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相煎何太急

欲擒故纵

随着地位的稳定,刘裕在内政方面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东晋自建立以来一直皇权不振,纲纪松弛,世家大族凭借其特权肆意兼并,占有无数土地,私藏大量人口,导致税收大量流失,可以说士族的富足是建立在广大百姓的极端贫苦和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基础上的。

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身平民的刘裕决定对此做出改变。

会稽豪族虞亮成了刘裕新政的第一个牺牲品——他因隐匿人口千余名而被刘裕下令诛杀。


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引起士族们的不满。

但在此时的士族中,已经找不到可与刘裕分庭抗礼的领袖人物,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与朝中除刘裕外的另一实力派刘毅结成了同盟。

刘毅虽然战功不如刘裕,前不久还刚吃过大败仗,但在当时的东晋军界,无论是资历还是影响力,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二号人物,而且刘毅尽管和刘裕一样都是出身寒门,但他的文化程度比刘裕高多了,吟诗作赋样样在行,清谈吹牛无不擅长,还时不时流露出丁香一样的淡淡的忧愁,和那些士族很有些共同语言。


与刘毅关系最好的士族大佬有两人:谢混和郗僧施。

谢混时任尚书左仆射,这个人咱们之前提到过,当初王谧死后刘毅就曾提名他出任宰辅,可见两人相交之深。

郗僧施时任丹阳尹(大致相当于建康市长),出身于东晋另一名门高平郗氏,是桓温首席谋士郗超的嗣子——他本为郗超之侄,因郗超无子,便将他收为继子。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高门大族的支持,刘毅在桑落洲惨败后依然毫不收敛,处事依然高调,态度依然嚣张。

在刘裕击败卢循的庆功宴上,刘毅赋诗道: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战国时的六国多出李牧、乐毅之类的武将,曹魏正始年间多出“竹林七贤”之类的名士)。诗中把武将与名士并称,暗指自己虽然战功不如刘裕,但文才过之,总体来说并不逊色,不服刘裕之情溢于言表。

刘毅与刘裕最倚重的心腹刘穆之也搞得很不愉快,经常在刘裕面前说刘穆之的坏话。这种不自量力的做法唯一能起的作用当然只能是反作用——刘裕不仅不听他的,反而更加信任刘穆之。

刘毅的种种举动,让刘裕越来越不快,越来越不满,越来越不能容忍,最后终于起了杀心。

天上只能有一个太阳,朝廷只能有一个核心。既然你刘毅不甘居于我之下,那我只能送你去地下;既然你不愿摆正自己的位置,那我只能让你的脑袋搬家换个位置!


不过,刘毅毕竟是战功卓著的名将,其堂弟刘藩也是坐镇一方的诸侯——时任兖州(治所广陵,今江苏扬州)刺史,朝中又有谢混等同党,可谓树大根深,实力不容小觑。

因此,刘裕并没有马上就贸然对刘毅下手,反而对他更加客气,甚至达到了“三从四得”的地步——在刘毅面前,他从不生气从不摆谱从不大声说话,刘毅无礼他忍得,刘毅有事他等得,刘毅花钱他舍得,连刘毅夫人的鞋子尺码是多大他都记得……

除此以外,他对刘毅还不断加官晋爵。

刘毅虽然在战败后自请降职,但不久就再获重用,不仅重新出任豫州刺史,还兼任江州都督。


公元412年四月,刘裕的三弟荆州刺史刘道规因得了重病请求解职回京(三个月后他就去世了),荆州刺史一职出现了空缺。

一番权衡后,刘裕把这个要职给了刘毅。

他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麻痹刘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分割刘毅集团——把刘毅和刘藩、谢混分开,使他们无法呼应,便于将来各个击破!


不过,沉浸在喜悦中的刘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他看来,荆州不仅地盘广大,经济发达,而且离建康中央政府距离遥远,极有利于打造独立王国——东晋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权臣王敦、桓温都出自荆州,就是明证。

到了那里,天高刘裕远,再也没人管,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力,刘毅又上表请求兼督交、广二州,刘裕没有片刻犹豫就同意了。

见刘裕答应得这么爽快,讨价还价之术不亚于菜场大妈的刘毅觉得自己还可以继续提高要价,便又得寸进尺,要求将自己的心腹郗僧施调到荆州,担任南蛮校尉。

刘裕还是二话不说就批准了。


一切都得到满足后,意气风发的刘毅先回京口老家拜祭祖坟,随后登船西进,正式去荆州上任。

途径建康东郊的倪塘时,刘裕还专程前往与其相会。

在刘裕出发前,已成为刘裕心腹的宁远将军胡藩悄悄对刘裕说,刘公您觉得刘毅会甘心始终居于您之下吗?

刘裕没有回答,却反问他:你的看法呢?

胡藩拿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若论统领大军,战必胜,攻必克,刘毅自然不如您。但若论博学文才,谈吐吟咏,刘毅自认为是当今的人杰,因此也有一帮士人书生归附他,恐怕他将来未必会愿意做您的属下,不如就在这次会面时拿下他!

刘裕虽然早有除掉刘毅之意,却觉得此时尚不是时候:刘毅与我一同举义,有复兴国家之功,如今他并未有什么大罪,不可自相残杀。


就这样,刘裕拒绝了胡藩的提议,在倪塘设宴,盛情款待了刘毅一行。

席间,两人纵论天下大事,畅聊古今人物,交流赌博技巧,细数当红女星,气氛极为融洽。

随后,志得意满的刘毅继续沿江西上,途经他原来曾管辖过的豫州、江州时,他又擅自从两州的军队中抽调了万余名精锐,跟随自己一起去荆州上任,对这种视制度如无物、视组织如废物的无法无天之举,刘裕依然是屁都没放一个。


在刘裕的纵容下,刘毅的胆子更大了,到江陵后他大肆安插亲信,变更守令,完全没把朝廷放在眼里。

当年九月,也就是刘毅到荆州还不满五个月的时候,他又再次上书,称自己得了重病,难以应付繁重的工作,要求让他的堂弟兖州刺史刘藩前来担任他的副手。

不出刘毅所料,刘裕这次又立即同意了。


按照惯例,刘藩在离开原先的驻地广陵后,要先到建康朝见,接受任命后再去荆州赴任。

让刘藩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他刚到建康就被逮捕了,同时被抓的还有刘毅在京城的主要党羽尚书仆射谢混。

两人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也没搞清楚是不是在做梦,就马上被赐死了——罪名是勾结刘毅谋反。

按照既定的计划,接下来刘裕要趁远在千里之外的刘毅还蒙在鼓里的时候发动突袭,将其彻底解决。


兹事体大,刘裕决定亲自出任主帅。

不过,由于刘毅的地位高,影响大,除掉他不可避免地会给其他人带来极大的震动,出征之前,他还必须要做一件事——安抚人心,防止有人借机生事。

需要重点防范的当然是那些与刘毅身份地位相当的军方大佬。

比如时任豫州刺史的诸葛长民。

和刘毅一样,诸葛长民也是京口起义的十二位发起者(这十二人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之一,与刘裕的关系似乎也说不上有多铁,虽然不至于是点头之交,但也远称不上是刎颈之交。


为了笼络诸葛长民,刘裕特意加封诸葛长民为监太尉留府事(这个职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全权委任他负责留守建康的一切事宜,同时为了减轻他的工作压力,刘裕还贴心地安排了谙熟内政的刘穆之担任他的助理。

安排好了这些,出兵的日子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