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行
  • 石仲泉
  • 1553字
  • 2021-03-28 21:56:43

中央苏区的发展和挫折

在2001 年11 月瑞金召开的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理论研讨会上,我讲过: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我早就神往这里。当我一跨入这片红土地时,一种无限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此前,虽然一直向往这个地方,却没有机会来。但自2001 年以后,则发生“马太效应”,每年都来了。连续4 年,我走了赣州市辖的18 个县市,抚州市辖的8 个县区和闽西的6 个县市。可以说,原中央苏区控制的绝大部分地区,我都走过了。通过这4 年的党史考察,不但增加了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感性认识,而且促使我对党史上的中央苏区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过去我对中央苏区的了解是来自书本子上的、间接的、抽象的,许多事也是记不住的。通过这几年的考察,我对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的总体了解明确多了。原来,我以为中央苏区不过弹丸之地,没想到这个印象错了。在它的鼎盛时期,曾经辖江西、福建的60 个行政县,其中长期占领的县城达24 座,总面积为8.4 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还要大,略小于浙江省,相当于两个半海南岛。毫无疑问,这在当时全国的各个根据地中首屈一指,数老大(人口有450 多万,也是最多的)。

在瑞金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对中央苏区的历史有简明的介绍。——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只有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转向山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革命才有出路。毛泽东、朱德率领两支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进行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在此期间,党在许多地方都发动和领导了武装起义。其中湖北的黄麻起义是影响较大的一次起义。“红军”一词就源于黄麻起义。a1928 年5月,党中央提出正式使用“红军”名义后,是年6 月,毛泽东、朱德根据中央指示,将井冈山起义部队亦改称红军。这样,“红军”称号广泛使用开来。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第四军下了井冈山,进行大迂回转战,往返穿梭于闽西、赣南、粤北,逐步站稳脚跟,建立了小块革命根据地。1929 年底的古田会议后,中央苏区的规模始露端倪。1930 年8 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指战员近4 万人,占全国红军的1/3 以上。是年10 月,中央红军攻克江西重镇吉安后,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奠定了江西中央苏区发展的坚实基础。从1930 年12 月至1931 年9 月,中央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使中央苏区迅速扩展,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促成了中央红色政权的诞生。在1931 年11 月7 日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作为中央苏区红色首府的瑞金改名为“瑞京”。中央苏区发展的鼎盛时期,则是以1933年二三月间中央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 的胜利为标志。这一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苏区,而且打通了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到1933 年8 月,中央红军辖有第一、三、五、七军团,达10 万人;中央苏区辖有四个省级(即苏区方面的江西省、福建省、闽赣省、粤赣省)苏维埃政权,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纪念馆里,听到中央苏区蓬勃发展的介绍,我们同讲解员和其他观众一起,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和鼓舞。

——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动集团紧接着调集50 万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继续推行“左”倾路线和政策的中央领导,不能采取正确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加以应对,致令红军同数倍于己的强敌“以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打“正规战”,结果历经一年的消耗,中央红军遭受重创,中央苏区日益缩小,最后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尽管这段历史,我们都很清楚,但听到这些,我们的心情同讲解员的表情一样,也十分沉重。我们跟往常写这段党史一样,为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严重挫折感到叹息。

这就是历史,有兴盛,也有衰败,谁也不能改变。重要的是探求历史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执政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