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医论症话健康(第四辑)
- 郭莲 罗蒙
- 1806字
- 2021-03-25 20:01:34
24 肺癌患者,治疗前先做一个基因检测
周 霄 姜 斌 肿瘤科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位列第一。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肺癌约50万,到2025年预计每年将有100万新发肺癌患者,近30年我国肺癌病死率上升了近465%。可见,肺癌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但是,随着近年来,基于分子基因层面的精准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靶向治疗,在延长生命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生活。
1.基因检测,量身制订治疗方案
肺癌分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以上。在治疗上两大类肿瘤完全不同。纵观肺癌治疗的历史,小细胞肺癌进展不多,主要还是以化疗及放疗为主;而非小细胞肺癌则进展迅速,精彩纷呈。对非小细胞肺癌来说,手术是最彻底的治疗方式,能够实现肺癌的治愈。但是由于手术最佳适应人群是早期肺癌患者,而如今大部分肺癌在发现时已经进入了中晚期,因此,真正能从手术中获益的患者并不多。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如今常规体检中低剂量高精度螺旋CT检查技术的引入,有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早期肺癌被发现,使得能通过手术获益的患者越来越多。
而在大部分中晚期肺癌治疗历史中,化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真正能够通过化疗获益的患者也不多,据统计只有20%不到的患者经过化疗后能获得手术机会。
而近十年来,肺癌诊疗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精准医学,开始进入临床医学视野。如今,肺癌诊疗已进入了“精准治疗时代”,许多新确诊的患者被建议去做基因检测,而基于基因检测结果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如今各大城市三甲医院的常规治疗。
如果一位新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其肿瘤类型属于腺癌或大细胞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那么他一定会被医生建议去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的过程很简单,价格也便宜,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能给患者带来个体化的、“量身订制”的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完善,带来最大化的受益。
2.靶向药物,精准打击肿瘤生长信号转导
通过基因检测,“医生能发现与肺癌发生相关的多种突变基因或阳性基因,比如最多见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ROS1基因阳性等。而针对这些不同种类的突变基因或阳性基因,有各自不同的治疗药物。
这些药物就像是精准定位的导弹,直接打击肿瘤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结合位点,而肿瘤细胞生长信号的转导是需要不断磷酸化的,阻断了ATP就阻断了磷酸化,进而抑制其生长。因此,这些精准定位的、直接打击相关基因结合点位的药物就是靶向药物。
如今,针对EGFR突变的患者的靶向药物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EGFR-TKI),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ROS1的靶向药物是AIK抑制剂。研究显示,EGFR突变的患者若首先采用EGFR-TKI治疗,其中位生存时间超过23个月。60%ALK-EML4阳性的肺癌患者,采用AIK抑制剂治疗时可维持病情稳定,中位生存时间可达4年;而传统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在10个月左右。
当然,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的患者,治疗绝不仅仅是依赖于靶向药物这一类型,而是以靶向药物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最近,新近研究显示,EGFR敏感突变及ALK-EML4阳性融合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采用以分子靶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位生存期达到3、4年,较以前仅为10个月的生存期大为提高。精准治疗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受益。
对于没有基因突变的患者,医生还会根据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或进行有筛选的免疫检查点药物治疗。
3.发生药物耐药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不过,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统计发现,肺癌的靶向药物在使用后,早晚都会出现耐药情况。以EGFR-TKI治疗药物吉非替尼片为例,根据临床观察,吉非替尼平均耐药时间为10个月左右,有些患者6个月就产生耐药,大多数在1年内就会产生耐药;有些耐药晚的患者用药1年半、2年还没有产生耐药性,但比例极低。
靶向药物从起效到耐药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改善期,一般为用药后前3个月,此时患者症状改善,精神状态良好。二是平台期,此时肿瘤相对比较稳定,不生长也不缩小,不好也不坏。等平台期过后,就进入了不完全耐药期,此时药物开始逐渐失去疗效,会有新生肿瘤出现。而等药物完全失效了,那就进入了耐药期。
因此,在靶向药物出现完全耐药之前,医生就要开始寻找新的治疗手段,令人欣喜的是靶向药物的代际更替非常快。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物如奥希替尼的问世,很好地解决了第一、二代药物耐药的问题。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好的药物及更好的治疗方法会越来越多。