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奇:从特区到自贸区
- 谢国平
- 1600字
- 2021-04-03 04:29:33
三
也就在1978年,74岁的邓小平旋风般分四次出访了7个国家:缅甸、尼泊尔、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同时,他对香港的情况也作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新加坡,邓小平故地重游,深感变化太大了,他年轻时赴法国勤工俭学路过新加坡,那时新加坡和中国沿海的大多数地方一样落后,百姓以打鱼、种田为生,住着简陋的木屋。
但眼前的新加坡,已经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美称,漫步在新加坡,犹如徜徉于绿叶红花之海。
邓小平向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祝贺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李光耀则说,等中国从“文化大革命”中恢复过来他就去。
邓小平说,那需要很长的时间。李光耀并不同意:中国真要追上来,甚至会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根本不会有问题。他解释说:“怎么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你们有的却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的后代。”
邓小平听后沉默不语。
随同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翻译施燕华回忆说,在新加坡的这两天,邓小平很少讲话或者评论他见到的新事物,但新加坡之行显然让他有所心得。(19)
在日本为期8天的访问里,邓小平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参观了4个工厂。在日产汽车公司,邓小平了解到,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比当时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高几十倍。53年前,21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曾在著名的雷诺汽车厂当过钳工。此番重新来到汽车制造企业,他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20)
他还坐上了新干线列车。时速为210公里的列车是那么快,那么稳。边上有人问他,他说:“就感觉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不久,中国老百姓也从邓小平出访的新闻纪录片中,第一次看到了日本的发达现状。
这年的10月10日,邓小平对来访的联邦德国新闻代表团客人说:“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21)
时年57岁的华国锋也提倡出国考察,这位山沟里出来的共产党领导人要求不但部长、副委员长、副总理、省委书记,连有些厂长,也要出国考察。而按照胡耀邦的说法,我们一是夜郎自大,一是坐井观天。(22)
于是,在1978年中,中国有12位副总理和副委员长以上的领导人,先后21次访问了51个国家。领导人如此频密地出访,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都很罕见。大批的领导人出访,一改中国以往对西方世界的敌对态度,以学生的姿态虚心学习,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实情,意识到了那种井底之蛙的危害,都提出了要学习许多国家发展经验的意见。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处于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状态。后来一旦和外界接触,真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之感。(23)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可以为例:
1978年6月20日,英国《每日邮报》记者维得从北京发了一条消息,说在辽宁省一本为儿童编写的英语教材中,描写了一个住在伦敦的可怜的英国女孩的生活,把当代英国依旧描写成像狄更斯时代那样贫穷悲惨的国家。当这篇报道送到邓小平处,他当即批示:“此类材料,在英国社会成为笑话。这是编者和出版社对外国无知的反映。请教育部调查一下,采取办法加以改正。”(24)
这样的笑话何止是一本教科书。好在国门正慢慢打开,人们终于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1978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访问了英国,他听说英国普通百姓,大多都有在中国人眼里是富豪拥有的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年度假可以出国旅游,感到非常惊讶。
更让他震惊的是,他得知自己,一个高级干部的工资只有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六分之一。王震感慨良多。发现原先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认识错了、落后了。
1978年11月26日,王震从英国回到北京,参加了已接近尾声的中央工作会议。
他大胆提出,在平等互惠、互通有无的政策下,搞补偿贸易、合资企业,也可以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对我国的大江、大河流域进行疏浚,建设梯级开发水电站,开采有色金属、贵重稀有金属等矿业,以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王震的发言,在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