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及各行政、事业单位自行筹措,按预算外资金规定的用途使用后,确有多余,允许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自筹资金包括民间投资。
(1)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结构现状
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结构现状如表4-10所示。
表4-10 陕西省固定资产融资结构现状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2—2016)》
由表4-10可知,自筹资金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融资来源,然后依次是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从融资规模来看,自筹资金在“十二五”期间融资规模增长较快,从2011年的652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241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5%;预算内资金从2011年的77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31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1%;国内贷款融资规模有所下降,在“十二五”期间减少了48亿元;外商投资规模明显增加,由2011年的3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1.5%。从各融资来源的融资占比情况来看,自筹资金融资占比2011—2013年上升了7.7个百分点,2014年又降低了3.3个百分点,2015年基本保持稳定;国家预算内资金融资占比基本保持稳定,一直维持在8%左右;国内贷款融资占比逐年递减,由2011年的11.25%减少到2015年的5.98%,平均每年降低1.3个百分点左右;外商投资在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一直较小,但近几年来融资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因而融资占比由2011年的0.28%增加到2015年的1.38%,增加了4倍;其他资金融资占比基本稳定在5%左右。自筹资金在陕西省固定资产融资规模中所占比重超过了2/3,因而成为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最主要的融资来源,而民间投资则是自筹资金最主要的来源,其融资规模及融资占比情况如表4-11所示。
表4-11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民间投资规模及融资占比变化情况
由表4-11可知,民间投资占自筹资金比重70%左右,占全省投资比重50%左右,因此,自筹资金中的民间投资是陕西省固定资产融资的主要来源。“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民间投资规模连年增长,由2011年的501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066.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9%,但其投资增速明显减小,五年间降低了35个百分点。
(2)各省2015年融资结构对比
相比于四川、江苏和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全省投资比重较低,其国内贷款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四川、江苏分别低了3.9个、2.2个和3.0个百分点,自筹资金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四川、江苏分别低了1.0个、3.2个和2.5个百分点。陕西省预算内资金比重与四川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差别不大,显著高于江苏省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陕西省外商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四川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又明显低于江苏省水平。
在新常态背景下,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增速逐年减缓。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关中和陕南地区投资规模增加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75%和25.8%,陕北地区投资规模增加较慢,年均增长率为8.33%;从产业与行业投资分布情况来看,第一、第三产业投资规模增加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8%和30.3%,第二产业投资规模增加较慢,年均增长率为17.8%;从固定资产融资结构来看,外商投资和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增加,自筹资金中所包含的民间投资比重并无明显的变化,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