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本序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过去没这个感觉。小时候听大人这样说,以为是夸张的形容。那时总盼过年,热闹,能比平常吃得好些,还有点压岁钱。现在上岁数了,才知道岁月确系如此。比如,这本《长征行》是2005 年脱稿,2006年出版的,一晃10 年过去了,许多事情却似没多时日。这使我对“相对论”又有点感悟了。时间是绝对的,时、分、秒基本上是不变的恒数,但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却是相对的,儿时觉得慢,老了却觉得快。其实,一年就是一年,十年就是十年,尽管天文学家们能算出每年有不少秒差,但我们普通老百姓可以忽略不计。客观存在的实际时间,不以我们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也是唯物论的一个基本常识吧。
10 年前,这本拙著获得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设立的 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又到了纪念长征胜利80 周年,不少同志希望再版此书。我表示,会再版的,但不是简单的重印,而是出增订本。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的10 年,我又作过一些考察,对“长征”有些新的认知和感悟。具体来说,主要有这么四点:
一是有的长征路段重走过,那些地方有不少新的变化,有的原貌一去不复返了,有的新建了许多场景;我想让这个变化与具有长征情结的研究者和读者共享。现在走长征路的人多了,但这个变化他们不一定清楚。过去走过长征路的或具有长征情结的同志,因各种原因现在不一定走得了,我将这些变化反映出来也可让他们分享。比如中央红军集结出发地赣州于都,在长征第一渡那里修建了一个大广场和纪念碑,比过去雄伟多了。贵州瓮安乌江边的猴场会议旧址现在修复了,在附近打造了许多非常壮观的景点,初步建成了令人惊叹不已的“草塘千年古邑景区”;同时由于乌江上游修了大坝,当年强渡乌江的天险江界河渡口的险景不复存在,变成了高峡平湖。再如红军长征落脚的陕北吴起镇,由过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了高楼大厦的现代化美丽城镇,成为一步跨越千年的典型代表。这样的巨大变化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这是国家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二是对一些重要事件,有的认识深化、细化了,也有的产生了新的看法。还是按时序说,比如,在第一章扩充了红七军团北上和红六军团西进的内容,因为讲长征,红七军团北上是为了调动敌人;红六军团西进,是探路开道。对于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来说,它们是长征的前奏曲。讲红军长征全史,不能不包括这两个军团所作的贡献。而且,我也考察了,但是在初版里讲得太简单。现在要强化这个认识,就比较展开地来写,增加了一节。尽管还没有讲充分,但充实了不少考察内容。第三章讲湘江战役,近年来又去作了考察,补走了过去没有走过的灌阳新圩阻击战旧址、全州觉山铺阻击战旧址和红三十四师的断后战场旧址。通过重新考察,除增补三个主战场的内容外,还新加了后卫部队非典型战场的内容,从而对湘江之战的认识更全面、感悟更丰富了。因此新设一目,专门论述湘江战役的时代价值,将80 年前的历史与80 年后的现实意义挂上了钩。在上述讲猴场会议一章,也增加了对猴场会议的历史定位一节,以凸显这个特殊会议的意义。特别是对长征中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增加了这些年研究遵义会议的一些新识,充实了许多内容,将过去的一章扩大为两章,并且新增的一章还设了五节,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对遵义会议的感悟。再如对“鸡鸣三省”会议的考察也充实了新的史料,有了新的看法。还有由于对苟坝会议作了新的考察,提升了对其历史意义的定位,将其视为遵义会议的续篇。我二到榜罗镇考察,对榜罗镇会议的定位也提高了一个档次。关于陕北红军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前来会师一章,在初版写得比较单薄。根据新的考察,重新改写,充实和增补了不少内容。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还增加了“陕甘宁根据地初步成为中国革命大本营”一节。这些都深化、细化了10 年前初版的认识。
三是增加了一些全新的考察内容,弥补了10 年前没有涉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环节。比如,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没能过乌江后长期独立作战,并在云南东川会泽地区过金沙江到四川西昌礼州与主力部队会合。还有红四方面军北上甘肃境内召开的漳县会议和张国焘的哭诉,在初版里没有写,这次补上了。讲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增写了过去很少知道的朱老总和彭老总在打拉池的会师,等等。特别是经过这些年对长征历史的研究,我越来越感觉到应当将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包括进去,否则是不完整的。我的这个看法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在2013 年10 月便与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一起考察了西路军远征河西的全过程。这样,新版增加了三章,专述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异常悲壮惨烈的历史及其所作的历史反思,强调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战略层面看西路军远征河西的决策;应着眼于获得重要的历史资源而不是简单地追究责任来研讨一些重大方针和战术层面问题的是与非和得与失,总结经验教训,使之变为宝贵财富;还应充分肯定西路军的历史功绩和高度评价西路军的革命精神,两万多名英雄儿女血洒河西,历史不应当忘记。在最后一章“万古长存的伟大长征精神”中,由于习近平总书记近两年来强调苏区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相应地也增加一节论述了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的关系。
四是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长征史料,也想与广大读者特别是研究者分享喜悦,其中尤以上海人民出版社在10 年前出版的《二万五千里》珍藏本提供的史料最为珍贵。这个“珍藏本”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为了向国内外宣传红军铁流奔驰半个中国的长征奇迹,毛泽东等向参加长征的全体同志发出号召,征集长征回忆录。红军将士,包括中央领导、军委领导积极响应,纷纷撰写。经过编选,至1937 年2 月定稿后,组织誊清复写、装订成若干稿本,其中一部转送至上海准备出版。后因形势变化和其他原因,在上海的这个本子一直未能问世。留在延安的本子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了若干修改,于1955 年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出版。后来流传较广的一些长征回忆录和各种长征书籍,都是以这个本子为基础或根据而编辑或撰写的。2005 年上海出版的这个“珍藏本”,是以手抄稿本形式首次面世的,因而是红军长征最早的原生态历史文本。这部手抄稿本,除了编辑的文字润饰外,它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完全是原汁原味、原始原创。特别难得的是,未经修改的《二万五千里》中的许多文章和未被收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中的文章,是稀缺稀见之文。我看了这部手抄稿本后,发现不少事是过去我知之不多或未曾与闻的,还使我对有些问题得到释疑解惑。其中与《长征行》有关的一些史料,我以“页下注”形式转述在相关章节中,供感兴趣的研究者和读者参考。还有党的忠诚追随者莫雄将军将蒋介石要全部彻底消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告知中共特科人员和特科人员项与年(改革开放传奇人物项南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个“铁桶计划”情报送给党中央的传奇历史,既很重要,也很感人,需要让更多的研究者和读者了解。
这样增补的结果,由初版的33 章扩充为38 章,字数增加了近20 万字。同时,也将初版的一些差错作了改正,消除了长期留下的瑕疵,去掉一块“心 病”。
《长征行》尽管是第二版了,但长征行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长征的认识也就只有分号,没有句号。为这个增订本的扩充,我在2013 年考察了西路军全程之后就在琢磨运筹。历经近三个年头的准备和调适,现在有了这个新稿,我如释重负,可以松一口气了。
经过20 来年的考察和研究,应当说对长征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由于不可能涉猎所有资料,个人认识也可能有偏颇之处,再加上眼力、心力、脑力都有限,书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妥之处,特别是可能会出现不该出现的初级错误,非常欢迎进行尖锐的批评指正。
2015 年11 月15 日初稿
2016 年1 月25 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